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江西吉安地区11万人告别贫困江西省吉安地区地、县两级在去年安排了593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由1795人组成593个工作组,下到94个贫困乡468个贫困村进行挂钩扶贫;全区有1130个单位、101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贫困户结成“1+1”帮扶对子。一年...  相似文献   

2.
所谓“3+1”就是由1个单位+1名干部+1个经济能人帮扶1户贫困户。崇仁各乡镇不仅为每个家庭都建立了家庭致富档案,而且还为贫困户们建立了脱贫档案——详细记录了每户的家庭信息、帮扶单位和联系人的相关信息,以及具体的帮扶方案及帮扶记录,并定期督促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成效。  相似文献   

3.
革命老区吉安市1997年开展“1+1联万户”扶贫活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不完成统计,全市126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238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了“1+1联万户”活动,个人扶助资金达3100余万元,帮扶对象的收入普遍增加,12100多贫困户获得了温饱。一、领导高度重视,把“1+1联万户”扶贫济困活动当作扶贫攻坚的战略重点来抓。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始终把社会扶贫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于1997年2月下发了《关于组织万名干部开展“1+1联万户”扶贫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余热,1997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县认真组织安置在农村有一技之长的离退休干部开展“l+l”结对扶贫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到1998年底,全县参加结对扶贫的离退休干部有161人,结对帮扶贫困户161户,帮助启动扶贫项目172个,传授致富技术32项,筹集扶贫资金9.8万元,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在240元以上,70%的贫困户解决了温饱。江西吉安县离退休干部结对扶贫献余热@李世穗  相似文献   

5.
位于三峡库区的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巴东县,属老、少、边、穷的山区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市)之一。1993年,全县489个村中有34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为17-19万人,农民人平纯收入只有486元,人均占有粮食340公斤。1996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实施“百村万户脱贫帮扶工程”,即县直所属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100个单位对口帮扶100个重点贫困村,全县1万名干部党员“一对一”帮扶1万户贫困户。四年来,在“一对一”帮扶过程中,县直74个单位到村帮扶达347人次,其中县级领导68人次,局级领导800人…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宁都县扎扎实实开展领导干部“ 321“结对帮扶活动。到 7月底止,共组织党员干部 5303名 (其中县处级干部 36人,科级干部 401人 )结对帮扶贫困户 5816户,落实帮扶资金 113 56万元,其中捐赠 30 7万元,捐赠化肥 31 1吨,农药 1400公斤,衣物 1552件,科技书籍 19700份 (册 ),帮助新上项目 4166个。通过帮扶,为绝大多数贫困户找到了一条解决温饱、稳定增收的路子,也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员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宁都县“结对帮扶”见效@刘守敏  相似文献   

7.
1999年 ,盐都县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协会发动和组织全县“两会”系统广大会员 ,在全县人平收入低于2000元的贫困户中 ,实施“三五十”扶贫到户计划 (即村协会小组帮扶3户贫困户 ;乡(镇 )协会帮扶5户贫困户 ;县协会帮扶10户贫困户 )。一年来 ,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 ,分别采取因户制宜、调整结构、信息预测、分类指导、资金帮扶、物质支持和科技服务等措施 ,并运用会员“结对”帮扶 ,团体会员企业挂钩帮扶 ,富户、大户、邻里帮扶 ,离退休干部就地、就近帮扶和在职干部、老干部、专业户“三结合”以及带动妇联、共青团、文教等群体帮扶等多种新的形式 ,使全县扶贫开发到户工作迈出了新步子 ,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县县、乡 (镇 )、村三级“两会”系统共筹集扶贫资金303 .65万元 (其中县会6 .5万元 ,乡 (镇 )协会68 .5万元 ,村协会小组142 .4万元 ,贫困户自筹86 .25万元 ,含小额贷款 )。全县共帮扶1927户贫困户 ,占被扶持户的82 % ,脱贫人口5464人 ,占被扶持人口的81 % ,脱贫户的户平收入达到1 .03万元 ,人均纯收入2965元。在已脱贫的农户中 ,人平纯收入达到...  相似文献   

8.
“1+1联万户”扶贫工程效果显著□张明祥江西省吉安地区为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在全区范围内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1+1联万户”扶贫工程。目前,这项帮扶活动已全面启动,且进展快,效果好,深受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纵观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扶贫开发重点乡的社溪、马迹两重点村调研中发现,两村开展的能人帮扶贫困户活动,活动面广,措施实在,成效显著,是一条社会扶贫的好路子。一、活动的由来2002年初,在实施“321”挂钩扶贫工作中,省、市、县、乡各级挂钩扶贫领导和干部共在社溪村结对帮扶16户贫困户,在马迹村结对帮扶18户贫困户,两村村干部各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而在2001年底,社溪村有贫困户64户163人,马迹村有贫困户103户226人。面对还剩大部分贫困户无人结对帮扶的情况,毗邻的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共同商量,根据村中能人(专业户、富裕户)较多(社溪村30人,马迹村…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有11个市级以上单位帮扶永丰,县内有72个县直单位帮扶贫困村,6千多名干部直接帮扶贫困户,他们想贫困村之所想,帮贫困户之所需,举部门之力,鼎力帮扶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几年来无偿捐助生产生活资金、物资折款2600多万元,走访帮扶贫困户3000多户。他们的深情厚意汇成  相似文献   

