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客是上帝”不仅是对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的简要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也是对更加先进的社会营销观念的高度概括。因此,它是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准则。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只有以顾客为“上帝”,才可能与顾客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价格与市场》杂志1999年第12期刊载向栋才《几点经营理念的批判》一文(以下简称向文),作者对“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进行了种种指责和批判,并指出“顾客不是上帝,而是伙伴”。向文的这一观点不仅没有理论依据,而且也缺乏事实基础。 1.“顾客是上帝”理念是现代市场营…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导刊》2005,(13):53-53
顾客是“上帝”,这在日本可不是一句口号,在商家心目中顾客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比虚幻的上帝更实在,欺骗和得罪顾客就等于砸自己的饭碗,简直“不想活了”。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一种综合的社会契约 "顾客是上帝",果真如此,还是言过其实?与其拘泥于商家与顾客之间谁"尊"谁"卑"的细节争议,或者干脆嘲笑某些坐拥万金、财大气粗的商家早把自己当成了"上帝",还不如分析两者之间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质关系.  相似文献   

4.
把顾客当成上帝,和把顾客当成女朋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前者,在今天看来,明显是认错了“神”。  相似文献   

5.
一种常见的怪现象一“口头”上的商品服务质量齐畅时下,顾客是"上帝"已被商品生产与经营者以及广大的消费者所公认。激烈无情的市场竞争,促使商品生产与销售者不断提高商品质量,把顾客真正看作"上帝",努力搞好售前、售后服务,以良好的社会信誉占领它应占的市场份...  相似文献   

6.
《三联竞争力》2008,(11):22-22
顾客是上帝,但上帝是谁,用户还是客户?广告主还是普通消费者?对于上帝的疑惑已经令百度受到处罚。2008年9月19日,正望公司发布《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市场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百度在京、沪、穗三城市的市场份额略有下跌,而这是百度首次出现的市场份额下跌。  相似文献   

7.
乐之 《中国市场》2003,(10):44-49
又逢“金九银十”,上半年被SARS蹂躏惨了的商家现在目的更加单纯:让顾客快点把钱尽数从钱包里拿出来。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顾客也不再是容易上商家的“当”。 顾客的意识在改变,那么商家的意识也必须改变,而且要比顾客变得更快,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顾客的“心”。当顾客意识到自己才是“上帝”时,商家就要卖力地舞起“撒手锏”来讨好“上帝”了。  相似文献   

8.
史光起 《商界》2010,(6):92-94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理念,传到中国后被我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译为了“顾客就是上帝”。但现实是,即使把顾客当作上帝,也不会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甚至被宠坏了的顾客会反复无常,使企业忙前忙后,焦头烂额,却还讨不到顾客的好。我们似乎应该摘下顾客头上的上帝光环,以发现的目光,重新定义一下顾客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光彩》1999,(6)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听得最多的要数“顾客就是上帝”了。在现实生活当中,对顾客笑脸相迎几乎每个个体业者都能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经商,真正把顾客当成“上帝”看待的也数不胜数,然而有的个体业者,往往表面上热情有余,内心里却视顾客为俎上“羔羊”,...  相似文献   

10.
“上帝”莫忘手中“剑”野风顾客是上帝几乎人人皆知。用上帝来比喻消费者,是讲消费者对经营者来说至高无上,其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经营者之所以把消费者尊为上帝,这与经营者利益息息相关,没有消费者的光顾,经营者赚谁的钱!得罪了上帝,不就断了经营者的财源吗?许多...  相似文献   

11.
商界经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顾客就是上帝”。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卖乖的噱头。这种谬论成立的唯一前提就是“商家都是活雷锋。”商家逐利,天经地义;顾客“上帝”,欺人自欺。试想,谁敢跟上帝要钱?你敢跟人家要钱的人怎么可能是你的上帝?你给上帝捐钱可能还来不及呢。  相似文献   

12.
不想当“上帝”周立新看了前面的《东京:购物的乐园》,再看我们一些商店的"欺客"现象,不由人感慨万端。币场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明智的商家应善于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领,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使我们的顾客不再说:若不是经营界的朋友竞相喊着"顾客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3.
好书推荐     
《连锁与特许》2006,(11):70-71
《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我们身边的世界品牌》,《品类杀手(零售革命及其对消费文化的影响)》,《羊行天下——恒源祥的故事》,《零售企业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别把你的顾客丢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如果不能真正把握“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对于企业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经营管理理念一度风靡各行各业。在酒店服务业,“顾客第一”更被奉为至理名言。所谓顾客第一,是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列为最高准则,每一位员工都以解决顾客的问题、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己任。  相似文献   

16.
蒋军 《商界》2010,(6):89-89
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人,都是普通的人。只有那些骗子公司、皮包公司,才真正地把顾客伺候得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7.
“公司中心”型创新方式已经消亡。相反,顾客正凭借个人经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公司必须建立新的组织架构。在很多 CEO 眼里,“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其实是一句废话,它只是欺瞒顾客的一句口号。但是越来越多的 CEO 开始不这么想,他们试图把顾客引入企业的创新体系中。6月份,《Business 2.0》公布其首个50大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是“顾客”,排名第二的才是 Google 的两位创办人布林和佩奇。这是一个颇具革命性的排名,却真实地反映了商业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光彩》2006,(8)
如果说生意是一条船,那么顾客就是行船的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的经营者视顾客为上帝,为了顾客方便,哪怕只有5毛钱的薄利,也不辞辛劳,穿城上门服务。顾客回报给他的是信任和口碑,生意也因此顺风顺水。有的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将顾客作为对立面,哪怕明明是顾客在理,也消极待客。顾客回报的自然是一走了之和坏名声,生意也就此清淡下去。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消费者的眼晴》归纳出1000名消费者给出的对顾客忠诚度的见解,并提出了一些问题:是什么使他们忠诚?他们为什么会离开?是什么导致一种信任的关系?足够的满意度能使他们忠诚吗?什么是顾客忠诚度?你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过分世俗化的后现代,上帝可能意味着什么?《黑客帝国》出来后,我曾给出的评论是“上帝就是高科技”。到了第二集《重装上阵》,《黑客》的野心越发得大。创世纪中耶和华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而在虚拟的程序世界里,设计师说,“要有锡安城,就有了锡安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