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业集群在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基础的同时 ,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要 ,两者之间有着强烈的互动效果。发展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要求以产业集体群为基础 ,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 ,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共性技术的大力支持 ,提高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 ,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产业集群对科技创新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使得产业集群创造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财富.目前我国已经发展起来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但总的创新能力还较薄弱.专家建议,我国应该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强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9年CSSCI数据库文献,借助CiteSpaceⅤ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开展国内创新平台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揭示20年间我国创新平台研究热点及趋势,探究未来创新平台新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创新平台研究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全面发展期3个阶段,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演化趋势与政府政策及时政时事密不可分;围绕创新平台的不同类型和建设前因,国内研究可概括为两大热点主题领域,即关于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治理、运行及绩效评价等的研究,以及基于功能逻辑和现实逻辑,开展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前因分析。建议未来研究除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和智能生产等新趋势外,更应构建创新平台的整合性研究框架,以探究创新平台的“冷启动”机制、动力机制及协调机制等,为创新平台发展提供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世界产业变革的主流模式,并产生许多创新相关概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这些概念相互交叉但又不尽相同,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厘定标准。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国产业创新、创新平台研究起步较晚,但最先定义了产业创新平台。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在全球兴起,为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提供了明确导向,未来将与中国特色“互联网+”和“工业4.0”的实施工具——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生产力,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此,针对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下产业创新平台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式创新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高科技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本质上表现为集群创新主体对外部创新和创意知识的获取和利用,强调群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应以开放式创新意识的树立为前提,以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平台的开放为保障,以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模式,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来源,包括社会网络、信用和共同信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对集群内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结合实际,夯实创新平台,打造高新企业。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模式,文章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来源,包括社会网络、信用和共同信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对集群内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结合实际,夯实创新平台,打造高新企业.  相似文献   

8.
集群竞争力:创新网络演进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集群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创新网络作为集群内相关主体的创新平台,能够产生持续的集群创新优势。探讨了创新网络演进与集群竞争力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构建了集群竞争力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框架,为地区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云和县是我国著名的玩具制造基地之一,有“中国木制玩具之乡”的美誉。目前云和县已初步形成木制玩具产业集群,但目前该产业集群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研究产业集群构建创新平台意义的基础上,提出要以官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主,同时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内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增强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湖北应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和区住特征,选择发展自主发动型"雁式"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政府可通过帮助集群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构建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等政策扶持,加快湖北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战略性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做了介绍,并就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尽的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复杂性和系统论的角度对产业网络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视角和新热点.从本质上看,"产业网络"即是产业组织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同时又是一个具备复杂性的网络系统,基于这种"双重性",本文在传统产业组织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三要素理论,构建了产业网络"AARS"分析框架,并从"节点复杂性"、"结构复杂性"和"进化复杂性"三个层面对沈阳汽车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我国各省汽车产业集聚程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市场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区域创新环境对汽车产业集聚的增强具有积极影响,而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对汽车产业集聚产生负面影响,整车零部件产业配套环境、人力资本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产业集聚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世界主要的跨国汽车公司来华投资,国内主要汽车集团通过和跨国汽车公司进行合资,嵌入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同时,国内一批新兴汽车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树立自主品牌,构建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利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两者不同发展模式及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从自主创新的角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以后,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发达国家跨国汽车公司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生存和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以及经济型汽车的特点,决定了现阶段发展经济型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组织作为一种中观层面的组织,能够将微观的经济活动主体组织起来,运用有效的机制,提升各经济主体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不同的社会环境,产业组织的形态是不同的,它们的效应也是不同的。笔者认为产业联盟以其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特别适合转型时期中国的产业经济组织形态,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经济组织形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其他产业经济组织共同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GVAR模型方法,通过投入产出表数据构造加权矩阵,将各产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反映产业间相互依赖的经济系统模型.实证分析中,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对1985 -2007年期间我国17个部门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动态影响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不同产业的调整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同;同一产业采取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同.其中,农业适合通过更新改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相关产业适合通过更新改造调整产业结构,传统制造产业适合通过引进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根据17个产业对产出冲击脉冲响应的结果,可以划分三类产业:稳定的产业、比较稳定的产业和易波动的产业.易波动的产业对新技术的扩散或吸纳作用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网络购物的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购物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来的发展异常迅猛。基于产业组织理论,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具体以B2C和C2C两个市场为对象进行分析。得出市场结构现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进入壁垒不高,以低价行为进行市场渗透,以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发展。但整个产业仍尚未成熟,需要行业本身、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产业资本与乡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执政党明确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导向下,在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规律的决定作用下,产业资本只有自觉地改变与乡村社会的对立关系,才能切实地降低与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社会之间的交易成本,才能使自身的资本收益为正。  相似文献   

20.
推动产业集群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等理论为中国构建产业集群升级多元化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比较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剖析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效应的异同,提出基于竞争力、价值链嵌入的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多元化路径,认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跨国企业或"隐形冠军"等是实现不同价值链对接的重要抓手,并仍然需要深入关注产业集群发展效应、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