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是认真办理国库日常核算业务。各级国库要克服困难,准确及时地办理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报解,对预算资金支拨和退付要认真把关,坚持原则。全省各级国库要特别加强对退库政策的把握和执行力度。严禁向各级征收机关办理中央级收入手续费退库,退财政、税务机关手续费应按政策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解决,不得列入退库科目;对财政和代理银行零余额账户实施严格的额度控制和及时的资金清算。  相似文献   

2.
国库会计核算整理期是国库会计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它的含义可以归纳为:为了确保国库收支决算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以下简称国库部门)专门设置用于处理上一年度未达预算收入款项以及对账过程中发现的预算收入(含支出、退库)更正事项的一段时期。国库会计核算整理期的设置与否由各级国库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决定,但它对国库会计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研究设置国库会计核算整理期的利弊,分析不设置整理期的前提条件,进而为各级国库是否设置整理期及整理期的时间确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漏洞一:国库退库制度不完善.办理退库业务缺乏可操作性,没有一个系统、全面、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现行《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等规章制度只是对国库的基本职责和权限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对于预算收入退库业务的规定过于笼统.缺少一个系统、全面、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4.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简称TCBS)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体制,在确保各级国库核算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业务处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统一处理、集中存储、数据共享。主要处理预算收入业务、预算支出业务、预算收入退库业务、预算收入更正业务、国债业务、国库现金管理业务、资金清算等。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其会计核算纳入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的各项原则规定,单独核算,自求平衡。  相似文献   

5.
预算收入退库是指各级国库部门根据国家政策及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或征收机关签发收入退库凭证,将已入库的预算收入款项退还给纳税单位或纳税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国库是国家预算收支的执行部门,预算收入退库是各级国库根据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规定,由财政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将已经报解入库的预算收入款项,按照规定的程序退付给缴款单位或个人的一种行为。由于预算收入退库是国家预算执行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财政资金流出国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对财政资金有较大的影响。不合理或不合规的退库不仅会分散国家财力,而且会影响到国家预算资金的正常分配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黑龙江通河县支行发生的国库资金案件,主要原因是人民银行基层国库对账、退库机制不完善。为了杜绝此类案件发生,笔者就如何创新国库对账、退库机制,提些建议。一、建立健全对账、退库流程退税业务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直接关乎着国库资金的安否。现行国库各种制度对退库工作的规定,都是轻描淡写,始终没有形成规范的指导文件。退库监管规范性依据不足,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从事国库业务的人员都知道,按照目前国库 TBS 所界定的退库种类仅有19种,作为上级行完全有必要按照这一需求,有针对性制定出系统的具有统一规范性的退库指导意见和流程。各级国库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具体的退库实施细则,使退库工作从退库凭证资料的传递到审核,再到业务处理,建立起完全公开、透明的流程,使退库的理由更充足,操作更清晰。二、建立主管领导对账、退税签批确认制通河案件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国库与财税部门缺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基层国库退库业务的管理.确保各级预算收入有计划、无风险退付,有效防止国库资金的流失,是当前国库退库业务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试对当前基层国库退库业务管理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笔者感到,财政部门的农业“四税”专用缴款书、一般缴款书、预算收入退还书和预算拨款凭证,在管理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票证由各地财政部门自行印刷,印制科技含量低,防伪功能差,印制凭证没有号码或有凭证号码印制不规范,凭证尺寸大小不统一。二是凭证从保管、领用、销毁,缺乏严密的管理制度。这为犯罪分子私刻印章、假退库、假拨款、截留预算收入,窃取国库资金,留下了漏洞。为此,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银发[2000]112号)颁发并从同年5月1日执行以来,各级国库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国库会计管理水平和核算质量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外来凭证质量偏低、柜面审查监督不严、事后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拟根据国库会计核算管理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一、规范外来凭证 (一)统一缴款书规格。目前,基层支库的国库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涉及财政、国税、地税三个征收机关,其通用缴款恬纸张规格大小不一,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库电子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库预算收入、支出、退库等业务依托网络、软件、通讯等技术手段将实现国库业务“无纸化”,国库电子凭证将替代传统国库业务模式下的纸质凭证。本文拟就国库取消纸质凭证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机打凭证均为单式凭证,而部分需手工编制的表内记账凭证使用的则是复式凭证。国库工作人员从会计核算实践出发,认为使用复式凭证欠妥,建议统一使用单式凭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一、系统背景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国库部门负责各级预算收入的收纳、汇总和报解,同时还负责执行财政部门的拨款和退库,做好国库工作对于财政部门灵活调度使用资金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国库业务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采用目前具有的先进电子化技术来改造传统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国库经收处业务是商业银行、信用社按有关规定办理的预算收入的经收业务,是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罔库经收处业务的管理,规范国库经收业务,提高国库经收业务的核算质量,对于保证国库资金的及时收纳、划分和报解,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及商业银行、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集中及电算化程度的加深,其会计核算业务的核算方式、业务程序及操作规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国库经收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预算收入退付(简称退库)是各级国库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经财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税务、海关)批准,将已缴入国库的预算收入款项退还给申请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是国家扶持企事业发展、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严格监督和审查预算收入退库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把好预算收入退库关,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6.
翁红燕  周薇 《武汉金融》2004,(10):59-60
预算收入退库,是指将已入库的预算收入退还给原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是财政资金流出国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人民银行各级国库部门作为对预算收入退付审查及受理的最后一道监控关卡,担负着重要职责。多年来,上饶县支库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退库监管的操作办法,可归纳为:“三个统一”与“三项创新”。  相似文献   

17.
预算收入退库是指财政、征收机关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范围和程序将一部分已入库的预算收入通过国库退还给纳税人的行为。预算收入退库管理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库部门做好基础核算工作和国库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受退库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局部利益行为等因素影响,国库退库监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汤军  周细娟 《中国外资》2013,(21):73-73
预算收入退库管理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从当前基层国库退库管理制度、各方局部利益及基层国库退库监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制约县级支库国库资金快速汇划报解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财税部门在开具国库收入缴库凭证时要素差错、级次不清等问题影响国库资金快速上划报解.二是人工传递凭证与手工处理业务制约着清算渠道的畅通.三是商业银行头寸不足对库款报解速度造成滞后影响.四是由于交换场次和时间的限制,预算收入滞留国库经收处时间较长.五是国库经收处在办理票据交换业务时差错较多,影响了库款的报解速度.六是国库内部往来业务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影响了国库资金的快速汇划报解.七是县级支库国库人力资源与现阶段国库业务需求间的差距也制约着国库资金快速上划报解.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参加基层国库会计业务的检查,深感会计工作很重要,加强基层国库会计建设迫在眉睫。  一、当前基层国库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来凭证审查不严格。凭证是国库账务处理的原始依据,规范外来凭证,才能保证账务记载和账务处理的准确。检查中发现:较多的外来凭证不规范,国库部门审查把关也不严格。主要表现为:有的用进账单、信汇代替缴款书缴库,有的缴款书用作国库收入凭证联次不对,有的一票多税,有的硬性涂改。某支库1997年6月3日收到63笔缴款书,金额为731,17068元,其中无预算级次和收款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