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成立 《商业研究》2000,(1):132-135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不仅应当重视科技进步、科技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更应当保护自己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秘密。做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商业秘密和专利权、商标权一样,是经营者生存发展的锐利武器,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珐码。同时,商业秘密又不同于专利权、商标权,它更需要法律的严密保护。  相似文献   

2.
王芳宜 《光彩》2012,(10):38-39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陷入困境的经营者在查找自身原因的同时,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利益正被同业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害?又是否清楚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触碰到法律的红线?为使经营者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更清晰的认识,本刊特整理典型案例四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国家发改委查处了白酒、乳粉两批纵向价格垄断案件,处罚金额分别达4.49亿元和6.68亿元,为明确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法律适用奠定了基础,对规范我国市场竞争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经营者竞争意识较为薄弱,纵向价格垄断普遍存在,应立足我国竞争基础,依法实施《反垄断法》规定,推动经营者合规,促进统  相似文献   

4.
美国仅对那些大型的具有持续市场影响力的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反垄断法律规制。必须明确的是,经营者取得支配地位本身并不一定导致违法,法律并不制止经营者采取合法的手段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同时具有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如果损害的仅仅是他的竞争对手的利益,本身也不是坏事,由此正好可以促进和维护市场的竞争,只有在经营者采取非法手段故意谋取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竞争格局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反垄断法才会介入进行规制,故反垄断执法的重点在于规制损害市场竞争格局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个角度来完成法律地位综合说的证成。一方面通过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法律地位的确定性重新解读,分析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圈定为某一特定角色,在逻辑上和现实性问题上的困境,以及对创建"平台经营者合同说"存在阶段性风险的评述;另一方面,第三方交易平经营者的特殊性和复合性是确定其综合性法律地位的基础,并且综合性法律地位有利于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进而提出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裁判者应通过区分平台经营者的自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前提下,进行个案利益平衡。同时应促使平台经营者构建主动识别机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国家工商管理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对回扣、折扣等法律术语做了规范性定义。但近年来,对折扣的滥用行为已经愈加普遍,实际上已成为不法经营者规避法律对回扣规定的一种手段,在客观上扭曲了竞争机制,侵犯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经营者行为─—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非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法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如何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经营者的界定,直接关系到该法的适用范围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执法实践具有重要影响。一、对经营者界定的不同认识从当前理论界以及行政执法、司法实践领域来看,对经营者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主体资格,才能成为经营者,否则,即便从事了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法律主体资格,也不属于经营者范畴。另一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运用实证的方法,对《价格法》实施以来,国家依法干预经营者价格行为的实践进行分析。随后,对实践中暴露出的制度缺陷进行解剖。最后.在对西方法律制度进行考察与评析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干预经营者价格行为法律制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一部法律。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是制止?还是打击? 《反法》中界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共有11种,如果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有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要进行处罚,首先就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而其中还有三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没有规定罚则,如第11条: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第12条: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  相似文献   

11.
尽管《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已有了比较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在具体运用法律规定保护商业秘密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尚待明确和论证。一、对经营者的确认问题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唯有经营者才能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也唯有经营者才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因此,对经营者的确认是制止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首要问题。对经营者含义本身的认识上的分歧,往往率先造成人们对某一具体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基本性质上的分歧,从而直接关系到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的问题,决…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报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了因为报业经营者加大了对市场占有率的重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报业经营者对自家报纸的市场定位比较雷同。因此,现代报业的经营者必须对市场进行重新的定位,将市场进行细分,充分发掘报纸的潜在读者。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开发大学生市场的可行性,提出报业进入大学生市场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活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盛茹 《中国物价》2023,(8):86-89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商业价值被逐渐发掘。互联网经营者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利用数据抓取技术攫取其他竞争者所占有的数据资源,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需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数据抓取行为进行规制。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泛化,互联网专条表述模糊,正当性判断标准滞后以及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而提出要规范法律适用与表达,采用利益衡量规则,健全多元共治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4.
陈俊 《中国报业》2011,(6X):5-6
现代报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了因为报业经营者加大了对市场占有率的重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报业经营者对自家报纸的市场定位比较雷同。因此,现代报业的经营者必须对市场进行重新的定位,将市场进行细分,充分发掘报纸的潜在读者。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开发大学生市场的可行性,提出报业进入大学生市场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活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 《消费导刊》2009,(20):130-130
本文通过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特征的阐述,论述了经营者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竞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形成的原因,为对其进行规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并从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几方面提出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眼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遨游于商海的经营者使出了五花八门的促销妙招,使他们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胜利。  相似文献   

17.
电商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日渐密不可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责任承担问题也日渐受社会关注。本文是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知识产权相关侵权责任的依据探讨。首先,是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性质分析;其次,在确认其性质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交易行为展开讨论;最后,分析讨论现行法律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唐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商品生产相对活跃,市场空前繁荣。在市场竞争中,有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惜采取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以牟取暴利,如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使用非法计量器具,坑害他人;把持市场、垄断物价等等。这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唐王朝从维护自身的统治出发,用国家法律形式,对上述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有关处罚规定集中反映在《唐律·杂律》中,大略如下: 一、对粗制滥造、偷工减料行为的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19.
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不仅有赖于国家机关的强制保障,还有赖于经营者对于反垄断相关法律制度的自觉遵守。我国反垄断委员会为推动公司内部能够建立公平竞争的合规制度,在2020年出台了《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反垄断合规工作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反垄断合规制度形式确立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国反垄断合规制度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推进路径模糊、制度设计缺陷、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反垄断执法机构与经营者合作解决,以推进和完善我国的企业反垄断合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完善立法,建立有权威的企业及经营者的信用体系1.通过立法,确立涉及企业及经营者的行政、司法管理信息公开化原则。当前,在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方面,存在的最大的法律问题在于:各级行政、司法管理机关依自身职能所产生的与企业及经营者相关的各类信息,可否对社会公开,可公开的范围等,缺少严格的法规界定。由于这种法律上的真空,使得善意的企业及经营者在进行交易时,无法从司法、行政机关了解其交易对象的完整信用信息,无法保证其交易的安全性。这种信息的封闭性,使得专事坑蒙诈骗的企业及经营者有机可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