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彭富春 《开放时代》2000,(9):100-102
海德格尔参加了民族社会主义运动,这不仅是一个政治的事件,而且也是一个哲学的事件。但海德格尔在公开场合对自己参与纳粹之事一直保持沉默。在 1996年与《明镜》周刊记者的谈话"惟有一神能拯救我们" (载于《明镜》 1976年 5年 31日, 193/219)中,海德格尔为自己进行了辩解。   其一,海德格尔 1933年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是不得已而为之,并具有善良的意愿。   其二,海德格尔不同于纳粹,甚至批评纳粹。而纳粹也不信任海德格尔的所作所为,并给与了惩处。   总之,海德格尔的申辩试图表明他不是纳粹。   海德格尔是否是纳粹的问…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虽然海德格尔在希特勒执政特别是1933~1934年担任大学校长期间曾犯过不少错误,但作为学者,当主要看其学术以定其在学术发展史上的作用。信息时代为人们提供无数的材料,如何对待、处理这些材料要有一个倾向性的尺度;具体到海德格尔,他的许多错误,不一定是由他的哲学思想直接带来的。他要为他的错误承担责任,但评论他的主要根据应是他的哲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梦海 《开放时代》2000,(7):109-112
1933年 1月 30日德国纳粹上台执政, 5月 27日海德格尔就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发表了名噪一时并在后来构成“海德格尔学案”铁证的校长就职演讲《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 7月初,在海德格尔的建议和参与下,德国巴登邦拟定了新的大学章程。   8月 23日,雅斯贝尔斯致信海德格尔,感谢他的带有亲笔贺词的校长就职演讲样本,并告知已起草了一份《关于高等学校革新问题的提纲》,提出了“大学医学学习改革的建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提纲》的全部主题是整个大学的危机与振兴问题,而完全没有涉及所谓医学学习问题。   事实上,《提…  相似文献   

4.
谢劲松 《开放时代》2000,(9):103-107
比梅尔在他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与思想的传记性著作《海德格尔》中说:"我们不能通过他的生平来理解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平。"①在这个意义上说,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合作同一个当时的普通人与纳粹的合作没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吃惊的是他的话语,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某一行为。这吃惊,是因为对此迷惑。   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合作让人迷惑的到底是什么 ?是他为什么要与纳粹合作 ?是他的思想与纳粹的合作到底有什么关联 ?一个如此伟大的思想家难道也是一时糊涂才与纳粹合作 ? 政治理念与任职原因 海德格尔在 1933年 5月 27日接受了弗莱…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各种材料,比如有关的海德格尔传记、文章、回忆录、海德格尔本人的著作、通信、和在此问题上的自我辩护等等,就事实与思想两个方面探讨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关系。关于事实的部分首先概述了海德格尔对此问题的解释,然后给出了不同意这种解释的人们所找到的最重要的一些相关事实。从中可以看出,海德格尔涉入纳粹运动的动机与程度比人们以前所知者更深,但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他有反犹太的种族主义倾向。关于思想的部分在研究海德格尔1933年校长就职演说(“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的思想来源的基础上,将他的思想与纳粹意识形态做了对比。这些来源中最重要者是他的解释学化的现象学思路和表达方式,以及恩斯特·荣格尔表达于“总动员”和《工作者》之中的观点。在“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中,他用“对于(当场显示)本性的意愿”代替了尼采和荣格尔的“对于力量的意愿”,阐释了这本性“站立在风暴之中”,就在不屈不挠的“发问”中达到实际生活经验本身的“形式—境域显示”,并因此而“保持住了人民的土与血元气的力量”的特点。这种纯构成化的思路与纳粹的现成化了的反现代主义貌合神离。因此,海德格尔在较短时间内看出了纳粹运动不可改变的技术化本质,并在关于尼采的讲课中批判之。 总之,海德格尔绝不是偶然地  相似文献   

