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与引力模型,测度长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双向经济联系规模及网络空间结构,纳入异质性城市层级结构,验证城市中心性与城市网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北京与天津的中心性突出;长三角城市群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的多中心结构特征,空间结构较为扁平化。核心—边缘结构中城市中心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较小且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但多中心城市结构下中心度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显著推动城市群整体发展,且边缘城市在城市网络中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2.
在流动性研究范式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要素流动的关注得到加强.人流网络是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少不同类型人群流动特征差异的横向对比,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求.利用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不同年龄人群的复杂流动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社团分析方法刻画点、线、面三个空间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乡融合战略实施和拥江发展战略实施三个方面的空间及政策建议.研究从空间关系和社会分异维度扩展了人流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两个主要机制,分析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结合武汉城市圈建设,提出武汉市产业布局规划下3个新中心的培育,分析得出武汉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从单中心圈层结构演变到多中心分散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通风道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风在城市中建立多种形式的通风道,能为城市输送新鲜洁净的空气,改善城市环境.本文从城市的整体尺度出发,在城市总体规模、城乡边缘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了建设通风道的有效途径,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城市地价分布特征与区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市2002年至2007年土地市场交易数据资料,首先通过初步统计,直观地观察南京市土地交易状况,然后利用Eviews软件对城市地价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特征价格模型,研究南京市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南京市地价空间结构处于由工业化阶段向郊区化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职能的调整与变化往往引起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新整合 ,文章通过对上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移过程与特征的分析 ,揭示了上海中心城区职能转移引起了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把郑州建设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主导因素,认为郑州由"一心两片,铁路分割"的双"V"字形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到"双核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从郑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生态屏障空间、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和优化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由服务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使城市在区域中的中心功能地位得到强化,部分城市开始从生产性城市向服务性城市转型,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空间重组和功能转移。本研究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数据和主要时段第三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状况,从产业链、产业支撑、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四种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交通的产生先于城市,而交通的方便又是城市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城市交通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作为反作用,城市的空间结构又决定了城市的交通局面。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城市结构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目前,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信息技术将会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将会推动城市由近郊向远郊不断扩散。作者认为,大多数关于城市结构变化的结论是基于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替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经验作出的,这种外推是否适合信息技术值得讨论;未来社会中,信息流的地位将上升,但交通流仍然是塑造城市空间的轴线;作为知识中心的城市自身蕴含了集聚的要求,未来城市内部的变化源于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3.
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庆都市区同时体现着集中和分散相统一的空间发展过程.通过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的分析,以及对重庆、香港、上海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重庆都市区一心两圈的宏观结构和多组团、分片集中紧凑的城市空间规划发展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有必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尺度的最高等级城市,具有超大人口规模、最高行政等级与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多样性、动态演化复杂性、人口与经济流动性使其可能面临的未知风险空前复杂,潜在影响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越发显著,因而对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国家中心城市在韧性城市建设中主要存在规划不落地、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应当前瞻布局,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加强经济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社会韧性与制度韧性建设,从而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风险,使城市系统在面对突发干扰时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骨架,城市功能布局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定位具有互动关系。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与深圳、香港共同构成珠三角核心城市,正处于产业高端化、城市郊区化的转型发展时期,通过构建"广佛莞"、建设"大广州",可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功能布局优化。为此,要加速"广佛莞"同城化进程,推进产业在"大广州"内优化布局,实现城市功能格局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6.
居民日常出行既反映城市人口转移与集聚的真实路径,也体现着城市不同空间的使用强度差异。基于深圳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研究从出行规模、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三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SPSS的K-MEANS聚类方法将市域482个交通小区划分为高热、次热、低热三类区域;由此识别出全市三级出行中心,三条出行走廊和五个出行组团,并将深圳城市出行总结为"多心多廊组团式"空间结构;最后从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出行空间模式、城市出行中心与建成环境中心体系比较、五大出行组团发展差异等方面总结了深圳城市出行空间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周克 《价值工程》2019,38(13):28-31
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中心度模型对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地级市的对外联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向型服务部门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武汉和长沙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但部分功能仍有待提升,而南昌的现代对外服务业发展不尽人意;功能效率相对均衡,部分城市由于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导致其外向功能效率较好,但较多城市的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流强度与城市经济实力基本一致,而城市流倾向度与经济实力不平衝,各城市经济地位相差很大;城市间的各项中心度两极差异明显,城市联系网络处在相对单一、低层次的状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9.
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弘 《数据》2009,(7):61-63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建议北京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新产业空间的不断涌现、演化与发展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改变着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空间结构。国内外有关专家对新产业空间的产生与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做了相应的研究。新产业空间的演进带动了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新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的研究,来探析新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