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有句名谚:“龙井茶,虎跑水”,在临安民间也有两句俗话:“东坑茶,西坑水”,临安所产的天目山茶叶不仅产量名列浙江省前茅,而且其质量也可与西湖龙井茶媲美。  相似文献   

2.
吴山景区位于浙江杭州,西起万松岭,东到鼓楼,山体蜿蜒起伏,绵亘数里,直穿市区。当西湖还是一个与钱塘江相连的海湾时,吴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一个岬角。沧桑变迁,吴山成了一座风景名山,左江右湖,是登高远眺、纵览西湖风光的最佳之地。清代以“吴山大观”名列“西湖十八景”之一,20世纪80年代,则以“吴山天风”再登“西湖新十景”之榜。  相似文献   

3.
项缨 《浙江林业》2008,(11):34-35
位于杭州南山路与西湖大道交界处的“西湖天地”,占地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以表现杭州园林文化作为开篇,通过湖面、园林、历史遗迹涌金楼,作为示范样板,从一个横截面来体现“西湖天地’硕目的设计理念。在原老年公园的基础上重新改造,如钻进树丛的石板小径、路边静卧的古井台、石磨盘,可以产生对历史的遐想。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大胆采用玻璃、空调等现代的元素与杭州的园林、建筑结合,  相似文献   

4.
桂林 《浙江林业》2009,(4):40-40
杭州实在是个风雅至极的城市。 先不说那独占风光的西湖——尽管苏大学士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本已仪态万方的西湖又加封了个西子的雅号,直把那全国大大小小同名的少说也有30个西湖比的尽失颜色。  相似文献   

5.
趣说西湖     
《浙江林业》2011,(10):44-45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的画,一个美丽的故事。杭州民间流传的故事说,西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明珠。漫步在西湖青山碧水之间,吟咏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传诵着“许仙与白娘子”的传奇故事,你会为这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璀璨文化所折服。正因为有了这些,西湖才显得这样美丽,这样富足,这样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22年11月6日在江苏徐州正式开幕,展会以“绿色城市,美好生活”为主题,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主线,有机融入“生生不息,大美大舒”的理念,全面凸显“生态、创新、传承、可持续”的特色。杭州园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牵头组织实施、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花港管理处承建、浙江理工大学方案设计、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化设计与施工。展园位于园博园“运河文化廊”A30地块,靠近园区4号门,总用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以杭州西湖“景中村”为设计蓝本,以“家在钱塘”为主题,通过浙派园林的造园手法,营造“竹隐”“云舍”“湖居”“问茶”“寻香”五大展区,描绘一幅“小桥流水人家”与茶园竹林、南宋风情相交融的美丽画卷,谱写杭州深入推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努力实现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持续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美好篇章。  相似文献   

7.
文溪观鱼     
潘江涛 《浙江林业》2005,(10):37-37
花港观鱼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杭州求学,头一回目睹那人鱼相亲的景观,而今,自已蜗居的山城磐安虽没有杭州的繁华和现代,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静和清闲,更何况还有毫不逊于花港观鱼的文溪观鱼。  相似文献   

8.
<正>龙井位于凤篁岭上,三国时东吴曾来这里求雨,龙井因此而得名。北宋时,高僧辩才居住此地,为方便客来客往,整治山林,开通山道,龙井一带方才旺盛起来。辩才好客,每有客来,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龙井茶渐渐有了名气。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林木茂盛,溪润常流。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芽不停萌发,采摘时间长,全  相似文献   

9.
西湖赏荷     
出差杭州,正是西湖赏荷时节。放眼西子湖上,已是红蕖万朵,翠盖层叠,呈现出一派“万杆高荷映镜光”的茂盛景象,给美丽的杭州增添无限风光。  相似文献   

