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学校知识管理与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作为智力资源密集型的社会组织,应率先实施知识管理。学校知识管理不同于现行管理模式,应该实现3个转化:从以规则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从以显性资源配置向以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配置为任务目标的转变;从科层式管理模式向柔性式管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论组织智能与知识型企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技能资源为主要依托,用知识和信息创造财富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OECD,1996)。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工业经济以资本为战略资源的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是成千上万的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企业,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得以实现的载体,主要依靠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来获取经济效益的微观经济组织,这些知识型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应用以及组织智能的提高。一、组织智能的…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之带动着国内智能制造水平不断地增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的促进下,高校作为培养各方面人才的汇聚地更应该注重与智能制造企业战略的交流,以此来实现和企业间在资源上的共享以及技术上的合作,推进智能制造企业和高校专业建设共同发展.本文就智能制造环境下"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展开探讨,为培养高校互联网人才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员作为职务科技成果的创造者,拥有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优势,理应参与并主导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由科技人员的隐性知识和以知识产权为表征的显性知识两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国有科研事业单位主导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缺少科技人员参与以及对职务科技成果隐性知识的关注,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了科技人员参与并主导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障碍,提出了突破机制障碍的策略,构建了由科技人员主导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经营者负激励机制设计--"油锅合同"模型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善林  王素凤  李敏 《财经研究》2005,31(9):114-123
文章基于心理学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现状,认为国有企业存在显性激励不足、隐性激励有余和负激励缺乏等问题.国有企业经营者显性激励不足导致其动力缺乏,而负激励缺失更导致经营者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负激励的极端--"油锅合同"能够对经营者形成一种威慑,杜绝或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矿山企业来说,如果企业不善于对隐性知识进行显性转化则会造成知识资产的流失。本文根据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特点分析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难点,然后从主观意识培养和客观环境构建两方面给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秉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凝聚品牌、争创一流的宗旨,创新"校企互融、双主体育人"专业办学模式;建立共享型、国内一流"智能电气控制设备设计生产中心";构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五融合、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和催化剂;通过电气自动技术专业悉尼协议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建设期内,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服务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奋力推进龙江全面振兴,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产业化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结合点,是隐性研究成果向显性生产力过渡的关键环节.因此,基于上海市杨浦区拥有众多优势的教育资源以及其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发展特点,研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的模式选择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科技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与绩效的关系,提出了将企业中的个人智力资本转变为组织智力资本、隐性智力资本转变为显性智力资本的系统性方法;指出高科技企业应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创新活动等方面出发,对企业智力资本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新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但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素质,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不再是致富的决定性因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才是掌握经济命脉的关键.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重视、培养、拥有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高科技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焦点.  相似文献   

11.
平衡计分卡由于兼顾了财务和非财务视角而成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智力资本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本,因其具有无形性的特点而难以计量。通过建立平衡计分卡与智力资本的耦合框架,为计量智力资本提供了可能性,实现了隐性资产依托该框架最终以显性资产来反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组织惯例和组织能力都是形成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要素,异质性的知识更被认为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新企业成长需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获取知识和组织惯例来实现企业制度化运行,形成组织能力并寻求竞争优势.显性惯例可以促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可以促进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形成,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可以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在显性惯例影响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隐性惯例并不能直接影响竞争优势的形成,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在隐性惯例影响竞争优势过程中并未起到中介作用.虽然显性惯例不能存储具有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的知识资源,但是显性惯例带来的组织制度化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自身运行的稳定性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而隐性惯例虽然存储了异质性的隐性知识,但在新企业中仅仅依靠隐性知识和隐性惯例仍不足以实现竞争优势,这与新企业的特殊性有关,竞争优势的形成还需要新企业具备其他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以231家企业作为样本,实证检验虚拟组织网络规模、网络结构通过知识资源获取路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对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中心性对显性知识资源获取、隐性知识资源获取与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规模对隐性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不显著;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在网络规模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隐性知识资源获取在网络中心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可为丰富和完善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理论及创新绩效理论奠定重要基础,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饭店核心员工"流"与"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饭店核心员工流失不仅损失招聘、培训、业务等显性成本,而且还损失声望、士气、职业链条的中断、因离职而丧失的机会等隐性成本.若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将会弱化饭店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因此,正确分析饭店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策略留住饭店核心员工,已成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它需要的人才是一种新型人才。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的命脉。人才在知识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最重要素质是其创新能力。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相似文献   

16.
公共部门是指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部门中最主要的成员,而基层公共部门主要是指县、乡镇和科级的公共部门。所谓基层公共部门的人才流失,就是指基层公务员脱离工作岗位,投入到其他的职业之中,或者在部门中不能发挥自身的才能,碌碌无为,即所说的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辽宁省--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的实际调查数值为依据,分析了辽宁省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问题.辽宁老产业迫切需要技术改造,有些产业甚至需要重新组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力资源这第一资源,而当前辽宁省缺少的就是这种人力资源.明确人才强省目标,切实采取对策激活人力资源,为解决限制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人合"和"资合"相结合为特征的新型经济组织出现为智力资源会计实施提供了可能。但智力资源会计至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症结"在于智力资源计量对象确认及计量的困难。随着我国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条件趋于成熟,文章提出智力资源计量对象要素基础需要有客体性假设、经济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完全性假设。并就智力资源会计应遵循主要要素确认标准、时间基础标准、信息质量标准做出推论。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层面展开对智力资源计量属性选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智力资本、战略理论中知识基础论及认识论等密切相关,根据对知识认识的不同角度可分为知识管理是信息处理工具和知识管理是战略管理工具;知识管理模型可分为知识分类模型、智力资本模型和社会结构模型等三种类型.知识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知识管理的边界模糊、个人所有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需要解决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虚拟资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鸣 《当代财经》2007,(8):62-69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本质上是提出了"虚拟资本"问题,是对这些过去被看作是费用或成本的东西进行"资本化定价".在当代企业的资本范畴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实体资本为一方的"硬资本"和以虚拟资本为另一方的"软资本"两大部份,而这两大部份是建立在"资本三要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基础上的.由"资本三要素"的基础概念,我们可以推解出一系列新的资本概念和形态,从中我们可以较清晰地辨别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构架与层次,并可直观地厘清它们的边界与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特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