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经济安全是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主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新质生产力通过经济赋能、安全筑基、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和内生保障,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但同时也面临产业挑战、资源挑战、贸易挑战、技术挑战和数据挑战等现实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构想:突破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源节流,健全关键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以我为主,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范体系;协同攻关,构建适应科技强国的科技创新体系;监管升级,构筑多方协同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丁元竹 《开放导报》2024,(2):98-105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原创性创新(即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强、把知识生产摆在核心位置等特点,颠覆性创新引入能够彻底改变现有市场或商业模式的全新理论、方法或技术,二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的基础。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在信息技术上寻求颠覆性创新的突破口,在人工智能支持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标新立异,积极参与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要在培育原创性颠覆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生态、建立和完善原创性颠覆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风险投资体制、培育企业和企业家的长期主义价值理念与经营理念、统筹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的相互关联因素等方面,完善原创性颠覆性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提出以来,新质生产力迅速成为政策高频词和产业热词。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金琳 《上海国资》2024,(1):33-36
<正>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国资国企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发挥好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国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颇受关注。中央财办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就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指向是高质量发展,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了当仁不让的高频热词。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作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民营经济如何向“新”求“质”?2024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畅抒己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重庆市科技局局长明炬对此深感振奋。“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创新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其中。”明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9.
李洋 《中国报道》2024,(4):70-73
<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走好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走好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之路。作为制度创新的前沿阵地,陕西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和平台力量,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强调了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加快释放创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然而,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李凡 《南方经济》2024,(5):10-11
<正>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的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大科学装置,世界各国将其视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必争之地。1因此,在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大科学装置与新质生产力形成之间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于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推动作用,触发形成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政策和产业的高频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这也让新型工业化的关注度再次升级。  相似文献   

13.
财税政策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表现为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核心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体现为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财税政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体现为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节新质生产力的产出分配效应,助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激励技术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强化创新场景赋能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集群融合发展和构建最优产业生态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源。在政策工具上,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优化资本的吸引和配置,通过人才流动、知识转移和风险缓解,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而补贴政策则通过直接资金支持、促进特定领域的发展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因此,未来财税政策的重点在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推动新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四化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合作经济》2024,(3):35-37
<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自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此作出阐述和指示,这次全国两会期间又多次作出深入阐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24,(6):14-15
<正>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与世界》2024,(3):17-21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至关重要。3月6日,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接受媒体专访,并踊跃建言。  相似文献   

17.
<正>党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这对国资国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培育新兴产业并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重点在于创新的价值化、产业化。“国资基金+技术入股+员工跟投+股权激励”融合模式为有效突破国企创新“体制先天不足、机制后天乏力”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答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尤其专利转化的法规政策正在密集出台,不断释放的政策信号表明:我们亟待打通专利等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解决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唤醒和激活“沉睡”的专利,让科技创新从象牙塔走向大市场,转化成真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和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坚实保障。1979年以来,中国在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3条重要经验: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升级货物贸易;二是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抓手,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三是打造数字贸易“新引擎”,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传统贸易的量性增长,新质生产力推动了贸易增长模式的质性转变,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开辟贸易增长的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培育外贸新动能。因此,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从而为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供重要的助力。  相似文献   

20.
陈畅 《改革与战略》2007,23(12):8-10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存在较多关注市场制度自身的建设,仅重视具体制度的变革、创新;忽视保障市场制度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制度条件,尤其是"基础秩序"条件建设的认识及实践误区.基础秩序的缺失,致使新的市场经济制度安排不能发挥应有绩效,引发"制度失效",从而制约我国获取经济改革新制度的预期收益.在改革的新阶段上,应把构建基础秩序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来推进.这一工作对于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有效、科学进行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