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彭爱华  张嫦 《商业研究》2004,(6):156-158
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协议 ,承诺到 2 0 1 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 ,一方面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另一方面有着独特的交通优势。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对四川省外经贸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四川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集中优势 ,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市场 ,加快四川省企业“走出去” ,促进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浪潮中,广西迎来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即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三大历史性机遇,尤其是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国家战略高度把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广西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使广西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3.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将区位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提升和发挥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本文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发展的影响分析入手,阐述了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作用,进而提出了广西应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对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已经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各国(地区)都在积极制定应对对策,本文尝试通过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探索其对广西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一体化理论认为,各国参加一体化经济组织会获得贸易效率和利益的提高,形成双赢的局面。采用UN Comtrade数据,通过计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条件,分析其贸易效率和贸易公平的变化,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将区位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提升和发挥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是-次难得的机遇。本文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发展的影响分析入手,阐述了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作用,进而提出了广西应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7.
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确定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含义。中国和东盟国家存在地缘上的亲和力和经济优势的互补,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区域分工协作机制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而这种协作机制的建立必将对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骆传朋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4):51-53,72
2001年11月6日,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中国、东盟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相关指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盟的未来取决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以此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一体化理论认为,各国参加一体化经济组织会获得贸易效率和利益的提高,形成双赢的局面。采用UNComtrade数据,通过计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条件,分析其贸易效率和贸易公平的变化,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当前我国和东盟各国的比较优势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和东盟各国能否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立“10 1”自由贸易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2.
论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产地规则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被广泛应用,世界上所有的自由贸易区都将原产地规则作为保护成员国利益的一项重要机制.原产地规则在促进自由贸易区内部贸易,保护成员国利益,促进外商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在对自由贸易区"有效的"原产地规则应具有的功能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关税的不断减让,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伴随关税的持续降低,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终究有限。后自贸区时代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深度一体化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基于一国制度环境及国家间的制度距离会对贸易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以2002~2009年中国-东盟七国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及双边国家间的制度距离对中国-东盟七国间的贸易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当前各国间较大的商务制度环境差异意味着后自贸区时代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及自身市场化改革、转型,通过缩小国家间的制度距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向深度一体化迈进具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新区域主义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非传统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建立CAFTA,中国和东盟除了获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传统经济收益之外,还能获得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建立协调机制以及改善国家安全等非传统收益。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its recently-developed indicators based on network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followed by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Latin American performance. Standard trade openness indicators fall short of portraying the peculiarity of the Asian experience, and of explaining why other emerging market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less successful over the last 25 years. The analysis offer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issue regard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whol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hips and by determining both the position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rade network, and its evolution over time. We find that East Asian countries are more integrated into the world economy, as they have moved from the periphery of the network towards its core.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degree of openness matters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characterize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number and identity of trade partners, and the specific individual structure of trade for each country, need to be incorporated in order to fully characteriz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y doing so, it is possible to argue that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mirrors their high economic performance, while the lower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Latin America can be related to the lac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even though their degree of openness h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6.
方凯 《中国市场》2008,(15):136-139
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双边贸易的因素,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际服务贸易作为国际间新的经济形态,是世界经济高度化、一体化发展的结果,应当看到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长远的安排.国际物流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升华和发展,是国际服务贸易一个新的课题,对于促进国际间从商品、技术、知识到服务的全面融合,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选择.为推进国际物流服务贸易,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以系统物流为独立的服务形态进入到国际服务贸易领域里面去,这是国际物流服务贸易的主体;另一方面是作为国际实物商品贸易共生、配套、派生的物流服务,随同实物商品国际贸易进入到国际贸易领域,在多数情况下,这已经成为国际商品贸易的一部分,不容忽视.此外,推进国际物流服务贸易,除了要从数量上推进外,还要注重内涵的扩展.而且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的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寻求本币国际化的进程。自由贸易区战略和人民币区域化之间有何关联?本文根据人民币的事实境外流通状况和发展趋势,选定CAFTA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的辐射范围,分析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总量和结构条件后认为:(一)人民币区域化的贸易总量条件已经具备,在贸易结构条件上则喜忧参半;(二)人民币区域化必须具备相应的贸易结算基础,否则人民币区域化将无法得到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三)自由贸易区内区域性贸易逆差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有一定作用。最后提出运用自贸区战略的巧实力助推人民币区域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外贸具有趋同性。东盟成员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能。借鉴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与国际贸易的融合及互动关系日益凸显,成为国际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本文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结论表明: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国际贸易没有显著地促进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