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来讲,罗隆基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人权论战”的主将,他的人权理论是那个时代的一座丰碑.从法理而言,他以功用作为视角,认为人权乃是做人的必要条件,创造性提出了人权条件说以及人权的时空范围,并以此为基点构建其人权理论体系.这是他的人权理论的高度.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他将起源于西方的人权观生搬硬套在中国的现实中,而且过于功利化地解读人权,在实践中难免南橘北枳;就其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而言,他也混淆了思想言论自由的界限,在法理上没有考虑到思想与行为的差异,理论与现实的脱节,脱离了中国的现实环境;在政治主张上,他也没有注意到个人自由与经济平等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是他的理论的局限所在.但尽管存在种种不足,罗隆基人权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自然状态是洛克思想的起点,是理解洛克理论的核心内容。洛克的自然法思想以自然状态为重要支撑、以自由平等为重要内容,破除了封建阶级神权统治的枷锁,在西方法治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洛克的自然法突破菲尔麦的封建神学观,主张天赋人权。但是,他在论证自然法时采取的事前假定结论成立,而反推前提条件的论证方式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从抽象人权说的历史渊源考察,它建立的基础理论是近代自然法.然而凯尔森在《纯粹法理论》中指出,自然法混淆了自然规则和法律规范描述对象之间实然和应然的区别,自然规则并不能作为法律规范的评价标准,自然法是错误的理论.从而论证理论源头错误的抽象人权说是应当受到质疑的. 相似文献
9.
鲜开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研究》,2014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该书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回顾了自然法的涵义与历史沿革,接着阐述了自然法与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诚信原则和法官自由裁量权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所有智力活动成果几乎全部被纳入到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中进行保护.知识产权本身就具有人权属性、垄断性和开放性,这就意味着其必定会与其它权利发生冲突,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知识产权与处于人权体系下的不同价值位阶的其它人权的冲突.本文对知识产权与人权冲突的原因、本质及表现进行论述,进而在相关衡平理论的指导下,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探寻知识产权与人权平衡协调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西方自然法思想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不仅是西方进行社会、政治、法律等制度设计的基本参照,而且成为社会、政治、法律等的评判标准,是西方恒久文化理念的最根本因素。尽管自然法思想理论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内涵和外延也不尽相同,但其富于人文关怀的基本精神却永远闪耀着脉脉光辉。现代法治,自然法的人伦理念应自始至终地融汇于法律之中,成为其正义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具备民主法治的环境,而民主法治必须以保障人权为前提,在刑事法律中人权保障是最易被忽视并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除对当前人权保障的成绩肯定之外,提出了刑事法律中阻碍保障人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障碍:刑讯逼供和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4.
刑罚人道主义与罪犯人权保障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这一论题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质内涵,进而从我国刑法的具体规定出发,论述了刑罚人道主义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最后,本文从健全监狱法律体系、监狱罪犯权利各项制度的落实、成立我国国际人权公约与刑罚执行委员会等方面对监狱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了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腾飞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1,(3):49-53
引渡与人权保护紧密相关,是当今国际引渡法的一大特征。在国际引渡实践中,被请求国出于人权保护的目的可以拒绝引渡。死刑犯不引渡和政治犯不引渡是出于人权保护目的的两项重要引渡例外。目前,有必要探究引渡与人权保护相联系的原因,从人权的视角研究上述重要的引渡例外制度,进而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引渡实践。 相似文献
16.
17.
柏拉图《理想国》诞生于民主政治气息浓厚的古希腊,充满着对乌托邦民主国度的美妙遐想。其中的正义论与“哲王”政治,体现了当时自然法学派思想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但是囿于历史以及个人思想的限制,其理论难免存在局限性,例如正义论中的阶层固化以及“哲王”政治中过于浓重的人治色彩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自然法为主要对象,系统分析了浙江事功文化和族田经济两大自然法的形成基础,重新构建了自然法三层结构,得出浙江乡村社会自治形态演化中自然法的特征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自然法为主要对象,系统分析了浙江事功文化和族田经济两大自然法的形成基础,重新构建了自然法三层结构,得出浙江乡村社会自治形态演化中自然法的特征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治契约创建了平等者的共同体,但在卢梭的观念中,平等并不适用于婚姻契约,那么之于女人,公民身份与婚姻身份的逻辑断裂,在平等理论发生的那一刻,就隐含人权与女权的互不兼容性。尽管通过女权运动,权利清单增补了女性条目,但这种偿还式的“正义”依然局限在“人权”逻辑之中。依循卢梭的疑虑,女公民何以成为一个问题,政治与自然的差异法则,使得女人处在一个悬而未决的状态之中,人权无法安置“女人”。而正是这个充满困难的位置,让赋予式的界定性的权利论走向一种发明的、变化的、生动的话语实践之中。政治平等的动态平衡机制,必须同时面对“一”与“多”的问题。权力的统一性不可能蛮横地采取排斥原则,漠视世界的复杂性。有关复杂性的政治理解,与权利再造与平等再生相关,并表现在女权与人权的抗辩之中,基于此,作为价值预设的政治平等,才可能释放出更强大的解放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