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彬 《发展研究》2011,(12):121-123
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新时期福建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双重任务,实现好“两个加快”目标任务,必须同步推进、同步实现。必须进一步明确实现“两个加快”的关键与核心是转型和创新,就是要在转型创新中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从制度性安排的高度,建立有利于转型创新的体制机制,坚持开放式的转型发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确保省党代会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张波 《经济与管理》2008,22(4):84-88
当前,河北省县域财政面临着总体发展水平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的双重困难。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和体制根源。对此,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应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发展与改革并举”,以实现全省县域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南论坛》2010,(11):F0003-F0003
海门东临黄海,南倚长江,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处于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的双重叠加区。近年来,海门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人和路畅,创新致远”交通核心价值理念为引领,以“策应海门桥港经济新时代。加快海门交通事业新发展”为工作主题,坚持服从服务于沿江沿海开发、服从服务于城市南进战略、服从服务于“四大增长极”打造、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各项交通运输事业在负重拼搏中实现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而,科学把握发展变化中的新业态,为区域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十一五”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仍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区域相关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区域间发展总体协调,对深化区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济》2023,(10):16-19
<正>近年来受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日趋明显,全球价值链合作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和冲击,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我国应对国际新形势、提升新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54-155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实,这也就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内容。“2+2”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一个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程敏 《经济师》2023,(9):140-141+1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时代下,黑龙江省要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神经末梢”转变为新时期的开路先锋,必须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集中爆发等重要机遇,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启动新引擎,助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探索“新基建”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理,提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袁睿  罗锐彬 《时代经贸》2007,5(4X):88-90
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阶段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推动广东省惠东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既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建设实力惠东,打造和谐家园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依托惠东经济普查资料,结合2000年以来的发展态势,解读惠东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的现状、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推动惠东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扶贫工作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一个加大、两个提高”的新要求(“一个目标”,即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一个加大”,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两个提高”,即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为我们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就河北省而言,农村的扶贫开发,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华侨高等教育是中国华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侨生“到“境外生”教育主体的变化使华侨高等教育的内涵扩大,最终导致办学宗旨、办学方针、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等发生变化,这些都使得新时期华侨高等教育具备了有别于过去的一些新特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体系也逐步酝酿形成,正在成为新时期中国华侨教育的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