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利用外资的新特点和引资环境新动向 (一)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十一五”吸引外资的重心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制造业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根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外商对我国制造业实际直接投资额,均超过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的50%以上,到2003年这一比重高达72%。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制造业集聚的地区。也是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一是,这一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外资进入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中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了政策调整,有利于国际产业资本的进入;三是,由于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基础,容易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对接平台。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外资的新特点和引资环境新动向 (一)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十一五”吸引外资的重心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制造业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根据统计,1998年至2002年外商对我国制造业实际直接投资额,均超过当年全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的50%以上,到2003年这一比重高达72%。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制造业集聚的地区,也是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一是,这一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外资进入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中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了政策调整,有利于国际产业资本的进入;三是,由于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基础,容易与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形成对接平台。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转变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研 《市场周刊》2004,(6):43-44,47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造是振兴东北工业的关键。本文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认为应从结构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调整和改造中主要思路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产生的根源,及在改革中应抓住问题的实质、因地制宜、相机选择最优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抓住这次发展良好机遇,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解决东北面临的困难,使东北可以恢复往日的雄风,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我国新时期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提高国有企业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的“软环境”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不同视角,着重总结分析了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招商引资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认为21世纪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我国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新兴投资热点地区,东北三省应为更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创造优良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处东北亚的重要区位优势,毗邻俄罗斯、蒙古和朝鲜半岛,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东北的局势和发展受这些周边国家的影响很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崛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装备专区     
《化工科技市场》2004,27(1):53-55
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启动国家发改委关于2003年第一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项目计划通知书近日下达,对东北三省的10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批准立项,其中辽宁占52项,总投资额达442.1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72.5%。这是辽宁有史以来获得国债资金最多的一批项目,标志着国家加大国债或专项资金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支持力度的政策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8.
在开展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一些老工业基地获得了较好发展,不仅提高了工业基地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各工程的涌现,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因此,把握国家政策、抓住机会并自我创新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情况中,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获得了较好发展,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多种问题,因此,如何应对各种挑战成为有关人员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主要对创新驱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的对策 ,走适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华星 《市场周刊》2004,(39):11-11
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新思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现代物流业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各种物流资源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不断扩大企业利润空间,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萍 《现代商业》2007,(7X):134-13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关重要。论文首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基础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建设沈达都市圈、哈大经济带等“增长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只有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生存环境。鼓励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对增强东北地区经济实力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竞争力强,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力。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税收政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广义  潘霞  夏艳波 《商业研究》2005,3(13):197-19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中,重工业重,轻工业轻是其显著的特点,其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瓶颈因素。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如何以开放促振兴,以开放促发展,既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半年之内温家宝总理三度赴东北,深刻阐述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基本思路,强调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黑龙江、吉林考察工作时又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保持社会稳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需要辽宁沿海经济带临港工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本文在论证加快临港工业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临港工业基地,做大做强沿海重化工业临港工业的一体化调整优化临港工业结构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步伐相对落后于沿海省市。基于各方面考虑,党和政府适时地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策。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侧重强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完善区域经济整合,加强东北亚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北方经贸》2007,(10):44-46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何克服资金的"瓶颈,"寻找成本低、效率高的融资方式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应做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遵循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实出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商业会计》2005,(3A):48-4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防止出现税收征管漏洞,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明确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政策的执行口径和征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跃  李松吉 《商业研究》2006,(7):201-203
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与发展。为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老工业基地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劳务合作、绿色农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式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