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在"烧钱论"之下,无法否认,目前两款打车软件最基本的"骨架"符合中国式服务的形式:他们不违背任何单一群体的利益;他们采用补贴的方式所产生的投入,实际是把大额广告费给了他们最直接的用户;最重要的是,进入这个市场入口形成消费习惯的用户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本刊邀约,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简短"自白",分享怎样通过用户成长体系创造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2.
范敏 《市场研究》2014,(3):11-14
<正>引言:滴滴和快的两大打车软件"火拼"的背后,是否是两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关于移动支付市场的一场争夺战呢?一、打车软件大战如果你是打车族,最近一定被快的打车或者是滴滴打车的奖励返还乐坏了吧,乘客和司机在这场"打车软件大战"中  相似文献   

3.
打车软件市场的兴起是建立在移动支付与地理信息定位基础之上的。2014年年初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两大打车软件分别得到财力支持,最终"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几乎完全占据打车软件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目前我国打车软件市场进行分析,为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给予理论依据,并对打车软件的竞争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打车软件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滴滴、快的这类打车软件的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于"赢者通吃"的现象存在,打车软件在发展初期以扩大用户规模为主要目的,并对用户采取补贴策略;随着平台的发展趋于稳定,将依据具体情况探索盈利模式,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正2月17日,深圳欢乐海岸紫苑,在欣赏完唐朝茶艺表演完后,记者见到了Uber的亚洲运营总监Allen,这位金发碧眼的亚洲总监第一时间提醒记者:"不管是嘀嘀打车,还是快的打车,它们其实都不是移动叫车概念的创始者,Uber才是租车应用的鼻祖。"在国内,打车软件在风投公司的撑腰下,正在为争夺用户酣战中。作为外来者兼陌生者的Uber,相比关心谁是鼻祖,人们似乎更关心谁更"优惠"。还有,宣称走高端路线的打车软件Uber,能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片蓝天吗?  相似文献   

6.
刘鸿江 《商》2014,(2):125-125
随着近两年打车软件的兴起,打车一族的手机里都装载着各不相同的打车软件,经过几个月的市场整合,原先40多款打车软件的百花齐放演变成现在的嘀嘀、快的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但是,打车软件的炙手可热是否就代表着出租车市场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呢?  相似文献   

7.
滑明飞 《华商》2014,(4):10-12
“以后上班不用挤公交了.打车不仅无需付费,还能赚2块钱。”2月19日,广州—位白领刘娴在一个微信群里发出这样—条信息,而群里的另一位好友回复:“我赚了3块。”近期,打车软件市场的火拼愈演愈烈。而从用户的反应来看,大战双方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动辄数亿元的投入显然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相似文献   

8.
滴滴的赌局     
资本在赌市场,而更多的年轻人在赌一个梦想。2015年情人节最浪漫的事情一定包括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式宣布"喜结连理"。持续了近两年的打车软件大战最终以两家的结合告终。就在两家正式宣布"在一起"的前一个月,我们对这两家分别作了深度采访。滴滴打车坐落在北京中关村北部的得实大厦,这里也是全北京互联网人才和年轻人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和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类似,滴滴打车将整层办公区域设置成开放式空间。整个办公空间里弥漫着年轻的荷尔蒙,激情和萌动是这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     
打车软件补贴价格战持续升级 2013年.打车软件逐渐步入消费者的视线,各类型软件相继推出,而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摇摇招车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从今年1月20日开始,找到“千爹”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开始“火拼”.掀起补贴价格战,并快速融入到两家巨头的核心业务中。嘀嘀打车快速接人微信,结合微信支付;而快的打车则接入支付宝钱包。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15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实现战略合并。近年来,"滴滴"、"快的"两大移动终端之间的竞争风靡一时。各自背后的发行企业——腾讯和阿里对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实行"车费补贴",以求占领网络服务的市场份额。两者的消烟战尘埃落定,两者之间的价格博弈行为值得去回顾与分析。伯川德模型则是典型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借用伯川德模型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博弈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1.
2014年被称为O2O电商元年,年初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博傻"的背后是O2O市场两大集团阵营的对垒;O2O的应用转型并非易事,中国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零售业面临诸多困境。本文针对O2O模式在零售业的应用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1)
面对"互联网+"的大趋势,Uber致力于通过平台优化闲置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面对国内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等打车服务平台的市场争夺,Uber采用花式的跨界营销,不断的为用户创造新的体验。随之而来的售后服务却成了Uber的黑点。本文将简要阐述Uber的售后服务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无须路边拦车,在屋里动动手指头,出租车就会"服务到家"。"打车难"正催生一类新型App应用市场——手机打车。既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手机应用程序招徕全城出租车司机,又有大众、强生等出租车公司推出各自的打车软件。手机打车市场正风生水起。与团购网站一样,打车软件APP并非国内首创。英国有Hailo,美国有Uber,而且都在过去两三年中获得风投的青睐,融资规模达数千万美元。其中,Uber在2011年底更获得3,2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来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高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软件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文章首先拓展了传统防降价均衡模型,其次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未实行战略合并前的打车软件企业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司机规模与均衡价格和补贴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寡头企业在明确相关关系基础上如何进行差别化定价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陈永谦 《新财富》2014,(3):12-15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战,让消费者体验“免费”打车的乐趣。热闹的表象之下,是打车软件尚缺乏盈利模式支撑的事实,以及互联网巨头决战O2O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娄月 《创业家》2014,(12):59-61
正从成立到估值达到30亿美元,快的打车只用了两年。吕传伟大步走进酒店,笑着打过招呼,坐下,点一杯铁观音,开聊。采访开始时,已是晚上9点钟,刚下飞机的吕传伟,没有半点倦色。甚至在采访后,他还安排了另外一个会面。"我现在的个人目标,肯定是与快的打  相似文献   

17.
小生 《商业科技》2014,(7):52-52
近日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来往”扎堆里发出感慨,称看母亲在路边打车,既不会用打车软件,又打不到车,深感这场竞争伤害了用户的利益,特别是老人小孩的利益。在“老板”充分示意后,3月3日下午,“快的”打车联合支付宝钱包发出“致用户的一封信”,正式宣布降低使用快的手机打车软件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18.
《商》2015,(6)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专车服务却相迎。回首向来打车处,归去,哪怕风雨也有情。不知何时"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Uber"等打车软件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专车以优惠的价格,人性化的服务,自由的选择,快捷的支付,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影响我们的消费模式。专车的到来无疑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当头喝棒。然而就在专车风生水起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可能导致专车市场就此夭折。因此,本文以共享经济为理论基础,分析专车利弊、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监管所存在的漏洞,进而提出只有加强专车的规范化运作,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乘客的信赖利益,使得专车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3)
为了分析"打车难"根本因素,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等软件构建了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当地打车难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分析发现,影响出租车供求平衡的主要因素是乘客等候时间及空驶率。其次从时空方面分析发现,一般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间,打车较难,且在交通流量大的交通路段"打车难"现象严重。最后,针对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对缓解"打车难"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郝慧丽 《商业科技》2014,(10):74-75
近期以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了争夺移动接入市场,利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行较高额度的双向补贴,最终淘汰了大部分的打车软件。这一市场现象反应了面对这一新型的O2O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我国相关法律的滞后、监管主体的缺位以及监管损害市场自由的行为。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主体,合理、有序的引导打车软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