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春 《西部论丛》2008,(3):82-90
擦擦是一种圣物,它庄严优雅、内涵博大、朴实自然,堪称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藏品,它是藏传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震惊世界的微缩神佛珍品.它是中国高原民族先民洞穿时空、留给世人的古代艺术奇珍.更是世界人文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黄莉 《新西部(上)》2007,(3X):167-168,211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影视艺术是人类当代文化中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形象表征。影视艺术以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休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当下的影视艺术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格局下,应关注民族自强意识,关注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思想敏感成为当代审美文化中坚强一翼。  相似文献   

3.
金晓霞 《魅力中国》2011,(8):108-108
华夏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原始先民都曾创造令人赞叹,博大精深的口头文字。土族文化在中华多元文化中亦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土族《格萨尔》说唱比之其他兄弟民族的《格萨尔》说唱,毫不逊色。蕴涵丰富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时新奇 《魅力中国》2014,(26):212-212
戏剧表演艺术是演员在剧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的艺术。而这种舞台人物形象,是由演员在扮演角色时创造出舞台行动的过程来完成的。这种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否能够称之为艺术,不仅在于他(她)应该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更主要的还取决于演员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因为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不是为创造而创造,而是要通过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评价生活,尽可能地去揭示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哲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观众从中领会生活的真谛,并且它还应该以优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戏剧表演艺术让观众从演员所创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中获得对于人生有益的启示,在艺术修养上有所提高,最终能获得审美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5.
王洁清 《魅力中国》2010,(28):190-191
合唱艺术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原始、最纯净的大自然的和谐的美,它给我们追求灵魂的最高境界提供了阳光、水、空气,合唱艺术是审美追求的一曲凯歌。审美功能是合唱艺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由于审美功能是以合唱美感为基础的,因此研究合唱的美感,以及合唱的审美取向是非常必要的。合唱艺术在提高民族艺术素养、民族精神、审美能力诸方面的审美价值是其他演唱形式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影视艺术是人类当代文化中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形象表征。影视艺术以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休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当下的影视艺术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格局下,应关注民族自强意识,关注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思想敏感成为当代审美文化中坚强一翼。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民族性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方由于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诸多缘由,在各自漫长的民族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特色各异、风格独具的文化体系,这种历经数千年演化,继承,趋于稳固的文化传统,在人们浑然无觉之中,浸润、渗透了他们的灵魂,使其在社会变革和历史转折关头表现出迥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态度和行为反应,这种缘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思维"和"特色行为",不论用当今时代的价值标准衡量是否"科学"、"进步"、"合理",它都将在现实生活中,以一种令人难以抗  相似文献   

8.
张卓  郑鑫 《魅力中国》2014,(26):35-35
本文从由中央电视台、国家及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入手,通过对节目的设计初衷、特色、意义的探讨,深化对汉字发展现状的认识,联系汉字及汉字书写的意义与价值,明确汉字书写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9.
秦娜 《魅力中国》2010,(14):173-17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很多同学  相似文献   

10.
宋海玲 《新西部(上)》2010,(7):118-118,108
服装作为影视剧中角色造型的重要手段,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影视服饰设计应借鉴和发展传统文化,创造出既能体现现代服饰设计的特点,又能折射出各地方各民族不同特色和审美趋向的影视作品的服饰,更好地体现影视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界定了维吾尔民族的源流;其次,分析了维吾尔族先民狼图腾崇拜的发展;第三,分别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对维吾尔族先民崇奉狼图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认识了解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蓝观覃 《魅力中国》2014,(17):72-72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教学中.对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我国声乐演唱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思维、人文底蕴精神及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歌唱的教学中,其审美思维的培养是教师、学生、音乐三方面相互认知、有机融合的过程。是教师对声乐演唱教学文本、学生对声乐演唱审美实践之间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工艺美术晶既是物质文明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工艺美术行业是具有产业和艺术双重属性,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消费和收藏双重用途的特殊行业,它蕴含着地方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地方和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传承着地方和民族的历史和文明,担负着振兴地方和民族产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记载的上古神话传说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不仅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历史及其风俗,也体现了远古先民的神话思维方式。《山海经》的神话思维的四个特征是:主体意象客体化;具象体验;浓烈情感体验;神秘隐喻意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王绍辉先生的新著《当代广西文学的审美文化研究》从审美文化的视角考察当代广西文学,从文学角度展示了广西的民族风貌、精神生态和审美境界,较为全面深刻地把握了当代广西文学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并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秀丽 《魅力中国》2011,(17):249-249
戏歌,顾名思义,是带戏味的歌,是戏曲唱腔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与歌曲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的有机结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戏歌唱法”正是在传统戏曲、民族民间等唱法中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的前提下,谱写自己灿烂的历史。它有民族唱法的亲切自然,也有戏曲的韵味,“戏歌唱法”通过“字、声、情、神、韵”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反映出了中国民族声钞戏曲艺术相结合后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戏歌的表现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韵味之美、字正之美、腔圆之美,来阐述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吴鑫莹 《魅力中国》2013,(25):31-31
艺术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都是一种包含审美价值的造物活动,二者关系密切,都带有设计师或者工艺创作者个人思维的创造,究其根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艺术设计品的生产离不开工业机械和科学技术,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创作者个人的艺术情趣。前者以人为本。在情感上归属于理性范畴较多.脱离不再为少数人服务,而后者带有浓重的感性色彩,在审美上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龙作为“动物”的自然演化,作为观念形态的龙文化的形成的脉络。重点分析了濮阳45号墓中的龙虎陈设,认为是汉代“四象”体系的起源。认为45号墓陈设决不是某种天然的巧合,也不是牵强的比喻和联系,它真实地展现了原始先民创造文明的现实过程。因此。西水坡蚌龙不仅具有审美和哲学的意义.更包含着科学的内容,体现着农业文明所达到的最高科技成就。  相似文献   

19.
席凯亮 《魅力中国》2014,(4):157-157
在不摒弃语文工具性教学的前提下,加强人文性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样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又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提供人性的、精神的、审美的支持,传承民族文化香火,培育民族文化肌理,使得民族的生命在一种文明的层面上代代延续。语文教学必须要皈依生命,必须要确立生命价值取向。这既是语文学科自身具备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前进赋予语文教学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共同本性、特征和知识,决定了俄汉民族在使用隐喻喻体时所具有的共同的理念和审美的取向,具体表现为相似的认知模式。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概念与习惯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机制的不同,所以隐喻喻体的联想机制也表现出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