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罗蒂以他的“后哲学文化”理论而闻名遐迩。相对而言,“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才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目的所在。本文从“后哲学文化”的理论前提、特征描述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后哲学文化”的理论框架,认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既有其时代眼光,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初,伴随着台湾向现代化迈进掀起的“文化热”,台湾学者金耀基先生发表了《从传统到现代》一书,着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向“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可以说,金氏转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构的基本不同点。他认为,只要以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切人口,把两种文化结构中各自的长处融合为一种“运作的、功能的综合”系统,则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导向现代化了。然而,这是可能的吗?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型》(李宏伟著,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一书从理论严谨、历史发展等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传统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引入到更具有广泛意义的文化研究之中,深刻理解并把握了科学技术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思想文化变迁,进而在文化批判中推进科学技术哲学体系与文化体系融合、创新与发展。该书整体上概括了科学技术哲学文化转向演变趋势与演变过程,并结合当下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环境发展,有效探索了科学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实践性意义和实践性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技术哲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总体来说,  相似文献   

4.
从本期起,本刊开始连载的《管理哲学:从福特到盖茨》是从作者正在写作的新著《管理哲学》的第一部分中摘编的。在这本书中,作者分3个部分,分别对美国著名的企业家、管理学者和经济学家的经验和理论进行介绍、概括和评价,并用“管理哲学”一以统之。 在下面的叙述中,作者首先描述了福特的业绩,然后概括其所谓的“管理哲学”,以后本刊将顺次介绍斯隆、小沃森、盖茨等8位企业家和研究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的学者,他们通过不断创新逐渐积累起20世纪企业的一整套运行规则及其哲学基础。作者在文中概括了20世纪企业家的集体创造并展望21世纪企业家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查尔斯·汉迪在《组织的概念》、管理的众神》中,通过对对古希腊的诸神所代表的四种组织文化进行了细致的阐释,表达了以人为本、文化共融的管理文化思想。管理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形态,它是管理哲学的新视野。查尔斯·汉迪侧重从组织文化的层面来进行诠释,现代组织大都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只有借助于共同的语言,搭建文化沟通桥梁,具有包容精神,才能够缓和多种管理文化的对峙。每一种文化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对管理文化问题的关注也是当代中国管理现代化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他参与五四时期至20年代的那场中西文化论战的一系列文章中,他论战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东方文化派。东方文化派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梁漱溟,他们的《欧洲心影录》(1920年)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年)先后发表,当时只有27岁的梁漱溟影响尤大,他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性质,中西文化差异不是时间上的差异而是性质上的差异。文化就是表现为人的各种意念欲望方式,人们满足欲望和意念的不同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三种文化:意欲向前的西方人的文化,意欲适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意欲向后的印度人的文化。他认为当时世界发展已转入第二阶段即中国人的方式,“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瞿秋白1923年初从苏俄回国,面对国内复古倒退思潮的泛滥,立即投入了论战。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发表了《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等几篇重要文章,代表了当时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的看法,将论战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7.
在《精神现象学》的导论中,黑格尔对什么是精神现象学作出了自己的多重界定。在他看来,精神现象学是对以康德批判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和清算,是对显现着的知识的描述,也是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学。导论的中译文在个别地方对黑格尔原文的理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文武 《生产力研究》2005,(3):220-223
对他来说,2004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也许是难得的巧合.这一年都与“40”有关:10月26日,作为校长.他与万余名师生员工共同迎来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40华诞;作为中国旅游学科发展进程中第二代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旅游学科领域辛勤耕耘了20余年之后,他首次出板了包括40篇精心选择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集《旅游研究文集》;在随后的11月中.他又在家人和友人的庆贺中度过自己不惑之年的生日。  相似文献   

9.
陈辽 《江南论坛》2012,(3):60-61
著名学者陶伯华在完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相关研究,出版了十多部专著以后,决定创建一门新学科——中华新文明学。如今,他的新著《新文明学导论——新轴心时代中华新学构想》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11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新文明学》)。这部55万言的著作凝结了作者30年学术探索的心血,认真细读后,我认为一门新学科——中华新文明学已经在我国诞生。  相似文献   

10.
徐晓红 《经济纵横》2005,(10):77-79
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中信出版社《比较》编辑室联合主办的“国企改革与制度演化”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10日至11日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30所高校、学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专家和学者们围绕“国企改革与制度演化”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对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方向进行了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就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对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的两种高等教育价值观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哲学中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等基本问题,认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趋向平衡并在实践中可以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2.
由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和詹石窗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透视中国东南 :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以下简称《东南》)已于2 0 0 3年 9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东南》篇幅宏大 ,广征博考 ,导论之外 ,分十四个专题 ,共计 1 4 0多万字 ,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学术巨著。全书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在不少史实和理论方法上 ,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分析理路 ,推动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研究 ,这里仅从经济史研究的角度进行概要的评述。一、理论模式在理论上 ,《东南》借鉴了生态学的立场。生态学是关于“有机体与环…  相似文献   

