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网络时代坏账计提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本文仅就在网络时代坏账的计提进行探讨。一、 传统计提坏账的方法与局限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业信用中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传统会计实务用备抵法进行坏账的处理。估计的基数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以应收账款为基数。包括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这两种方法侧重于对资产的计价,属于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2)以销售收入为基数。依据各个时期的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各期的坏账,这一方法侧重于对坏账费用的确定,属于以损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就目前电力系统应收电费的现状,分析新旧两种会计制度下坏账准备计提政策的优劣,继而提出电力系统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旨在对会计实务作一些探讨并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两类主要的会计估计变更伴随的盈余效应。基于2003-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率变更和固定资产折旧率变更数据,我们发现:第一,如果公司的会计估计水平(即坏账计提比率或折旧率)背离行业正常水平的幅度越大,公司越可能在下一期作出与行业水平趋同(而非背离)的估计变更;第二,与相对稳健的会计估计相比,相对激进的会计估计表现出显著更强的行业趋同效应。上述证据意味着,公司管理层进行会计估计的自主空间受到会计信息可验证性和企业经济基础的制约,从而在总体上趋于稳健而非更加激进。  相似文献   

4.
会计政策变更必须符合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的要求,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有:当前期间法、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  相似文献   

5.
杨悦  李朋 《上海会计》2003,(10):22-23
涉及多个会计年度的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如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等)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比较简便的处理方法。此法比逐年计算省时省力,而且准确率也大为提高。下面按结论、数学证明、例证的顺序加以说明。一、结论无论涉及到几个会计年度,仅考虑会计政策变更前一年新旧会计政策下应计提准备数的差额,而后乘以(1-所得税税率)则为税后累计影响数。(设所得税税率不变)二、数学证明(以计提坏账准备为例)设会计政策变更涉及n个会计年度,原政策每年应计提数分别为a1,a2…an;新政策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的快速发展,贷款公司逐渐兴起,伴随着"商业信用"的产生而产生了应收款项债权资产,企业针对应收款项资产计提坏账准备一方面是遵照谨慎原则而出发的,同时也是客观的反映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科学管理方法。本文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公司会计实务操作具体情况,阐述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政策如何使用和意义,为未来企业正确运用计提坏账准备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静 《时代金融》2014,(9Z):111-111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的快速发展,贷款公司逐渐兴起,伴随着"商业信用"的产生而产生了应收款项债权资产,企业针对应收款项资产计提坏账准备一方面是遵照谨慎原则而出发的,同时也是客观的反映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科学管理方法。本文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公司会计实务操作具体情况,阐述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政策如何使用和意义,为未来企业正确运用计提坏账准备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为例,先探讨一下应用稳健性会计的可能的原因,然后利用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的2006—2009年财务报表中的坏账准备金余额和财务费用一坏账费用发生额来验证了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房地产市场企业采用稳健性会计来计提坏账准备,第二个是房地产市场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稳健性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政府会计制度下科学事业单位坏账核算、坏账管理展开详细分析,并对坏账准备核算在事业单位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2013,(5)
<正>出于对谨慎性原则的考虑,《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均采用了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且企业可以在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四种方法中选择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这是会计上对坏账损失进行处理的要求。但是,税法对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遵循的是实际发生原则,采取的是直接转销法,不仅不认可会计上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及其追溯调整的理解 1.会计政策变更的前提是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是正确的 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错误,而是企业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果以前期间会计政策的应用是错误的,则属于会计差错,应按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其他收入"项目的所得税纳税分析时,应当做纳税调整的包括盘盈的固定资产,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对于补贴收入中免税部分属于永久性差异的收入,对于计入"递延收益"部分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收入等.无需做纳税调整的包括盘盈的存货,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债务重组收入,对于其他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收入,违约金收入和汇兑损益等.已做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应做冲减坏账准备处理,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可以直接考查坏账准备项目与税法的差异,针对坏账准备项目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3.
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按提取坏账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金额。然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对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收益。会计政策与所得税税收政策的差异造成了税前会计  相似文献   

14.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依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主要采用备抵法进行冲销,从这种方法的会计处理来看,主要是将坏账损失分期计人管理成本,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有不妥之处,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的应收及预付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作出了相关规定,与原《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在基本理念、计提范国、计提比例、核算方法、核销程序、差异分类以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较税法的规定也存在有较大差异,对差异形成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现仅就坏账准备的所得税账务处理从理论与实务的角度进行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呼声的不断高涨,人们认识到,如何更合理地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是健全应收账款核算的建设工作。新《企业会计制度》扩大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将其他应收款也纳入计提基数,并规定计提比例可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通常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方法简便,易于实际操作。但这种方法将所有应收账款一概而论,没有对每项应收账款具体形成的客观情况进行分析,诸如债务人信用、账龄长短等。而是统一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持,造成…  相似文献   

17.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业绩报告的中心转向资产负债表.本文在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并总结了现行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方法的特点以及局限性,最后提出坏账准备的确定应该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以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新出台的《医院会计制度》,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医院会计账目的管理,做好坏账处理,改变落后处理办法,进行计提准备,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落后的坏账处理办法影响了对医院收益的判断,出现"明盈实亏"的现象。随着医院的发展,坏账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坏账的含义和形成原因入手,对坏账的账务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处理过程进行说明。只有科学地处理坏账问题,才可以正确认识医院的总净增值,对医院的发展评估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计入费用的坏账准备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以下简称《扣除办法》)允许税前扣除的坏账损失或准备,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列支的坏账准备超过税法规定范围和标准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应进行纳税调整。现就两者差异和如何进行纳税调整作一些探讨。 一、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两者遵循的原则不同。《会计制度》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应收款项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扣除办法》遵循确定性原则,纳税人扣除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二)两者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如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等)核算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20.
《安徽水利财会》2009,(2):37-39
1.问: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2条中同时提到呆账损失与坏账损失,这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会计方面与此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