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晰市场定位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是农信社的必然选择。如果背离了这一定位,农信社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根据这个基本原理,在明确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农信社应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细分市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实施有差别的市场定位。县域经济是农信社的基础和主战场。应充分利用农信社  相似文献   

2.
1996年以来,我们一直把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定位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上,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广义的服务“三农”使不少的农村信用社服务定位发生了变异。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不好,亏损包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其历史遗留问题、体制问题、经营管理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诸多方面外,服务对象定位不准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最近,我们到广东的从化、增城两地就农信社的经营问题进行了调研。 增城市农信社情况  至2001年4月末,增城市共有农信社机构17家(独立法人),其中联…  相似文献   

3.
现在,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服务“三农”的瓶颈,“一农”难支“三农”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民希望涉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发展规模农业。为什么农信社不能满足“三农”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三农”问题上,农信社与地方政府是有利益契合点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势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地方经济发展,农信社业务也势必得到壮大。从终极目的上来看,农信社与地方政府在“三农”问题上求得“双赢”局面。但在实践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信社却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偏差,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把处于京畿重地的河北推上了农村金融改革的风口浪尖。作为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大地,作为我国的经济、农业大省,在这场已渐入佳境的改革大潮中,如何推进存贷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农信社改革?如何“千锤百炼”把农信社锻造成“三农”之翼,从而为“三农”腾飞插上强健的翅膀?在“春深似海”的暮春时节,记者走进石门,对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郭庚茂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日前召开的安徽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传出信息:该省农信社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真正把农信社办成由农民、个体民营业主和企业法人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确保改革后农信社依然是“农”字当头本色不改,支持“三农”发展为其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7.
精彩言论     
目前,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低收入群体,农村金融服务十分薄弱,真正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其他金融机构大多是只在农村吸收存款而很少提供贷款服务。由于农信社支农任务重、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国家在税收政策上扶持的力度又不大,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正向激励机制。按照国家对“三农”采取的“多予  相似文献   

8.
外部环境使农信社面临激烈竞争 湖北省潜江市农村信贷市场随着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经营理念的重新确立,标志着农行已全面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开始“下乡”同农信社形成正面竞争之势,而农村金融市场的另一家金融机构——湖北省潜江市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在全市开办抵质押贷款和担保业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信社改革步入“深水区”,股份制、银行化改革推进迅猛。土生土长的农信社,在竞争加剧的“三农”热土上如何完成支农支小的时代重任?坚持县域法人地位不动摇的农信社,在体制改革、机制转变、经营转型过程中如何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山上大树根连根,农信社和老百姓心连心”,成为福建省永定县当地所传颂的新民谣。多年来,纯朴的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办事情要找熟人,到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贷款也要托关系、找熟人。年初以来,福建省永定县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联社)创设了信贷员“三衣服务联系卡”,这也是永定县农信社为提升服务而采取的一项便民措施。永定县农信社为进一步优化信贷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推行“阳光信贷”活动,对全县31个营业网点的90多名主任、信贷员,印制了“三农服务联系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代名词,伴随着“三农”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党中央、各级监管部门调整了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要求和政策。地处城乡结合部、城乡一体化迅猛发展地区的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牢牢抓住政策机遇,本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实现了三个转变:由支持乡村农业向支持城镇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19日,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从而奏响了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领域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纵观“江苏模式”的存在,不难发现,是组织制度和业务机制创新带来了江苏农信社的发展和繁荣,组织制度和业务机制创新无疑是农信社发展的原动力,并在服务“三农”中凝练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4年8月开启新一轮深化改革的进程以来,湖南省农信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动摇,在全力服务“三农”中推进农信社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社农“双活双赢”的新路子。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重重挑战和压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怎么走?湖南省农信社的答案是: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积极稳妥推进股份制改造;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加大信贷投放,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不断增强支农功能。创新创优产品和服务;以有效防范控制风险为保障,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服务“三农”的农信社应当及时推陈出新,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完成自身发展壮大的蜕变。三种“新思路”支持新农村建设针对目前农信社支农在广度、深度、力度上的不足,农信社在未来工作中应在工作思路上谋求创新。首先是遵循“三个取向”。即坚持“三农”取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把农信社办成“农民的银行、农村社区的银行和零售银行”;坚持市场化取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双效”取向,实现社会效益、农信社自身效益双赢的结果。其次,确立信贷新投向,实现信贷支农的新转变。再次,转变支农新策略,突出支持“三化”。即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现在,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服务“三农”的瓶颈,“一农”难支“三农”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民希望涉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发展规模农业。  相似文献   

16.
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即将建立,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挂牌营业,无疑对农信社是一次极其严峻的挑战。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将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作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信社,应顺应新形势对现有的信贷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则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农信社的发展在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洛阳市农信社以有力的服务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构筑了信贷支农的“加油站”。2006年以来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43亿元贷款投入“农门”,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建设。惠农措施解难题。资金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贷款难”成为洛阳市农信社助推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老人们常说:“解放军是鱼,老百姓是水,鱼水情是经战火历练出来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无不与三农的发展息息相关,农信社不也正与三农形成了一种新时期的鱼水情么?作为三农这片水中无数“生灵”中的一分子,农信社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与进步来促进与三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合作与创新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本,开展广泛的合作,金融服务向涉农产业和非农产业、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合作,改善外部环境。甘肃省农信社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改善外部环境上下功夫,加强了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进行业务合作的探讨,取得了好的效果。经过与省林业厅协商,将全省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6亿元,由农信社代理解付;代理了省卫生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业务,与省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