13.
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天籁”一词为章太炎和刘师培展开哲学话语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基础.章太炎和刘师培作为晚清汉学大师,尤其在“小学”方面的造诣极高,持论也有相似之处.本文试图沿着他们“小学”研究的路径诠释其与《庄子·齐物论》有关的哲学思想,指出貌似相像的二人思想中存在的重要区别,从而阐明他们各自的学术进路所显示的两种哲学路途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 任何市场经济学研究,都不能不内在地包含着哲学内容。 ● 本文对“二战”以来国内外市场经济哲学研究的情况,进行了鸟瞰式的回顾,如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哲学的四次大论战。 ● 我国市场经济哲学研究略述 ● 作者寄希望于厉以宁教授勇敢吸收西方经济学长处,与中国儒家传统对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 ● 文章认为,极力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而被称为“吴市场”的吴敬琏研究员,看来是更多地通由兰格——布鲁斯——科尔内——锡克——卡莱斯基等人摸到了新古典主义那里……作者认为,吴研究员似应更注意自己学术建树的文化内容。 ● 与其他经济学家相比。作者认为,林子力研究员的理论是最具人道主义哲学韵味的。作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以为林先生的研究内容实际真接就是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哲学。不过,我以为林先生不妨多注目一下当代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特别是“新儒家”的成果,以期使自己的哲学少一些玄想成份,更富于东方色彩。 ● 作者认为,著名青年经济学家樊纲的《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则可与台湾郭婉容女士的《总体经济学》形成公私对称,在哲学上也颇惹眼。  相似文献   

15.
侯敏 《江南论坛》2003,(12):47-48
许思园会通中西学术,熔铸古今艺文,其致思趣向,显示了文学与哲学的交融。虽然他的德行、人生境界超出了传统儒学的范围,但在人生的底蕴上,他是与古圣先贤相通的,与同辈师友相应的,可说是他们的思想在现代的一种延续。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湛体验,是以生命为底蕴的,他的文化诗学思想具有一种难以掩抑的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任锋 《开放时代》2021,(2):61-74
钱穆在晚年积其一生学思,透过《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来接续中国学术传统注重通学通人的精神旨趣,对于宗教、哲学、科学、史学、政治学、文学等现代分科进行了系统性反思.他的学术“论衡”在现代立国关怀的意识驱动下,强调学术文化传统的独立对于政治体构建的奠基意义,提倡以吸收性精神会通、提摄、转化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学术成就,“会通为体,分别为用”,目的在于兼顾大群社会的公义共识与智识支撑.这是其“论衡”的义理指向,也与前期《政学私言》的家言论旨遥相呼应.在会通与分别的体用关系中追求新学术和新境界,这个展望在钱穆自身学术演进中也显现出理路的曲折精微,为今人“接着讲”提供了丰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顾客和职工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也就是“利他”才能“利己”,福特的这个管理哲学显然有悖于古典经济学。 “利己悸论”与“摩擦” 古典经济学的宗师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指出:“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  相似文献   

18.
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精神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 ,同时又受时代哲学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与其他诸文化形式 ,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 ,非意识形态的科学知识 ,文化心态体系的民族情感、意志、风俗习惯、社会风尚、审美情趣等等 ,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和文化体系。而哲学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仅在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 ,而且在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 ,都处于核心的地位 ,起着统摄一切的灵…  相似文献   

19.
经济秩序与伦理秩序是人类秩序系统中两大子系统,从根本上来说,造成人类秩序问题的正是这两大子系统关系上的紧张。自从亚当斯密“经济人”本性在理论上获得道德合理性论证以来,“经济冲动”也就在实践上拥有了超强的道德合法性。然而,“经济冲动”带来的却是社会领域的断裂和人的深层意义的消解。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由“经济冲动”所带来的“领域的断裂”与“大分裂”,西方一些学者用一种与“经济决定论”截然对立的文化学的方法重建人的存在道德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乏普遍的思想意义。但是,这种“关系式”的思考方式仍然脱离不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窠臼,其理论的结果只能是人在获得伦理本位的同时并没有得到真实的自由。因此,只有真正把握自由的道德意蕴,把思想的视角从经济转向伦理的同时再从伦理复归向道德,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权利和义务、个体和整体、自然与自由的和谐统一。而可以用来和解经济与伦理之间紧张关系的就是生态伦理哲学思维范式.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来说,我们在获得经济建设长足发展的同时必须重建社会的伦理文化。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之时代课题的生态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珏 《经济师》1995,(10):10-14
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哲学问题──答朱沁夫先生王珏读了《经济师》杂志(1995年第8期)朱沁夫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质疑”的质疑》一文,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和感谢。这不是说反话,是真心话。朱文除了末尾有几句“蔷薇枝”以外,通篇和风细雨。这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