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伦理是金融行为的价值尺度与道德准则,是制定金融主体行为规范和金融监管规则的理论基础,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伦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构建中国特色金融伦理体系应首先摒弃西方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深刻认识其理论缺陷与逻辑谬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引,结合中国特色金融实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构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金融发展的价值取向;以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为金融行业的基本要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以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和人民需要为指南的金融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在刚刚过去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接下来,我从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视角谈四点思考。第一,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工作,需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相似文献   

3.
张杰 《经济研究》2023,(11):4-23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本文试图着眼于哲学观转型视角,探寻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密码,以期为准确阐释“建设金融强国”命题提供新视角。具体地,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中国哲学传统的三条要义即有机主义、互补主义与整体主义做了简要梳理,并由此判断主流经济学框架所依赖的西方哲学观何以在解释中国经济金融问题时具有不适用性。据此,本文重新解读经济改革以来的中国金融故事,以探寻蕴藏在中国奇迹深处的金融密码。它们主要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制度互补、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均衡、国家与居民的“金融联盟”以及货币政策的“居中之道”。本文的结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发展模式一定是中国式的,中国金融发展道路的开辟理应放眼世界,但更须立足本土和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关于金融发展和改革一系列重大判断、重要决策和明确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金融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地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金融风险这一重大关口;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其天职与宗旨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强调应与国外构建货币金融多层次大流通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现代化和全球化;始终要求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突出强调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行业基本上延续两条创新发展路径:金融需求与科技深化,且历经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阶段。当前,金融科技深度嵌入金融服务行业,并通过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形成了“双重法则”,即金融科技通过市场化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同样给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亟待通过政府配置实施金融监管,因为金融科技“混业性”与金融监管“分业性”存在发展冲突,金融科技“去中心化”与金融监管“趋中心化”存有逻辑分野,金融科技“风险复杂化”与金融监管“目标分散化”具有现实矛盾。因此,通过重点比较中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监管体系的异同,重构我国统一金融科技大市场的监管体系: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对金融科技实施统一监管;创新金融监管工具,稳步推进“监管沙盒”建设;调整金融监管目标,防范金融风险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主要从理论与实证等角度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中国的中、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消费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农村地区明显强于城镇地区。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应继续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治理和风险监管,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环境;引导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发展,促进中国居民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伟大实践走过了一条不同于传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所描述的经济和金融自由化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逻辑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强调通过国有所有权来实施金融控制战略,通过金融控制来有效降低或阻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和"传染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去解决金融监管始终滞后于金融创新带来的现实或潜在系统性风险难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在持续深化。在进一步寻求金融控制程度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之间的最佳组合上,在让金融回归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上,在发展普惠金融弥补市场天生之不足、促进公平增长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有助于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福建省拥有独特的港口条件和区位特色,在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经济,进一步推进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天然的优势。围绕福建省沿海港口发展概况、分析福建省港口特点及其与周边省份港口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就福建省做大做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智慧港口,推动福建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制度较为完善、机制较为灵活、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充分和监管较为有效的金融体系;切实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准确、全面、客观地分析和了解中国金融的现状,总结中国金融4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经验及利弊得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和全面开放的重要前提。本文从金融资产规模和结构、融资工具和融资机制、金融业态、金融功能和金融风险、金融开放以及金融监管模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的变革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与中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  相似文献   

11.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海洋经济跃然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速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绿色金融作为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的现代金融业,能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重要的资金保障,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为基础,剖析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市场、创新、资金及人才五个方面构建海洋领域绿色金融保障体系,促进绿色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尚雯 《当代经济》2017,(22):30-31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让所有社会群体平等享受金融服务.互联网与金融产业的融合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服务金融交易弱势群体,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在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覆盖率、防控金融风险和完善监管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本文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客观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正确引导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增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谢文帅 《经济学家》2023,(9):108-118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又包括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当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现代农业;重塑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促进小农户和农业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陈龙 《经济问题》2024,(4):92-98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但在“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下,中国只能走以小农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制度、文化、时代逻辑。从战略方向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统筹小农有序退出、有效成长、有机衔接的多元化道路。从制度属性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推进方式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功能拓展、三产融合、数字赋能的时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2022年12月17日,“服务共同富裕的金融创新”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兴业银行承办,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为支持单位,《发展研究》杂志社协办。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领导、金融监管单位和金融机构有关领导及高校专家学者等参加研讨交流。与会专家探讨金融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扩中提低、保障民生、防控风险等方面的政策路径,以及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地方实践探索等,致力于构建新时代“共富金融”理论体系,推进福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方向,从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服务、高效能合作等方面发力,坚持走福建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金融监管的作用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的金融监管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必要的,但金融监管的作用有限。金融监管不当或监管过严,不仅不会减少或降低风险,还会导致或加剧金融风险。在现阶段,金融监管必须将促进金融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能片面地强调金融的稳定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监管对于金融市场稳定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不到位或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试图借助于金融监管来达到目的,通常也是难以奏效的。为了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维持金融的稳定发展,我国必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9.
建设交通强国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经历了瓶颈制约、总体缓解、基本适应三个阶段,进入引领发展阶段;基本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交通运输发展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包括“自身强”和“强国家”两个维度,要求以人文—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秩序为基本依据,顺应信息时代人类活动时空组织模式的革新,通过应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交通的需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和战略性作用,推动形成和谐、有序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后发布的公报全文中,“监管”一词一共出现了20次,“风险”一词出现了19次,是“金融”和“发展”以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可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和今后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控制好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保障。本次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