11.
宁都县开展为贫困户送“计”上门活动宁都县为加快温饱攻坚进程,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为贫困户送"计"上门:一是组织万名干部党员帮扶万户贫困户,开展"送一条致富信息,传一项致富技能,办一件扶贫实事"活动。二是牵线搭桥让能人、专业户与贫困户合股...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怀集县将全县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分解落实对口帮扶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肇庆市直单位和全县干部挂钩帮扶,并明确规定正处级干部帮扶5户,副处级干部帮扶4户,正、副科级干部分别帮扶3户和2户,一般干部和职工帮扶1户。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崇仁县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实行“一户一策”帮扶制,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并选准一个发展项目,落实相关人员和单位,为贫困户制订脱贫计划,提供市场信息、资金、种苗扶持、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针对贫困户现状及贫困原因,崇仁县扶贫开发部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到村民家中征求村民对扶贫项目的选择意见,并向有关专家咨询项目的可行性。之后,县里确定相关帮扶人员和单位,并在制度上对帮扶人员和单位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全县1000多名科级干部和与100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贫困农户理思路、出点子、想办法、定措施,为岔困户协调帮扶资金近千万元。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是河南省三大贫困市地之一,所辖八县一市中有七个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截止1997年底,全市还有贫困人口35.5万人。为了如期实现本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目标,市委、市政府采取四项措施,确保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一、大力推广伊川县“双包五到户”经验。双包,即市、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干部、职工包贫困户。五到户是:建档立卡到贫困户,摸清底子扶真贫:二是干部、职工帮扶到贫困户,扑下身子真扶贫;三是项目资金到贫困户,抓住关键问题扶贫;四是技术推广到贫困户,提高农民技能强化扶贫;五是优惠政策落实到贫困…  相似文献   

15.
“一户一策一干部”模式,发源于浙江泰顺县泗溪镇。即把全镇人均纯收入低于 1500元、且有劳动能力与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列为帮扶对象,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 并选准一个帮扶项目,落实一名帮扶联系干部,提供一笔扶持资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此后,泰顺县委、县政府不断总结提高,提出“强化培养扶贫诚信  相似文献   

16.
莫把帮扶当救济贺庆明当前,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无数党的干部穿梭于穷乡僻壤,与那里的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扶贫帮困,红土地上涌起了一股帮扶热潮。然而,笔者在基层了解到,一些人在观念上存在一种误区,把帮扶当成了救济,影响了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  相似文献   

17.
刘乡 《老区建设》2013,(23):27-2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莲花县结合“弘扬甘祖昌精神,学习龚全珍事迹”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开展“千名干部结穷亲、万户家庭奔小康”活动,以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为目标,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提升干部为民富民水平,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扎实推进片区扶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干部到贫困户打工”说开去……□蒋日豪近闻报载:河南省南召县出台一项特别措施,规定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以自己的全年工资做担保,帮5个特困户各贷款1000元,帮助每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新上一个项目,确保一年脱贫;要求帮扶干部每月到户“打工”两至...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 ,江西省横峰县335名机关干部带着钱物和致富信息下穷村、蹲穷户与30个穷村的423户贫困户交友结亲 ,开展“一对一或一对三”扶贫帮困活动。如今 ,他们已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数万元 ,带去信息项目并帮助调整种植结构上千亩 ,解决看病、读书等燃眉问题100余个。横峰县是老区国定贫困县。今年是“八七”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年 ,为打好这场决战 ,横峰县委、政府以“三讲”教育为动力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把解决贫困户温饱当作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大事来抓。30余名县级领导干部率先出机关、下农村、结穷亲 ,认下了88户特困户家庭 ,进行不定期挂钩帮扶活动。同时 ,下发《关于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扶贫的通知》,规定县级领导每人挂一个贫困村、包扶三户贫困户 ;一般党员干部每人包扶一户贫困户。并建立帮扶责任制 ,限期完成任务 ,不脱贫 ,不脱钩。横峰300余名干部下乡扶贫@吴庭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锻炼大学生、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山东省荣成市借鉴市镇干部下派任职的经验,探索出“一个下派干部和一名大学生加上一个包村部门,共同帮扶一个经济薄弱村”三位一体、整体联动的“2+1”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