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正从“送文化”向“种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不断地完善优化。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支持不足与人才短缺、政策的执行效率有待提升、村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仍不高。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效果需要加强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明确权责关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健全政策执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公共需求变化时期,公共文化需求的变化与服务无法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想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就应由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本文主要针对社会公共需求变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以此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构建区域性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主体,对区域创新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文化品牌概念出发,指出文化服务品牌的特征和建立的意义,结合文化服务品牌建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培育和发展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已有研究对其生成机制和发展路径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文化参与的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云南和顺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分析,构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在自发生成阶段,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依赖于乡土社会的内部资源网络及其调适能力,主要是立足乡土服务乡邦。(2)在政府主导阶段,政府逐步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管控,并按照事业单位体制建立起科层式公共文化生产分配体系,资源向上集中。这虽然从体制上保障了其有较稳定的经费来源,但同时导致其"悬浮"于乡土社会,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脱节。(3)在共建共享阶段,以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为导向,政府不断优化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参与,重视各方力量的汇入与整合,建立各方联动的协同机制,提升了综合效益。本文指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基于乡土社会、政府行为、社会资源、功能转型、民众参与等要素。本文所建构的理论框架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塑提供了参照,并对相关政策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因此,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需要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6.
经济名词     
<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考察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态势,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是一个典型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应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文化社团、创新文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作为一种服务于大众的艺术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促进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是公共艺术赖以生存的地方,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本文将对我国当今的公共艺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将目前城市和公共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公共艺术作品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际调研,结合相关理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内生”与“外供”机制相结合,以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效应,因此,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培育健康、和谐、文明的乡风,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但由于受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分税制和农业税政策以及认识错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等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状况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供求协调、提高供给效率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4个县(市)19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满意度评价等方法对样本农户闲暇时间配置状况、特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集体林区农村居民闲暇时间较为丰富,闲暇时间以易获性、便捷性较强的娱乐消遣类活动为主;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村居民闲暇时间配置有较大差异;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及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最后,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一直是我国百年乡村建设史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公共空间对乡村建设而言意义重大。通过对民国时期苏南地区乡村建设运动史料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民众茶园、农事展览会/陈列馆(室)、民众图书馆、民众公园与体育健身场等形态,发挥着社会性、教育性、休闲娱乐、文化革新、组织民众等功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公共空间的发展实践对当代的启示有:围绕乡村公共生活紧扣群众需求发展空间,结合多元媒介及文化服务挖掘空间的复合多功能,空间建构中社会力量的参与,空间发展中新社会动员模式的生成等;从空间形态、空间功能、空间发展策略等方面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公共空间、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生动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对加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是国家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具体指对社会提供的各项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从市场经济发展史看,政府职能演变的规律是,从以经济性公共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以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即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对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补贴、环境保护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发展项目提供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种表现,能够从根本上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艺术品位,并能够引导一个城市文化发展。同构建城市中其他硬件系统相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立也需要系统有序的规划,而对于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这种相对隐性的构建形式,建立起真正属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规划系统,能够推进城市空间的文化规划和建设,引导城市公共空间带动周边地块建设使新兴城市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文化生活:兴衰与重建——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的私性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农民的私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个体式的日常文化生活。与之相比较,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却严重式微,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衰微。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不但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而且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新一轮整合,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5省20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农民的婚恋观、孝道观、生育观、成功评价标准和农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及行为选择等维度进行考察,数据显示了当前农民生活伦理的弱化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而农民生活伦理弱化与公共精神缺失与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相关联。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加强以维持乡村社会伦理和培育农民公共精神为价值指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家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为契机,针对农村图书馆经费奇缺、农民意识淡薄、管理服务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