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陈晨 《魅力中国》2013,(29):19-19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网民沟通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兴起。本文试图从网络问政给领导干部带来的挑战入手。对当前领导干部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网络问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意识;提升地方政府网络问政能力;强化网络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网络问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网络问政生态下社会治理实践创新意义,指出社会治理实践创新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了网络问政生态下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具体路径:即制定网络问政发展规划;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网络问政生态;健全网络法治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提升网民网络意识;提升领导干部网络问政水平;挖掘网络问政生态下廉政文化的社会治理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作为中国执政生态的新事物,以其方便快捷的方式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作为一种便捷的互动方式",网络问政"有利于社会矛盾的释放,对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释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问政"为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释放机制提供技术手段、政治保障和心理基础。完善网络问政的制度性建设,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监督常态下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新 《理论观察》2011,(4):18-19
随着网络新媒体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手段。网络问政时代扑面而来,公众对网络监督寄予了厚望,网络监督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在网络政治的生态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直面网络监督,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大代表作为选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其能否反应真实的民意,是一系列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社会矛盾不断增多,民众网络使用普及度日益提高,"网络问政"渐成大势,故应顺势推进人大"网络问政"的制度化进程:修改代表法,增加人大代表"网络问政"之义务;构建人大代表"网络问政"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与"网络问政"制度的衔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参与热情,确保沟通渠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有个提法,说2008年为网络问政元年。其实网络问政和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一样长,网络元年也就是网络问政元年。2008年之前,网民已开始在网上问腐、问案、问丑、问黑、问法,媒体之所  相似文献   

8.
通过今年的全国两会,可以发现公众网络问政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对话,更引起一阵网络问政的热潮。对此,很多人都欢欣鼓舞。面对网络问政的热闹场面,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对于网络问  相似文献   

9.
陈秀竹 《理论观察》2014,(11):40-41
网络问政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络问政手机客户端的产生和应用。本文以江苏、广东为例,解析网络问政手机客户端在该地区的兴起及其助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不足和优化对策,对于增强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了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陕西省政府网站和北京、广东、上海进入前10名.西安进入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绩效排名前10名.该评估中心显示,我省部分政府已建立起网络问政的专门平台,并在网下尝试职责对接. 2011年以来,我省网络问政亮点纷呈,网络问政日趋制度化,微博等新技术的运用使网络问政更加多样化.网络将在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府危机管理在当前的政府政务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网络问政发展如火如荼的当前社会,通过网络问政可以进一步提升政府政务透明度,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执政监督. 因此在网络问政大环境下,高效推进政府危机管理的转变,真正实现民主执政与民主监督,进一步促进政府的行政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代时代的到来,使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得到新的提升,代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阶段,也对政府领导者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微博、微信、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和载体的发展和普及,网络问政正以其独特的影响力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新途径.但当网络问政成为当下一种“流行歌曲”之后,如何模式创新,长效发展,真正发挥“减压阀”和“和谐剂”作用,合理调控两个舆论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鹿城区以“鹿鸣问政”网络平台(含APP客户端)、“鹿城微发布厅”民生微博集聚平台、温州鹿城发布公共微信平台(以下简称“三微”平台)为实践载体,分析当前网络问政生态的现状,提出如何加快网络问政模式创新、长效发展及提高党委政府执网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与网民的在线互动交流,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有舆论指出,这次交流,进一步深化了网络问政这一执政新风。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意,保证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网民来说,这是投身公共事  相似文献   

15.
刘恋  王名扬 《魅力中国》2011,(5):118-118
网络参政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是反映、汇聚、发现、解决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有效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本文从全方位角度分析网络问政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曼鹭 《北方经济》2012,(13):73-74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政治意识的日益增强,“网络问政”一词频频出现于我国各大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期刊等媒体。一时间,网络问政引起了我国广大网民和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和热情参与。  相似文献   

17.
微博问政已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内容,由微博问政让所有事件都变得简单,扁平化的互动模式彻底打通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平台界限,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问"与"被问"的对象,同时也让公众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公众利用微博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之中,针对公共问题可以直接发表意见,优秀的建议会自然的被外界所传播,公众的意愿已经可以影响到行政立法;许多社会丑恶现象,发挥了人民的监督作用。微博问政极大推进了行政管理改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之中。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开启了公民参与的新时代——网络问政时代,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新媒体带来的参政、议政的便利性、快捷性、广泛性等,给政府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方法,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等工具和手段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应对各类社会危机问题,有效地推进我国网络问政的良性发展,实现政府与网民(或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陈科  宗帅 《老区建设》2012,(22):7-8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网络政治传播新范式,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新风,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渠道和社会公共空间,也成为辅助政府进行公共决策的新手段。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促进网络问政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编读互动     
虚热的微博问政对于突如其来的微博问政热,总觉得其中充满炒作、吹捧和包装出来的虚热成分,充斥着微博推广商的夸大其词和媒体对新生事物的过度追捧。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沟通模式和传播科技上的发展,对推进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