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以粮食批发市场为中枢协调和组织粮食流通,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证粮食商品化实现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以粮食批发市场为中枢协调和组织粮食流通 粮食商品化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粮食商品化的实现,必然要求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让市场机制来调节粮食的供求。因此,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粮食流通体制,建立健全以粮食批发市场为中枢的粮食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粮食工作关系国计民生,体制机制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粮食工作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青岛市粮食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青岛地区粮食安全和供需平衡为目标,科学规划粮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了适应青岛销区特色的地方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和制度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青岛经济社会和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产区粮食企业即将断奶。在困境中如何生存发展,笔者提出四大战略选择。一、产业化经营战略粮食购销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粮食的优质化、专用化和产业化为内容,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经营创新,才能适应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粮食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抓好粮油基地建设农村粮食购销企业要抓好优质、专用粮油基地建设,以基地辐射带动粮油品质的普遍提升。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找准自然优势和市场要求的结合点,创新与相关部门和农民的合作机…  相似文献   

4.
入世在即,加入WTO必将会对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产生深刻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粮食现行流通政策的分析,提出今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建议。一、对现行粮食流通政策的评价、分析1978年以前,我国粮食流通实行统购统销的体制。1979年以来,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粮食流通体制不断改革和调整。虽然改革经历了曲折甚至反复,但总的方向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粮食流通的市场化,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同时建立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现行粮食流通体制是在19…  相似文献   

5.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条件粮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粮食流通体制在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制度,聚集资金用于发展城市和工业。在惊叹农业为城市和工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严重地剥削了农民,窒息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1978年伊始的市场化改革在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制的同时,也启动了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的进程,改革的实质是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和调节粮食的生产和流通。但…  相似文献   

6.
国有粮食企业系统改革初探肖俊彦一、国有粮食企业系统机制简要分析国有粮食企业与一般国有企业在体制上是相同的,但作为系统,其机制具有特殊性。(1)国有粮食企业系统具有决定粮食供求关系的相当影响力。从体制上看,国有粮食企业只是政府粮食政策的执行机构,没有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经济的特点弱化了市场机制在优化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培育粮食市场机制,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九五”期末,我国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各种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粮食流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大势所趋。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成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目标。但粮食作为…  相似文献   

8.
体制机制问题是国有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企业现行的体制机制与市场规则严重不相适应。全面市场化以后,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从粮食购销市场化对国有粮食企业的要求来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才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和近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对国外粮食管理和经营的有益借鉴,促使我们选择“四分开一为主”的粮改大思路。所谓“四分开”是: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分开;粮食储备和经营分开,国家粮食储备和地方粮食储备分开;粮食新、老挂帐分开。所谓“一为主”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第一,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即粮食责任分开建立以统一粮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同为基本框架的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的体制,是对传统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中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现阶段仍存在十大问题,亟需解决:(一)、粮食储备调节的局限性(二)粮食储备的吞吐机制不灵活,宏观调控效率低(三)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不够明确或出现目标错位(四)粮食储备主体多元化,调节决策分散(五)粮食储备制度与收购制度存在政策性矛盾(六)粮食储备布局不尽合理,难以实现规模储存效益(七)轮换经营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储备粮的安全储存(八)粮食内外贸体制分离,制约了储备粮调控效率和经营效益(九)粮食储备吞吐时机不当,价格不合理(十)国家粮食储备规模过大随着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粮食储备作为粮食流通最…  相似文献   

11.
1月11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局长会议要求:2012年全国粮食行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组织好粮食收购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四是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五是推进依法管粮,切实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六是加强行业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粮食储备体系杨秋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从建立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粮食储备体系入手。(一)明确建立粮食储备的目的。建立粮食储备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调节市场,二是国家应急的需要。调节市场,即指当粮食生产者出现卖粮难时,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一直很好,但是粮食企业经营却越来越困难,这种客观形成的反差,已经成为粮食流通领域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体制上的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为此国务院决定了要加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那么,如何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粮食企业财务机制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的三大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建设新型粮食流通服务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国家粮食局宣布取消城市粮食供应关系为标志,宣告了粮食统购统销体制的结束和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标志着建立在短缺经济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的粮食流通体制的结束,建设新型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任务提到日程。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江总书记提出的“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思路,加快步伐,以构筑新型的粮食流通体系。 第一,粮食是重要战略物资,要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出发,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并和国际规则对接;又要符合中国国…  相似文献   

15.
蒋萍 《齐鲁粮食》2003,(9):12-13
1994年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对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入世后WTO规则的基本要求,改革粮食购销体制,彻底改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政企合一”性质,建立一个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控制为辅的粮食购销体制,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已成为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粮食产业是永恒的产业。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不是粮食产业萎缩,而是粮食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做大做强。一、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是形势发展需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粮改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对于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稳定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粮食产业的更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要求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掌握粮源、保障市场供应和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宜管?宜导?宜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的粮食形势 ,导致了在粮食的流通体制问题上 ,先后出现了不同的改革政策和举措。归纳起来 ,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是以“管”为取向的改革 ;二是以“导”为取向的改革 ;三是以“放”为取向的改革。三种改革取向的理论依据不同 ,在实践中运用的效果也各异。本文对这三种取向的改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并结合当前粮食流通改革进程、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粮食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建设现状的实际 ,提出了以“放”为主导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一、中国粮食形势的变化与粮食流通体制改…  相似文献   

18.
县域粮食产业化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结合益阳市赫山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粮食产业化应把握国家粮食产业发展方向和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于本区域粮食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从发展的体制、体系、机制、环境等层面,科学谋划粮食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粮食实行“三放开”以来.以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国有粮食企业体制变了,机制活了,发展的路子宽了,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上升,粮食事业正步人深化改革、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笔者通过基层调研,发现有几种模糊的认识亟待澄清,粮食工作实践中几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粮食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在概念和操作上应避免的一个问题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就必须对宏观调控的内涵和实施条件有明确界定。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概念,有特定的含义。第一,宏观调控是立足于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之上的,因而首先要与这样的基础调节作用相适应;第二,宏观调控是针对市场机制调节的固有缺陷而发挥“校正”功能的,因而这种“校正”必须以不损害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为前提。值得注意的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