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青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1):14-15
日前,本刊特邀记者就“搭建国资、民资共融”问题访问了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信军。记者:对深化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你认为尤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梁:我觉得有几个问题特别需要关注。第一个问题是人的问题,国企很难长期做好的根本原因是留不住人。企业一旦成功,就有大量外资、民资企业慕名求贤,国有企业对此的应对很慢,措施又不到位,优秀人才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就无从谈起。这个问题实际上引申出另外一个本质问题,就是国企在治理机制上存在着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另一方面,就是国企缺乏… 相似文献
2.
不断刷新的财富数字让年纪轻轻的黄光裕连着两年坐牢胡润百富榜的头把交椅。虽然这位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国美老板总是慢条斯理地重复着诸如此类的话: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就当那个榜不存在,但这都挡不住罩在“黄光裕“这个名字上的金色光环,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头一样在人们眼中闪闪发光即使他现在已经长出了头发。 相似文献
3.
4.
5.
6.
广西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农民莫天荣一家12口人.劳动力5个.4人与“源安堂”结缘:长子开汽车为“源安堂”送货.次子常驻江西搞营销.莫天荣和儿媳妇就在厂里上班.一年赚十几万元,盖了新楼房.买了汽车。 相似文献
7.
8.
在2003年福布斯中国百名富豪榜中,以1.37亿美元的身家带领其家族攀上第75位的厦门留学生创业园的新达科技集团暨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厦门大学教授蓝伟光。也许此前并没有几个人认识他,1985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回厦门创办了厦门三达膜技术有限公司。这段时间他成为媒体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蓝伟光是惟一以非网络/IT高新技术登上福布斯中国百家富豪榜的技术型企业家,让人惊奇的是,蓝伟光及其家人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财富的裂变。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90岁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一手创建的台塑集团造就了台湾一个企业家成功的神话时代。作为传统产业的企业集团,不仅没有因为高科技产业的崛起而消退,反而几十年来呈现持续发展的势头,近年来他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大型投资计划与工程,不得不令人敬佩王永庆永不停息的伟大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
掌控着560亿元港币资产和统帅9万余名员工的中国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高宁近来频繁往来于香港和深圳之间,尽管每一次的行程都刻意保持着低调,但人们似乎可以从宁总匆匆的脚步和紧锁的双眉中解读到其内心的焦虑。 相似文献
12.
青创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2)
与人一见面,王吉万总是下意识地、急急地先看看人家脚上的鞋,这人够特别吧?不过,当他目光对着你的时候,却是一脸憨笑。当话题一扯到鞋上,他立刻眼睛发亮,情绪高昂,亢奋不已。 相似文献
13.
14.
在这次的中国软件自主创新论坛上,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因成功树立了中国软件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形象,而喜获“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家”两项大奖。 相似文献
15.
一个仅有初中化程度的人,却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小行星命名荣誉的企业家;一个靠1400元下海的人,却多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一个凭借“雕虫小技”的木匠,却完成了从雕刻艺术到雕刻人生的转变。张果喜,江西果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让记的思绪在敬意和疑惑之间来回游走:他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浙江一位在全国都非常著名的企业家在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宏观调控体会时,坦率地谈到了民营企业感到在宏观调控中受到伤害的事,而领导同志很惊讶地说:宏观调控并小是以民营企业为调控对象的啊!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产集团")是上海保障房的开发建设的排头兵。2011年,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为1500万平方米,而在进军保障房的众多国企中,仅地产集团一家的在建项目就有11个,总建筑面积达760万平方米(包括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面积),其中住宅585万平方米,包括动迁安置房45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72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是上海乃至全国最早实施国资改革的行业公司,是上海国资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较早参与上海国资改革的一员,笔者对上海仪电这15年的改革历程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19.
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仅需要严谨、守恒的管理精神,还必须经常有某种本能的、萌发奇思异想的冲动。这种冲动通常被误认为只有艺术家才具备或者需要,而许多没有真正进入经商境界的人,甚至会将奇思异想当作是经营管理的最大敌人,企业家能够把基于梦想层面的激情和冲动,纳入到现实的理性轨道,并一步步去付诸实施,这就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