10.
《浙江林业》2005,(5):3-3
4月30日上午,分别来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代表将西溪水和西湖水同时注入一个玻璃长瓶,预示着久负盛名的西湖多了一个“好姐妹”——西溪。双西合壁,相得益彰,营造杭州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休闲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三潭印月在杭州西湖小瀛州“我心相印”亭前 ,有3座石塔 ,塔身中空 ,呈球形 ,每个球面有5个小孔。每当皓月凌空之时 ,在石塔内置烛光 ,烛光透过小圆孔投进深潭 ,映出无数个小月亮 ,与倒映在湖上的天上明月相映成趣。平湖秋月位于西湖白堤西端。中秋之夜 ,坐在伸入湖面的平台上 ,静候明月渐上中天 ,放眼湖中 ,但见湖平如镜 ,清辉倾泻 ,清风拂面 ,桂子飘香 ,正是“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象山夜月在广西桂林象鼻山。象鼻和象身中间有一水月洞 ,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 ,乘小舟作江上游 ,驶入水月洞 ,便见“水底有明月 ,水…  相似文献   

12.
苏堤春晓     
《浙江林业》2009,(8):45-45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约3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被称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自古它就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3.
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典范——“西溪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溪位于杭州市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西溪湿地以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幽雅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于2005年2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4.
<正>谈论杭州的吃,似乎无法绕过楼外楼了。正如谈论杭州的风景,无法避开西湖。西湖边的楼外楼,用美景来烘托美食。酒助游兴,到断桥上走走,最好能遇见一位白娘子那样的美人。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也足够了。在我没去过杭州的时候,就知道西湖边有家楼外楼,所谓楼外楼,酒楼也。应该算是老字号吧。楼外楼名字起得好。一听就跟杭州有牵连。这得益于南宋时的那首名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在我想象中,楼外楼肯定有很密集的雕花窗户。一扇扇推开,不仅能看见山外青山,说不定还能看见一  相似文献   

15.
乾隆与茶     
《中国粮食经济》2003,(9):50-50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龙井,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六下江南,自然是为了巡视督导,为了游山玩水,乃至为了“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乾隆私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摇头晃脑,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之后,余兴未尽,又挥毫题诗,中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之句,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当时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把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这些茶树至今犹在,清明前后,枝盛叶茂。“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后来跟“…  相似文献   

16.
西湖美,美在西湖山水。 古代西湖曾称明圣湖、金牛湖、武林水和钱塘湖。南宋时,杭州城迁到湖东,始称“西湖”。西湖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2.8公里,湖岸长15公里,平均水深2.27米,面积6.38平方公里。西湖的轮廓近似斜放的平行四边形,长边(东北——西南)与短边(西北——东南)的边长分别为3000米和2000米许,  相似文献   

17.
<正>初春四月,镶嵌于浙江杭州西湖山水间的龙井茶园,青葱苍翠;错落在桂树竹林中的农家茶楼,古朴雅致,成为游客休闲的天堂。如今,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西湖龙井茶产业繁荣兴旺。2014年,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茶文化和茶产业为核心的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苏轼 《浙江林业》2012,(5):42-42
李奎在《西湖》诗中描绘西湖“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欧阳修曾把杭州和扬州相比:“菡萏香消嘲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  相似文献   

19.
雨晨 《浙江林业》2012,(4):14-15
说起杭州,谁都知道有一个美丽的西湖,这里山清水秀、绿荫遍布、鸟语花香,是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人们发现,这两年,杭州又增添了一道红色的风景。这红色就是杭州随处可见的公共自行车。无论在西湖边,还是在大街上,不时有一辆辆的红色自行车驶过。骑这种车的不仅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游客;中国人居多,外国人也不少。人们上下班、出门办事、游览景点,已很习惯于租一辆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相似文献   

20.
御茶十八棵     
王华 《浙江林业》2003,(10):36-37
传说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到杭州时,曾游龙井,并在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茶园亲自采摘过龙井茶,于是便有了“十八棵御茶”的说法。据《西湖志》记载:“高皇帝南巡,啜其茗而甘之,上蒙天问,则王氏方园里十八株,荷褒封焉。”又称:“在胡公庙前,地不满一亩,岁产茶不及一斤,以贡上方。斯乃龙井之冢嫡,厥为无上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