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美诗歌的产生,应先追溯欧美文学的渊源。欧美诗歌发源于3000年前的古希腊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化(即《圣经》文化)。如《潘之歌》、《失乐园》、《草叶集》等。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授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大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作为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希腊神话对英美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希腊神话和英语词汇、习语、英美文学及英关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方面予以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所裨益,同时也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英美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概念入手,讨论英美企业文化及用人理念,并就如何适应英美企业文化及用人理念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传授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如何把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在英语教学中,这是一个应特别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利用。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现阶段李白诗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探索文化转译设计方法、构建李白文化品牌、整合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完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保护知识产权的具体策略,以期达到李白诗歌和文创设计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埃兹拉·庞德是中国古典诗歌和中国儒家思想的传播者。庞德翻译中国诗歌和儒家经典,并将儒家思想融入其作品中,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推动了英美诗歌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对一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融入和渗透英语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以达到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埃兹拉·庞德是中国古典诗歌和中国儒家思想的传播者。庞德翻译中国诗歌和儒家经典,并将儒家思想融入其作品中,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推动了英美诗歌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语言争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映像,同时又是要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英语专业《英美概况》教学改革进行探究,旨在达到对学生文化感知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我国外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90年,苏姗·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弗维尔合著《翻译、历史和文化》,标志着译学研究正在经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转向,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同历史、权力、意识形态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外部因素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十几年后,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又被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翻译的文化与文学构建以及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已势在必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本文以近代诗歌翻译对中国新诗学的影响为例阐述了诗歌翻译的文化与文学构建,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跨文化交际。本文探讨了目前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将目的语文化等同于“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的学习,忽视隐性文化的输入)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和危害。随后,作者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测试内容以及教材编写等方面对文化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学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学反映文化。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将英美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把课文的语言特征和其表达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西方社会、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培养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思乡主题、战争主题、爱情主题以及咏史怀古主题进行了文化角度的分析,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文学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局限,在外语课堂上对目的语文化因素的导入缺乏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虽然大多数外语专业院系也开设了目的语国家的概况课,如《英美概况》等,但这类课程大多与语言课脱节,缺乏针对性。近年来,随着对语言与文化关系认识的深入,在外语教学中对文化导入的问题已引起了多数外语教师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应该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能力之一,而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恰恰相对较弱。论文主要探讨了在理工科院校英美概况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和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安帝京文化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原因和地理因素。在唐人的诗歌中,长安不仅是古代皇权的象征,也是农业文明的投影。各地举子为了求取功名而汇集于长安,他们用诗歌描述了自己在长安应试时的不同文化心态和心理感受。同时,唐诗还记录了当时长安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作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唐诗以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唐代长安城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通过唐诗这面真实的社会镜面,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唐代长安城中的各种文化形态和社会画面。  相似文献   

17.
长安帝京文化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原因和地理因素。在唐人的诗歌中,长安不仅是古代皇权的象征,也是农业文明的投影。各地举子为了求取功名而汇集于长安,他们用诗歌描述了自己在长安应试时的不同文化心态和心理感受。同时,唐诗还记录了当时长安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作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唐诗以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唐代长安城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通过唐诗这面真实的社会镜面,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唐代长安城中的各种文化形态和社会画面。  相似文献   

18.
在阿诺德诗歌作品中,《多佛海滩》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它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1世纪以前,该诗的传播速度较慢,主要是被收入英美诗歌欣赏类书籍中;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主要集中在阿诺德在该诗中体现的悲情倾泻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文版《文化与无政府状态》的问世,阿诺德逐渐得到读者和学界的认可。该诗不仅为越来越多的诗歌类书籍所收录,他的诗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思路也由原先的悲情倾泻拓展到对该诗的文化命题研究。《多佛海滩》在这一时期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学界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探讨文化传播审美越要性、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初步归纳一些共性的文化传播审美规律,并分析文化传播审美规律与诗歌翻译审美实践的关系,提出以文化传播审美规律指导诗歌翻译实践的观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委婉语看英美社会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反映了文化。英语委婉语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的反映,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委婉语的具体应用实现的,诸如有关死亡的委婉说法,有关年龄、相貌等个人特征的委婉语,与某些职业有关的委婉语,教育界使用的委婉语以及商业、广告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委婉语,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