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技术进步作用的实证分析,得出陕西经济增长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技术进步对陕西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推进体制改革,提高要素质量和效率,建立有利于技术进步的经济体制是今后陕西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孙军 《企业经济(合肥)》2004,(3):11-12
荣事达集团在2000年筹划建立投资总额达2400万元的跨国荣事达美泰克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扩大为拥有洗衣机研究所、冰箱研究所、电控和基础研究研究所、日用电器研究所、美泰克产品研究所、模具研究所、信息技术部、信息资料室、工业设计室、试制车间、试验中心等下设机构的多项产种研 相似文献
4.
资本呈指数增长时技术进步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行业或一些地区资本的投入增长很快,相比之下,劳动的投入增长缓慢。本文以中央部、委出版社书刊印刷企业“六五”、“七五”期间技术进步测算为例,研究资本呈指数增长时的技术进步测算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州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招商引资来发展出口加工业的外向型经济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在赢得赞许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质疑。为了辩证地看待苏州模式,我们运用新古典理论中的增长模型,分解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发现技术进步对于苏州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主导作用,这是苏州模式中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由于苏州市存在明显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水平的二元化格局,即先进技术往往为外资所牢牢掌握,因此,在新苏州模式中,如何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2):49-57
一、概述 同度量资本投入一样,劳动投入的度量和分析对于应用基于部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生产率,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将介绍:在部门水平上较以往更为精确地度量劳动投入的方法;为完成对劳动投入的精细度量,建立用5个特征值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技术进步创造就业的理论进行了评述,重点分析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与技术支持的关系,指出:影响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源是落后的技术基础。其具体表现是:(1)落后的技术基础下的低水平劳动生产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原因;(2)我国工业生产的低层次技术结构既不能通过加长迂回度增加就业,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3)工业弱质性使产业结构转换的同时没有带动就业结构的同步转换;(4)我国的技术基础决定了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限制了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因此,技术进步是解决中国中长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的银行业高利差导致的扭曲性收入转移、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持续飙升导致的实体经济企业房地租成本上升,以及政府税收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实体经济企业收益的挤压,则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动态前沿生产面的非参数方法获取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依据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发展耦合于蕴涵前沿技术的机器设备投资过程逻辑,以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工器具投资表征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检验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及其匹配结构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但技术效率实现与否内嵌于经济环境,受制于行业利润率及技术与人力资本的匹配程度。行业整体合意技术结构效应不明显,而以利润率和国有化程度分组发现,高国有化行业和高利润率行业存在合意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江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专项技改资金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企业可用于技改的资金极为贫乏从企业本身看,可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折旧基金、利润留成以及新设立的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基金三大块。 相似文献
11.
12.
13.
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拓展的MRW框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成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6)
本文基于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框架,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R&D投资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健康投资对产出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算了我国总量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此外,本文还将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进一步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进步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引起就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本文引入交互效应模型,在利用DEA方法估算我国整体以及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与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其对整体就业的贡献,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税收与就业的关系,指出了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不足,最后,提出了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后发国技术进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已有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技术扩散模型都假定后发国只进行模仿,不进行自主创新,并且没有考虑技术差距和模仿能力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的影响。本文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增长模型,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自主创新和模仿国外技术两难中的权衡,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后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取决于技术差距和对国外技术的模仿能力。并据此分析了我国相关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