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钟琳 《经济师》2007,(9):251-251,259
文章通过分析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减免政策,对我国税法规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所得税前扣除比例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杜佳民 《经济论坛》2005,(18):81-82
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金融保险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的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  相似文献   

3.
慈善事业是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2007年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对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有捐赠范围的限制、退免税程序复杂等局限性,因此加大公益捐赠的扣除范围、提高扣除比例、允许超额捐赠递延结转、改进捐赠免税制度等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公益捐赠的积极性,加快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改革费用扣除内容。实行限额扣除与据实扣除相结合的方法,在限额扣除的基础上,增加据实扣除的方式。考虑我国医疗、住房、养老等制度的现状,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需要增加的具体项目可以包括医疗费用、家庭住房抵押贷款利息、老人赡养费、公益救济性捐赠、教育培训费支出等。如医疗费用按纳税人在医疗保险以外支付的医疗费用依据相关凭证扣除;对纳税人普  相似文献   

5.
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趋势。企业捐赠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国家在税收制度上的激励。我国税制在给予企业公益性捐赠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优惠的同时,对捐赠投向、捐赠方式和程序、捐赠扣除额度等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对激励企业公益性捐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着力健全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必须大力宣传对于企业公益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捐赠税前扣除的配套规定、健全捐赠方享受优惠的受赠机构体系、协调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冲突、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大力发展民间公益性组织。  相似文献   

6.
熊辉 《经济师》2001,(11):255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常常会对社会进行捐赠 ,做一些有助于公益事业的举措。一方面帮助了捐赠者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 ,这部分支出一般在“营外支出”账户列支 ,但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在年终时未做相关调整 ,常常会在年终汇算清缴时 ,被税务机关调整补税甚至罚款 ,使企业管理人员感到费解 ,做好事 ,捐款还要纳税 ,太不划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掌握不够透彻 ,不熟悉我国税法关于公益捐赠的规定。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纳税人应充分运用现代税收优惠政策,对其捐赠行为进行税收筹划,使纳税人在完成公益善举的同时,又能减轻税负.  相似文献   

8.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纳税人、税率、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界定,分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存在的差异以及合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人身份认定、税收优惠政策、税前扣除项目以及资产税务处理等方面进行了修订。本文重点研究面对新的税法环境,纳税人如何充分利用新法特点开展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3):F0003-F0003
财政部2日宣布,财政部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进一步规范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1.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正在审议并拟将表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是一部事关企业公平税负和平等竞争的重要法律。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体现了四个统一: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四个统一标志着“异税”时期行将结束。为了加快和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我国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采取了区别性税收政策,现行税法在实际税率、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政策上,对外资企业偏松,对内资企业偏紧。对一个…  相似文献   

12.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存货和短期投资计价的方法。在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及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中,为了加强对税前列支成本费用的控制,税法设计了许多总额控制和比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将一些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总额与按规定比例计算的列支限额相比较,然后选择两者中数值较低者进行扣除。本文将其进行了归纳整理,称为“孰低法”。  相似文献   

13.
WTO自由竞争原则、非歧视性原则、透明度原则等要求成员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入WTO,我国税收法制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税务机关执行和纳税人守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入世,我国应积极健全税法体系,转变执法观念,深化征管改革,开展税法宣传,规范税务部门执法行为,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在加强税收司法保障,打击涉税犯罪行为的同时,积极实施法律救济,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周家亮 《时代经贸》2007,5(12Z):135-135,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的统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人、税率、税前扣除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均与现行税法有较大差别,对内外资企业均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若干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仍然保持对内外资企业业适用两个同的税法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不变。这对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税收政策必须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合并后的企业所得税,一是实行统一的比例税率,二是减少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规范税前扣除项目,四是处理好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法)出台并实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为使读者能够对新的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政策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对新老税法对捐赠扣除的具体政策进行对比,实际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作探讨与分析,以促进广大财会纳税人员更好的执行新税法捐赠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法)出台并实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为使读者能够对新的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政策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对新老税法对捐赠扣除的具体政策进行对比,实际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作探讨与分析,以促进广大财会纳税人员更好的执行新税法捐赠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四个统一",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在研究重庆市外资企业税负变化前,我们先调查一下在现有税法下外资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是指企业实际产生的收入与支出都应在纳税范围内得到全额扣除、比例扣除、分期摊销或扣除后结转扣除等.本文研究企业所得税结转扣除的税务处理措施,包括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创业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额、专用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四个统一",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在研究重庆市外资企业税负变化前,我们先调查一下在现有税法下外资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