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审计决定能否得到顺利落实,是审计机关工作能否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审计工作发展。多年来,审计决定落实难,一直是审计机关面临的难题。近几年,我局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初步摸索和总结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审计决定落实难的成因(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是审计宣传不到位,人们对审计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地方对经济领域的监督还习惯于接受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检查,对审计监督缺乏了解;有的被审计单位把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审计决定执行难一直是困扰审计机关严格执法的一大难题,也是审计理论界与实践界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在此就审计决定执行难谈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4.
审计决定落实难 ,是各级审计机关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它不但阻碍了《审计法》的贯彻落实 ,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违规违纪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损害了审计机关的形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已成为摆在每一位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课题。结合我们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下粗浅见解。一、审计决定落实难的成因(一 )被审计单位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单位的领导和财会人员缺乏对《审计法》的了解和认识 ,将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监督视为故意找茬、挑毛病。由于思想上存在误区 ,从而导致了对审计机关… 相似文献
5.
审计决定执行难是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如果不予高度重视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严重影响到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制约审计事业的发展。一、当前审计决定执行难的主要表现(一)个别被审计单位拒绝签收审计决定书或审计处罚决定书。如:某被审计单位由于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以领导和财务主管出差为由,拒绝在审计文书送达回单上签字盖章,致使审计决定书实际上未能送达。(二)一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事项置之不理,未作反应。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 相似文献
6.
一、"审计难,处理难"的原因中国审计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取得了明显成绩,得到了各级党政和部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在社会上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使我国的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累累的硕果催人振奋,但是,当我们在认真回顾十年历程的时候,一个难解的困惑,却似乎仍然使不少审计人员感到无法回避和解脱,这就是人们讲了多年的"审计难,处理难"问题。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审计难,处理难"确是由来日 相似文献
7.
根据《审计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审计部门可以对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及延伸审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对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单位进行调查时,往往会发现被调查单位也存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更有甚者问题相当严重。如我们在对审计署授权审计的某中央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当地的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及中央、省一条边管理的"权力"部门在该企业拉赞助、乱摊派、报 相似文献
8.
金夏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11):31-32
审计评价是对审计事项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评价需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然而,在评价时却常常存在评价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从定性分析本身的特质来看,它多是依据人们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印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色彩,一般很难用具体确切的数据来描述。“基本符合”“数额较小”、“部分健全”等评价术语都是一些模糊概念,其外延、内涵很难界定清楚,对于同一审计事项的评价和结论常常会因人而异,这方面的实例屡见不鲜。2.从对审计事项的评价是量和质的统一来看,要在审计评价中把量和质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尚缺乏科学有效的整合方法。如果以发现问题性质严重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则可能低估问题出现的普遍性;如果以发现问题的数量多寡作为评价依据,则很难反映问题性质严重程度上的差异,何况没有发现问题不等于不存在问题,在许多情形下,审计人员凭经验、凭直觉会感到问题的存在,但限于客观条件,一下子又无法找到违规的证据,这种情形下,作出比较乐观的审计评价会担负很大的审计风险。3.从审计评价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来看,要做到公平公正,需要建立统一的评判标准,就目前来说这很难做到。一项审计评价对某个单位来说是个绝对指标,而放在某个地区或在整个社会中却是一个相对指标,单位与单位之间、过去和现在都存在一个可比性问题,在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时期评价比较悲观的企业换了一个地区或时期其评价也许比较乐观,对此可能产生的影响审计人员无法事先估计到。4.从审计工作具有的团体协作特点来看,按目前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在逐级综合、汇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或偏差。审计工作是由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分工负责完成的,以审计小组为例,组成人员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审计测试点不计其数,在目前条件下,要求审计人员对自己完成的所有测试点分类作出评判已实属不易,何况最终形成的综合性的审计评价。5.从审计评价的范围来看,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与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纵横交织在一起的,哪些该评,哪些不该评,实务中很难把握。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校内部审计结论落实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结论难于落实是个较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极大地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本文在深入分析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结论难于落实的种种原因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审计工作的日益深化,一些经济领域的大案要案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浮出水面,案件移送工作也相应增多。现阶段,审计机关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案件线索通过移送程序移交司法机关后,即放弃了对移交审计事项的审计监督权,在案件侦察、诉讼过程中处于完全不介入状态,由此.导致了移送案件立案率不高,案件处理效率低,审计程序与司法程序重叠等问题。那么,审计机关在移送案件处理过程中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分析目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韩明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3):41-42
应当移送检察机关的案件。199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人收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据此,审计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发现的贪污贿赂、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儿子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等违法行为,达到立案标准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4.
浅谈审计处理处罚难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计处理、处罚是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违反《审计法》的行为采取的纠正和处罚措施。在实践中,处理处罚是审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审计处理处罚定性裁量难、审计决定执行难一直困扰着审计执法。笔者试就“两难”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16.
浅析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宁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5):48-51
为杜绝以罚代刑现象,依法惩罚犯罪行为,2001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以下称《规定》),明确规定了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依据、程序、标准,以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建立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有关部门配合不力,对犯罪标准认识有分歧等原因,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存在许多迫切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程序手续不规范《规定》对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程序和需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1月,某特派办结束了对一家国有公司复杂而又艰难的审计调查。按照有关规定,对涉嫌犯罪的有关线索,审计机关应移送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完成案件移送程序。特派办首先选中某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为移送对象,但是,经侦总队听了基本情况后却没有接收。考虑到该国有公司的法人代表汪某原是副局级干部。审计人员又找到了某省检察院。检察院的同志说:“该公司已改制为企业,该企业的有关犯罪线索不属我们的受理范围”。最后,审计人员带着重重疑虑来到了市公安局。终于,市公安局同意接收了。在经历了如此艰难的过程后,此次审计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每一天在案件移送中又有多少不同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正在发生呢?这不禁引起我们无限的思考……… 记者就此专门收集了一些审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案件移送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看法。希望以此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深入的思考,共同寻找更加切合实际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从实际工作来看,做好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的移送,审计必须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明确所承担的责任和相应的法律后果,自觉增强执法意识,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行政。二是在审计中发现涉嫌犯罪案件,一定要认真对待,组织得力人员,切实查深、查透、查清、查实,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案件移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审计机关与检察机关在加强经济监督,打击经济犯罪中的整体功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改善长阳投资环境,促进廉政勤政建设,近日,长阳县检察院和审计局联合出台了《建立案件移送和加强工作协作配合制度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20.
某建筑公司自1997年起陆续从当地一家银行贷款,至2003年末累计贷款总额2603万元,其中本金2500万元,利息103万元,贷款担保人为某投资公司.2004年3月9日,该银行将这家建筑公司和作为担保的投资公司起诉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两被告履行偿还义务.后经法院调解,原被告之间达成还款协议,法院据此制作了调解书,但两被告当时均未履行其义务.3月19日,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民事调解书.由于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于3月31日下达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民事裁定书.这家银行将法院的民事裁定书等材料上报总行,要求核销此笔贷款,总行经过审核,没有批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