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青 《中国报业》2022,(1):92-93
中国书籍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书籍形式发生了较大演变,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中国元素,直到今天,这些中国元素依然是图书装帧不可忽视的瑰宝和财富.具体而言,可以将中国元素的使用划分为图像语言、装帧形式和工艺材料三个方面的内容.笔者根据自身所设计的图书,针对性地从封面、内文和形态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畅销书是出版行业创造利润的关键所在。业内普遍认为决定一本书是否畅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独具特色的装帧设计。为了研究文学类畅销书的装帧是否有内在规律性,以当当网文学类2008——2010年畅销榜单中列出的畅销书作为研究对象,从书籍外封设计、书籍材质和内文编排三个部分进行了研究,以此总结文学类畅销书籍形式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3.
畅销书是出版行业创造利润的关键所在。业内普遍认为决定一本书是否畅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独具特色的装帧设计。为了研究文学类畅销书的装帧是否有内在规律性,以当当网文学类2008——2010年畅销榜单中列出的畅销书作为研究对象,从书籍外封设计、书籍材质和内文编排三个部分进行了研究,以此总结文学类畅销书籍形式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儿童教育进一步受到重视,儿童书籍市场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设计者们推出的儿童书籍品种丰富,设计漂亮,而且内容多元化,从而普遍忽视了书籍在装帧设计上的儿童趣味性。阐述了儿童书籍的发展现状,然后根据儿童的心理特质,分析了儿童审美心理在儿童书籍中的表现形式,最后提出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进行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5.
姚毅 《中国市场》2010,(31):129-130
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载体,其存在是不能缺少装帧设计的。书籍的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应该说,书籍装帧本身是为书籍的内容服务的,而一本新书的出版往往又会因精美的书籍装帧设计而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总结图书封面设计"意"与"形"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情感设计如今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现有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满足与功能和人们表层的视觉感受,而是以通过视觉语言向消费者和观赏者传递某种情感体验。以独立出版书籍这种立足于小众艺术的设计形式作为情感化设计思想的载体,通过对书籍情感化设计表现的探讨,总结书籍中情感设计表现的意义,强调情感化设计在现代设计尤其是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吕桥 《北方经贸》2010,(4):123-124,136
期刊是由内在要素文字内容和外在要素装帧设计两部分组成的特殊商品,期刊的美体现在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以及由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所构成的形式美。在期刊装帧设计中运用字体、色彩使封面塑造期刊形象,运用版面语言使内容传情达意,才能使读者不但从阅读期刊中获得大量的该学科的科技知识,而且还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8.
丁一 《品牌》2014,(12)
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一本好书,应兼具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在读者进行阅读的同时,通过书籍设计五感对书籍内容的传达再现,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领悟书籍内涵,同时享受书籍设计五感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纪实类书籍的设计更讲求书籍内涵传达的精准,由于纪实类书籍内容具有内容生动、现实性强、陈述性强的特点,需要读者的领悟及理解,所以在纪实类书籍设计之中需结合书籍设计五感,将书籍的本质体现出来,并诱导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领悟书籍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2)
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中,书内容固然重要,但是装帧设计也要给读者带来愉快的视觉效果,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书籍的动态设计必须结合整体性,也要有一个整体的好思路,把书籍动态的美感体现出来,最后还需要有一个完美的主题和互动性特点有一个很好的接触点。本文一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对书籍设计互动性的概念作了提出,第二部分提出了书籍动态设计所遵循的重要的原则就是互动性特点,第三部分说出了如何体现出互动性在动态设计的书籍中。  相似文献   

10.
曹刚 《中国电子商务》2009,(11):208-208
本文对现代书籍设计的拓展性进行了研究,作者提出目前各种多维形态的书籍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书籍的阅读需求,引申了现代书籍形态设计的多维趋势和拓展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装帧设计是期刊品牌形象构成的外在要素,期刊装帧设计的艺术美表现在内容的思想性与装帧设计的高度统一,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体现装帧设计的整体性、独特整体和亲和性,运用设计元素创造视觉吸引,传达期刊的思想,是塑造期刊品牌形象工程、增强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无论书籍的内容、形式或结构等表象特征发生怎样的变化,书籍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阅读而设计。基于概念书自身的种种特点,其阅读的定义较之常规书籍已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不再局限于对文字信息的读取,而表现出了更加宽泛地包容性。甚至将承印书籍的载体形式、物料性状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开始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传统的可阅读性实验。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1)
儿童立体书以其令人惊叹的外表迅速占领着市场,在越来越受欢迎的同时,它也承担了更重的社会责任,小小一本立体书最大的责任便是陪伴儿童的成长。本文将探讨儿童立体书籍如何借助内容、形式与儿童读者之间形成直接的沟通。并且,本文也将提出一些新的设计构思来增加儿童立体书籍与儿童之间的交互。通过这些"改革"与"创新"设计,使儿童立体书籍能够在传统书籍的基础上,拥有更好与儿童沟通的功能,能够带给儿童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8)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既具有思想性、文化性,又具有商品属性。既然是商品,使用各种营销手段,让人们知道它、关注它、购买它,也就是理所当然。但长期以来,图书的商品属性一直不为出版方所重视。图书的营销手段较其他领域,也极其落伍和匮乏。当前书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出版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再不重视图书营销,路就会越走越窄。而在图书设计中,包括书籍设计、文字设计以及其他设计等内容都需要推陈出新,才成在现代社会中立足。本文对图书编辑业务中的营销、书籍设计、文字设计以及其他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书籍设计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随着书籍的发展,书籍设计的材料、形式及其设计的范畴、方向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我国书籍设计事业将呈现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多元化并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郑英 《商场现代化》2012,(23):229-230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现代书籍设计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对于书籍形态的概念化创新设计便呼之欲出。概念书籍设计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书籍审美的需求而存在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新、更独特的书籍设计语言的一种探索性行为。本文从概念书籍的形态内涵谈起,全面的阐述了一系列有关书籍形态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想法,提出在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上,要从概念书籍的形态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来不断探索并完善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塑造未来书籍设计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杨珍子 《品牌》2014,(11):135-135
书籍装帧一词作为专业用语,在我国运用广泛时间久远。在过去,书籍装帧被认为是单纯的封面设计和展示,但是,书籍装帧的含义远远超过了简单的表面含义,也涵盖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包括书籍的封面设计,扉页设计,书籍的内涵设计和在材料上得一些新体验,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保守的书籍装帧设计,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多样性,追求低碳环保的新型设计,书籍材料的运用也随着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普通印刷的纸张到现在各种新型的特种纸张,传统书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从古到今,书籍的内容一直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较为广泛,后来出现了图文并茂的书籍内容形式,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也丰富了书籍的新形势,出现了电子书籍、游戏书籍、电子杂志等;书籍的内涵也从传统的文字纸张形式逐渐的转向了新兴的各种材料,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对书籍的要求也是推动书籍装帧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吕敬人的书籍形态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但他不是简单地搬弄传统要素,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它们,使之有效地转化为现代人的表现性符号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现代CI设计在网络化的世界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动态的形象设计可以带来全新的视听震撼,使企业的形象更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同时借助各种媒介手段,CI设计形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激活受众的各个感觉神经,以综合体验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实现企业与受众在情感上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成卓 《品牌》2014,(11)
书籍是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物质载体,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审美价值日趋突出和重要,使书籍设计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本文结合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案例,探讨与书籍设计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因素:商业性和消费者。将视角选定在都市文学类书籍设计方面,用一种全方位的设计思维去设计,突出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观念,使书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书籍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