6.
一 关于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问题,有称之为"学案"、"事件"的,也有直接使用"案件"的 (如叶秀山先生 )。我是在看了《开放时代》 2000年 5月号上刊登的雨果·奥特的《马丁·海德格尔与非纳粹化运动》后才决定直接使用"案件"一词的,这不但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有"案子"一说,认为海氏是当时所展开的"非纳粹化运动"中"最为困难的一个'案子'",而且在看了海氏的两篇申诉后,更有了一种"现场审判" (至少也是当面质询 )的感觉。"非纳粹化"也就是当时法军占领当局 (恰好是法军占领着这块地方,它也许从一个侧面能说明海氏思想为什么与法国学术界有着如…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之间的书信一向被视作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珍贵遗产。这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能比它们更直接、更单纯地体现理性与生活的联系或断裂了。本世纪的两位同辈哲学家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于1920午在弗莱堡胡塞尔家中相识。此后他们相互通信至1936年。有经过13年的中断后,雅斯贝尔斯首先写信给海德格尔,由此而将他们之间的书信联系续接起来,一直保持到1963年。他们的书信绝大部分被保存下来,共155封。海德格尔的书信本来发表就较少。而他最亲近的朋友(至少在1933年前)又是雅斯贝尔斯,因此他们之间的书信对海德格尔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难想象。在这些书信中的确可以读到许多在哲学著作中无法读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张宪 《开放时代》2000,(11):98-99
中国的知识分子要从海德格尔的“纳粹事件”中真正获得运思的精妙所在,毫不迟疑地超越他的哲学思维,而对人的“在世”进行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的思想和纳粹的思想有以下共通之处:(1)对科学的厌恶;(2)对土地的热爱;(3)对极权主义的认同。共同的德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在海德格尔那里发展出一套非理性哲学,而在纳粹政权那里则演变成令人发指的暴行。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在1933年至1934年出任佛莱堡大学校长期间,曾加入德国纳粹党并公开支持希特勒政权。近10年来,西方学术界对这位本世纪哲学巨人的政治参予与他的思想的内在关系,再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於面对海德格尔哲学遗产时,显现出二分的态度。在德里达和拉古一拉巴特眼中,海氏之犯了误信纳粹主义之错失,在於他未能彻底地离开西方主体性形而上学、特别是其理性中心主义的思想陷阱;汲取海氏参政错误的教训,在哲学上应该采取的态度,便是在继承海德格尔哲学遗产的基础上,彻底地进行对西方传统哲学概念的解构。费利和雷诺则把前二者的做法视为虚无主义,因为他们认为海德格尔犯错的原因,正是离开了理性主义的康庄大道;因此,为免重蹈覆彻,就必须针对虚无主义的流弊,复张理性的旗帜。然而,在重建具普遍性意义的理性时,若只以西方内部的理性主义传统为参考,如何能避免欧洲中心主义的困境?第三条出路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11.
美国赖尔大学海德格尔研究专家理查德·沃林 (Richard wolin)在 1992年出版的《文化批评的观念》一书中说:“卡尔·施密特是魏玛时代德国主要的法学理论家之一,他对希特勒独裁统治的全力支持成为伴其余生的一桩丑闻,直到 1985年以 96岁高龄去世。”①在 1990年出版的《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政治思想》一书中,沃林又说:“海德格尔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 20世纪思想史中最令人不可琢磨的论题之一。”②确实地,卡尔·施密特和海德格尔的政治哲学存在着某些令人着迷的阐释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又因两人同纳粹的关系而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关…  相似文献   

12.
1946年,在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所长霍克海默收到其同仁洛文塔尔的来信,这封信带来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在德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对“社会研究所”的著作和刊物的热衷“有甚于食物”(《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第31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版,以下凡引该书,均只注页码)。同时,战后的德国百废俱兴,官方急于希望前纳粹时期的著名知识分子回国,而对于召回成立于1923年后因受纳粹迫害而于1933年迁往美国的社会研究所则尤为迫切。在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1945年4月21日,法国军队占领了德国的弗莱堡市。也就是在这一天,纳粹党在弗莱堡的独裁统治──包括对弗来堡大学的独裁统治──结束了,一个新时期的开端也随之降临。依然留在弗莱堡大学的教授们(他们占了全部教授总数的大部分)坚持:他们应该拥有管理学术机构的自主权力,就像1933年以前那样。这些教授们在4月25日就已经重新指定了原有的行政管理委员会,却没有考虑到下述的事实:在被占领的德国,只有作为战胜一方的同盟国的权力,才能够成为真正有效的权力。弗莱堡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们,其中也包括马丁·海德格尔这位声…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在重新追问存在的意义。摧毁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史的同时,以德国精神的发现者和代言人自居,意在为德国的。复兴及欧洲的再生指明精神方向,这表明其政治参与并不与其存在之思脱节。以现代性危机为背景,可以把批判现代技术、拒绝民主体制理解为海氏与纳粹合作的基本语境,但在复杂诡秘的反现代性思潮中,海氏哲学与纳粹意识形态并不同一,对之,既可以作独立的哲学叙述,也可以参照与纳粹作思想评论。海氏的遭遇,为现代性的反省和重建提供了思想教训。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都认为,弗莱堡是德国最温暖,阳光最灿烂的城市. 这个位于德国西南边陲、靠近法国和瑞士的弗莱堡(Freiburg im Breisgau)是德国巴登一符腾堡州布赖施高县的一座城市,位于黑森林南部的最西端,人口20多万.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致布洛特赫曼的信使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谈到自己对“革命”的感情,谈到雅斯贝尔斯,谈到马克思、基督教,谈到国家社会党和新体制,甚至谈到纳粹主义的危险;另一方面,那些未谈到的则通过缺席而被崭露出来,海德格尔没有提他当选为校长及加入纳粹党,从未提纳粹的种族主义,以及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没有提到对大学教员强行“清洗”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17.
奥斯维辛之后思想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在30年代卷入纳粹党的活动,既是一个政治事件,也是一个思想事件。海德格尔的思想是伟大的,但他的政治是反动的,这是一个矛盾,而关键在于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刘国芬 《经济师》2006,(7):45-46
德国经济在二战后的迅速恢复是有目共睹的。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Erhard)领导的经济改革的有效实施,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至20世纪60年代,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多把战后西德的经济成就主要归因于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文章重点分析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并从中提炼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思想与纳粹意识形态的关系。 海德格尔思想与纳粹思想同属于笼统的“反现代主义”,即不满于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以现成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各种原则,比如经济上的自由市场制、政治上的代议制、法律上对于个人自由的保护机制,等等。它在哲学中表现为“主体主义”,在知识范围则更具体地表现为分门别类的“科学”,以实证的和观念的真为理想。然而,还有许多流派对这一整套主流模式也持批评态度,比如天主教保守主义、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某种意义上的)浪漫  相似文献   

20.
1930年,罗伯特.奥曼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生活较富裕的传统犹太家庭。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1938年,他与全家人移居美国纽约。在这一过程中,他的父母失去了一切,却仍然为他们的两个孩子提供了优秀的犹太族教育和普通教育。奥曼在耶什华小学和中学完成了初等教育,1950年在纽约城市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1955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