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丁 《特区经济》2007,226(11):12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笔者认为这个提法是十七大报告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将对中国构建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可以从四个层面对"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观点做出战略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这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围绕增加上海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意义,上海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增加市民的财产性收入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3.
论创造条件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我们党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方面提出的一个新理念.笔者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思路出发,仅就农民目前的财产性收入状况,特别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增加人民福祉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杨慧 《北方经济》2011,(11):84-85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收入分配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它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7,(10):15-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他用一批新提法和新名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和生命力。九个新提法1.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  相似文献   

6.
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充分体现了我国对财产性收入的重视.文章通过将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美国进行对比,明确了我国了财产性收入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小燕 《上海经济》2007,(12):40-42
"十七大"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如何切实可行地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值得关注。毕竟,国民财富增长模式和分配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何况当前对"财产性收入"还存在多种误区。  相似文献   

8.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文章剖析了我党关于这个重大命题从萌芽到逐渐清晰准确的演化过程,较为准确地概括了"财产性收入"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并突出强调"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那么,实现这一目标的潜力和希望在哪里,如何得以突破和落实?围绕这个问题,江苏省盐城市老促会调研组在赴东台、大丰、射阳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后,深切地感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一块亟待有效开发的领域,须让更多的农民问津财产性收入,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整体收入中的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引起了我国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袁金霞 《特区经济》2009,(5):136-138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拥有重要创新性的内容,也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要创造法律、经济和市场等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2.
着眼社会公平 破解分配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理论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30年来的巨大成就,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刚  刘全红  戚霞 《辽宁经济》2011,(10):18-26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旨在通过创造条件增加广大中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实现财产性收入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群众拥有”的转变,真正进入财产性收入“大众时代”。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既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又是缩小贫富差距、“藏富于民”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宏伟目标的根本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福 《发展》2008,(2):40-4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报告的这一提法,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报告提出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新要求和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并突出强调“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那么,实现这一目标的潜力和希望在哪里,如何得以突破和落实?围绕这个问题,江苏省盐城市老促会调研组在赴东台、大丰、射阳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后,深切地感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一块亟待有效开发的领域,须让更多的农民问津财产性收入,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共享性经济     
"十七大"提出发展共享性经济: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重视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首次提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深切关注,是所有国家在历史、现在和未来都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是拥有财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成为媒体热议的亮点,也引起备方人士的关注。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有金融业代表将这句话"翻译"为:"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