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比较成功的一个重大成果是:改变“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逐级过渡”的人民公社制度和高度统一集中的经营体制,建立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社区合作经济制度。与此同时,农村单一的集体经济结构和集体经济单一实现形式,也改变为集体经济为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股份制经济等多种经济并存的结构和承包经营为主、集体经营、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上述改革与创新,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产  相似文献   

2.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历代农民的愿望,他们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毕生努力,却总是不得实现。农民要问何时才能摆脱贫困,路在何方?历史已经作出了回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才为农民摆脱贫困创造了政治前提,并一直在探索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为了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决定开展纪念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征文活动。欢迎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会员和其他各界人士,特别是学会老领导、老专家、中青年学者、农村基层工作者积极参加,踊跃投稿,就学会成立20周年发表回忆性、纪念性、建议性、展望性的文章。征文时间从现在起到2001年8月,文章内容、题材不限。部分文章将在《南方农村》陆续发表。征文结束后,出版征文论文集。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2001年2月13日纪念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征文启事$广东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由农业部主办的纪念中国农村改革20周年理论研讨会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把农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高到新水平”的报告.这次会议旨在深入系统地总结农村改革20周年的成功经验,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集中探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促进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农业部于1998年10月27~28日在京召开了纪念农村改革20周年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畅谈学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2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围绕当...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农村改革20周年,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与本刊编辑部于10月23日联合举办了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与深化农村经...  相似文献   

8.
陈勇 《南方农村》2009,(1):F0002-F0002
为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总结广东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和经验,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广东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2009年1月15日由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主办的“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产权市场再造与微观组织创新谢升峰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为两类深层次的问题所困绕: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以农户家庭经济为主体的微观组织的非市场化行为和低效运行与市场经营的矛盾等。实际中,人们往往将它们归咎于体制问题和关系不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部署,结合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积极推进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底,邳州作为省级试点县(市),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并录入全国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加强市镇两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实现镇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全覆盖;全市所有村(居)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十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农村三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轰轰烈烈的经济改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展开的,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然其中也有失误,但失误和成就相比是第二位的。正确评价十年成就,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农村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农村合作金融暴露了一些深层交的矛盾和疸,同时也面临着向良性发展的潜机,而产权组织制度是这一改革进程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建立明晰而完善的产权组织制度是农村合作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合作金融“三原则”中首条就是“组织上的群众性”,其出发点在于在合作金融内部各成唢间建立一种紧密联系的有效的产权机制,但我国农村铪 作金融不规范的发展历史,在产权机制上累积了不少症结,尤其在当前,一些原有的症递增又编杂着合作金融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极为明显地凸现出来,历史地看,农信社产生于50年代,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几次扩股,但分红付息工作得不到落实,许多信用主长期没有对社员分红付息,造成现存农信社的所有权益中,资产的“历年积累”部分产权不清,其名义上属“集体”所有,但“集体是入股社员?农信社职工?还是其他?现实地看,目前农信社的股金有两种:一种是建社初期和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初期的股金,每股2-3元;另一种是前几年吸取的大额保息分红股金,前在信用社资产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难以发挥信用社联系人股社员的纽带作用,而后实际上是高息存款,这样 不但增加了家农信社的筹资成本,而且损害了其组织上的群众性,也难以发挥合作金融实现资金合作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对上述两种股金要进行清理,调整股金额度,重新设置股权,通过清股和扩股,使农信社真正成以股金为纽节联结起来的社员利益共同体,从更深层次考察,农信社在法律上属于集体(社员)所有,但其产权制度及相应的法律关系是模糊的,甚至是矛盾的,其一,农信社长期以来在国家控制下,直接受农业银行的领导,1996年,行、社脱离后,尽管决定其业务管理由县(市)联社监管,金融监管由人民银行监管,但实际不上,当前省、市脱离后,尽管决定其业务管理由县(市)联社监管,金融监管由人民银行监管,但实际上,当前省、市建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已实质性地代替了联社的管理职能,这就从体制下否定了农村合作金融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也决定其产权制度及其依附的法律关系是矛盾的,其二,当前小量个体股和大量团体股的农信社股本结构,使社员对农信社没有实际控制权(归农民集体所有的资金农民并没有实际控制权),这也是造成产权制度模糊的另一原因,其三,从进、退制度看,允许社员个人入股,也可以自由退股,而且对入会资金实行保息分红制度,使“入股”演变为“存款”制度,社员不能形成独立的产权,并与农信社建立稳定的利益机制,总之,我们农村合作金融产权不清晰,产权关系扭曲,农信社并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所有处于缺位状态,这就为合作金融组织实体被“内部人”控制并获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2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亿万农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改革》2005,(10):F0002-F0002
1985年9月2日到9月7日召开“中国宏观经济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是改革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会议。因会议大部分时间在由重庆到武汉的游轮巴山号上封闭进行,故称巴山轮会议。巴山轮会议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体改委组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共同主办,是一次高规格大型国际理论研讨会。2005年9月3日,是巴山轮会议召开20周年的日子,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召集,信达资产公司资助,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较快,由于农村地区土地制度不够完善,激励约束功能缺失,集体土地产权不够明确等,对广大农民自身经济效益产生较大损害,也导致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物权性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1997年5月30日《人民日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供销社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推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但是,有些企业在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换汤不换药.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发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那场革命,惊天动地,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社会主义改革大潮。20年以后的安徽,已由过去的农业穷省跃居为农业大省。当今,安徽这一农村改革的策源地,正在悄然进行着农村经济的又一次革命——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早日实现从农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