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及实证分析等方面入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促进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经济集约化的先决条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分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对就业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之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之中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就业,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调整,在长期之中又会促进就业的增长,技术进步通过提高资本存量促进了就业的增长,而在我们所考虑的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促进就业,这就要求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萍  文文 《中国外资》2013,(10):202-2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这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推动。纵观我国社会现状,低就业现象依然存在,其与我国经济增长背后的技术进步又有怎样关系?文章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采用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31个省市1996~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技术进步,并通过实证分析就业量与技术进步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量有负效应,也就是技术的进步会造成失业人数的增加。但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对教育、再培训投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路线的选择等方面来促进就业的增长,从而抑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对河南省1990年至2005年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1990年至2005年河南省二三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资本和劳动投入,广义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制度改进等)作用不明显,贡献率只有4.8%。这一发现符合河南经济增长(二三产业增长)的实际情况。河南省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技术进步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就业,但另一方面也反向影响就业弹性系数。本文利用索洛余值法分析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间的关系.探讨和研究技术进步给我国就业总量带来的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尽量减少由于技术进步给就业带来的负面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6~2012年的统计数据,考量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其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当前文化产业仍然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主,文化产业增长的贡献主要来源于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在文化产业增长中的作用还不明显;中国文化产业经济增长以劳动和资本投入为主,人力资本的作用要大于物质资本。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而西安市,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其对经济增长驱动贡献最大的仍然是资本要素。因此,本文基于西安经济发展现状,运用计量模型,对西安市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5-2005年武汉市经济统计数据,对影响武汉市财政收入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首先从定性的角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定量测算并进行讨论,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显 《时代金融》2008,(11):44-45
本文通过构建简化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国防R&D活动在私人部门R&D投资以及整个社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国防R&D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国防R&D投资总量、不同投资方式所占比例,以及国防R&D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选取上海市作为对照组,基于索洛余值法对北京市2000—202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出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与上海市相比,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资本发挥的作用偏低,劳动发挥的作用较大。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术进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最后提出在转变发展方式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优化营商环境,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和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集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省际面板数据基础上运用DEA分析中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并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变动。结果发现:就TFP变动模式而言,1978~2006年间TFP每年以接近3%的速度增长,TFP增长率波动呈现收敛态势,近年未现明显下滑趋势;就TFP增长的构成而言,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间存在替代关系,1980年代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交替起主导作用,1990年代以来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就地区特征而言,东部和内陆资源丰富省份TFP增长较快,而中部省份的TFP增长较慢。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汪海波,王东一、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要内容的全业技术进步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基本投资主体,企业的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整个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李高元 《甘肃金融》2023,(11):57-61+75
文章根据我国2007—2021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为双向促进关系,且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有更大的乘数效应;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为双向促进关系,且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更大的乘数效应;技术进步(非能源偏向性技术占主导地位)促进二氧化碳排放,而二氧化碳排放对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由此可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且技术进步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路径依赖效应明显。因此,我国应积极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创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改善能源消耗结构等完成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但技术水平依旧很低。本文选择技术进步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二者的关系,并结合研究结果与部分发达国家对比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资金投入与农业产出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技术进步、加强财政金融支农力度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根据中国1978-2008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技术进步、财政投入和农户投资的产出效应较低,而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证明了由于我国缺乏稳定的农业资本形成机制而导致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这一事实.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在加强,但只有政府主导的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农业产出的提高却效率低下,而由市场主导的资金投入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农业经济平稳增长提出了简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展开分析,得出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由于技术进步创造出的效率工人会由技术进步所增加的人均储蓄提供的新增资本来装备,最终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状态。只要有一个不变的技术进步率(g为常数),稳态条件下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将按照技术进步率提高。考虑技术进步变动因素的新古典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储蓄率既定的长期,人均产出或者生活水平仍然能够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将知识和技术内生化,把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引人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明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因此,保护知识产权、投资教育、提高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存量等的政策含义,无疑会对当前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长期持续增长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经济复苏的问题,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新古典、凯恩斯、马克思这三大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企业角度测度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利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了绿色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和技术进步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而绿色金融发展尚未有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据此,本文建议继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支持绿色业务开展和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