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墨烯被誉为"最具颠覆性的新材料之一",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ndre Geim 教授和Konstantin Novoselov博士因成功取得单层石墨烯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前,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众多国家都把石墨烯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新材料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已在新能源、电子、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功.专家认为石墨烯复合纤维的产业化及其应用,将推动我国纺织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高端智能纺织.  相似文献   

2.
吴悠  黄艳 《化工管理》2015,(4):57-58
<正>石墨烯最近又"热"了起来。随着特斯拉石墨烯电池研发取得较大进展,成本与充电时间有可能大幅下降,国内越来越多企业想进入石墨烯行业,正泰电器全资子公司宣布,出资收购石墨烯公司上海新池能源80%的股权。作为已知强度最高、韧性最好、重量最轻的材料,石墨烯在能源、生物技术、航天航空等领域都展现出宽广的应用前景。随着石墨烯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国家针对该产业的政策支持有望再度加码。有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加紧研究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张远波教授、封东来教授和吴骅教授课题组合作,在二维类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制备出具有几个纳米厚度的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科技》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正>超薄超轻型飞机、超薄可折叠手机、太空电梯……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石墨烯相关产业,期待它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2014年底,西班牙石墨烯公司同科尔多瓦大学合作研究出首例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其储电量是目前市场最好产品的3倍,用此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车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而其充电时间不到8分钟。该公司已与德国四大汽车公司中的两家进行联合测试,计划在2015  相似文献   

5.
早在7年前,大家都不知石墨烯为何物时,强生集团董事长沙晓林就建立了一支由两名美国科学家、两名德国科学家以及两名中国教授组成的研发团队,研究石墨烯材料的多方面技术应用,尤其是特种纤维.他解释说:“强生靠生产安全手套起家,这个领域我们也相对熟悉,安全手套涉及的抗热、防切割、防穿刺纱线都属于特种纤维,将来石墨烯在特种纤维领域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石墨烯不仅抢占了新材料领域的"头条",还受到了众多科研院校和企业的追捧,有关石墨烯的消息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笔者了解到,仅2015年黑龙江省就有几家企业相继建厂,并与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石墨烯项目。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人们不仅耳熟了石墨烯,也渐渐了解了石墨烯。那么,目前我国石墨烯发展现状如何?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化?我国石墨烯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石墨烯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石墨烯的研究和制备也成为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石墨烯的发现历程,阐释了石墨烯的在热学、力学和电学方面的独特性质,归纳了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和优缺点,指出了石墨烯的潜在应用领域,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阐述了石墨烯的结构、特性以及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中应用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材料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情况。对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沈慧 《化工管理》2015,(1):42-43
"一秒钟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手机的充电时间缩短到一分钟,这些都有可能在2024年前后实现,靠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石墨烯器件。"业内人士如是预测。作为世界上最柔软的坚硬材料,被誉为"黑金子"的石墨烯因其自身优异的秉性近年来渐成材料新宠。那么,中国应如何开发石墨烯这座"金矿"?现状:"后起之秀"材料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其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的厚度(0.34nm),是目前已发现的最薄也最坚硬的材料。近年来,石墨烯备受推崇,源于其优异的  相似文献   

10.
10月11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南通强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科学绿色健康新生活"强生凯瑞纳石墨烯产品发布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召开. 强生凯瑞纳石墨烯复合纤维具有抗菌、抗螨虫、抗热、抗切割、抗静电、抗紫外线、远红外发热等优异功能.目前,强生已开发成功并批量生产的凯瑞纳石墨烯复合纤维,包括锦纶、涤纶、粘胶纤维三大品种,并同步开发了性能优异的阻燃纤维和高分子高强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人工制备的石墨烯因容易再团聚,而无法充分发挥石墨烯单片层的优异特性。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先进涂料与粘合技术团队日前成功合成出一种石墨烯的特种分散剂,使制约石墨烯推广应用的关键瓶颈——分散技术取得突破,并将这些易于再分散的石墨烯粉体应用于涂料领域,大幅改善了涂料的性能。据介绍,该团队自2013年11月起将纳米材料的分散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他们针对石墨烯的高效分散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近  相似文献   

12.
《山东纺织经济》2014,(1):115-116
<正>本刊讯本刊2013年第9期发表的青岛社会科学院郭先登教授的文章"关于城市谋定‘十三五’、规划期经济发展主要指向的研究"被列进2013年"规划期"研究趋势十大经典文献。近年来,本刊发表的多篇文章被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摘收录或转载,被综合性报刊评价数据库收录或转载。如2011年本刊发表的郭先登教授文章"关于鲁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即被新华文摘转载等,这些都标志着本刊已经进入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行列。郭先登教授在文章"关于城市谋定‘十三五’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纺织》2013,(6):30
2013年5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李金宝,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等一行前往天津工业大学考察2011~2012年度"纺织之光"基础研究项目: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肖长发的"熔融纺丝法高性能全氟聚合物中空纤维膜研究"、程博闻教授的"纤维的抗菌功能设计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蒋秀明教授的"精梳工艺仿真分析及精梳机数字化设计研究"。并实地考察了"熔融纺丝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还原方式对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采用匀胶法在玻璃片基底上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不同热处理还原前后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并在模拟日光型光源照明下,对40mg/L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表面含氧官能团去除越彻底,EDS能谱中C/O原子比越大,拉曼光谱中D峰与G峰强度比(ID/IG)越强,与空气热处理还原法相比,真空热处理更加温和,表面缺陷修复得更多。在相同温度下,真空热处理薄膜光催化降解能力比空气热处理高,可为研究石墨烯催化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洋 《化工管理》2014,(4):67-67
中国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石墨烯第1号标准《石墨烯材料的名词术语与定义》,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球首个明确给出石墨烯关键名词术语和定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石墨烯优异的性能,石墨烯在纺织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石墨烯复合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的优异性能,展望了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土壤使用石墨烯溶胶配施肥料来减少土壤中养分的流失,大大增强了土壤的保肥能力。通过设计试验,测量石墨烯溶胶与化肥配合施于土壤中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发现溶液中的电导率以及钾、磷和氮的含量均有变化,进行多次试验后发现溶液中的石墨烯溶胶浓度越大,对其他物质的含量影响越明显,但石墨烯溶胶对土壤的酸碱度的作用并不突出。将石墨烯溶胶与肥料混合物施于土壤中,可大大减少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进而有利于植物生长必需的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18.
样品前处理是化学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吸附材料的开发与运用,石墨烯属于一种全新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被当做固定相应用于样品前处理当中,且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样品前处理中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日前,以麦克法兰教授为首的20余位哈佛商学院教授专程来到中国,调研中国经济及企业发展近况。万事利集团"丝绸传统产业+文化创意+高科技=丝绸新兴产业"的成功转型吸引了哈佛商学院教授的关注,成为此次调研的重点企业。教授们与集团总裁李建华等10余名浙商民营企业家就"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如何共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对掺N、掺P、掺S、掺B以及NP、BP共掺杂石墨烯进行仿真研究,对比了吸附O、O_2、OH、OOH四种中间体的吸附特性。比较了能带、态密度、电荷转移等性质,绘制自由能变化曲线,模拟分析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单一掺杂石墨烯对四种中间体的吸附呈线性关系,并且掺S、掺P的石墨烯对中间体的吸附能要大于B、N,而共掺杂石墨烯使吸附关系复杂化,对O_2的强吸附和对OH的弱吸附能力使体系在催化过程中表现良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