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前期我国能源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文彦 《经济地理》2000,20(1):7-12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在人均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方式等方面均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今后应通过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尽快改变迄今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全国宏观调控下,各个大的地区应根据其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供需平衡的不平情况与特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拟订有所区别的区域能源战略.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优化能源结构的途径并提出了七个大区的能源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2.
<正> 能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迫在眉睫。日本能源短缺,其解决能源短缺的途径、政策很值得我们借鉴。一、日本节能的途径、政策和成就日本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但其能源的储藏量相当贫乏,除煤炭、水电略多一点外,石油、天然气在世界的比重几乎等于零,故不得不依赖进口,1975年日本以石油为  相似文献   

3.
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生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决定并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对经济发展和城乡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探索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途径,是一个迫切的战略性的问题。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过LMDI改进后的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进行面板聚类分析,发现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波动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影响,中国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出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能源消费地区,这些省份同时也是主要的能源输入地区或能源相对匮乏地区;二类是资源构成较为单一、能源消费量较少的能源输入地区;三类是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能源输入地区;四类是经济欠发达的能源主要输出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绩效与节能减排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排能力有显著影响,而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当前提升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部地区1999~2013年的数据,基于节能潜力视角分析中部地区能源效率,进一步实证研究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中部地区节能潜力较大,需要提高能源效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RD投入对能源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部地区要提升能源效率,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有效性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平  姜晔 《技术经济》2011,30(5):53-58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构建了我国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模型,对2001—2008年我国六大地区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求解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测算了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对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贡献程度;运用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指标分析了低效率的决策单元提高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的瓶颈和途径,为电力部门合理制定能源利用政策提供了相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考虑能源矿产资源承受力的同时,还应该考虑该地区对其依赖程度。然而,两者在数量上的关系如何?文章围绕矿产资源生产及其对GDP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分析了法国电力、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揭示了大型能源企业在工业化中期以来,在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依据经济发展阶段与大企业关系理论和经济与能源关系理论,分析了工业化阶段中能源企业做大做强的客观必然性。结合我国2030年以前社会经济与能源发展呈现的特点,为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发展道路选择提出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以我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为背景,选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能源关联关系视角,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分析各驱动因素在用水量过程中的贡献差异,以期识别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的关键推动力。研究发现影响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用水量变化的因素基本一致,但各省市间存在差别。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量,人口规模促进地区用水量的增加,用水强度、人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强度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水—能源关联度总体上抑制地区用水量增加,人均用水量从逐年分析来看,对用水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有时抑制,有时促进用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早期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众多自然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却没有实现快速经济发展,使"资源诅咒"命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我国民族地区资源分布相对密集,森林资源、农牧业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能源和矿产资源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部分资源富集区凭借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但更多的区域反而陷入产业低级化恶性循环的怪圈。分析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破解"富饶的贫困"悖论以实现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大连民族学院杨玉文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下  相似文献   

12.
蔡鑫磊 《当代经济》2021,(10):46-53
近年来,美国对于能源独立和革新的共识逐渐加深,能源自给率和独立性不断提升,这对于美国能源结构调整、提升利用效率、降低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进口和消费国家,其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经验和政策对于其他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能源政策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以在我国国家能源战略中占重要地位的陕西省为例,揭示陕西省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能源大省产业经济由大变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即科学合理规划能源产业;建立能源多元化供销体系;有效控制能源消费增速;加大区域新型能源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宽松的发展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人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外部发展环境可归纳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环境,即硬环境,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能源、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硬件;另一类是隐性环境,即是指软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为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政策、法制、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使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每年截面数据分析得出各地区的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序,并在此基础上以每年因子综合得分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作为TOPSIS综合评价法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计算出各地区的因子综合得分与理想解的贴近度,以此评价各地区的碳达峰能力。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能源结构与政策驱动导致各地区的碳达峰能力有所差异;(2)碳达峰水平空间差异性明显,表现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快于化石能源丰富地区;(3)率先达峰区域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以及政策驱动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峰值,而处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政策文件缺乏、可再生能源缺乏的地区滞后于规定达峰时限。鉴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政策驱动对碳达峰的关键作用,建议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碳达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山西等能源大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此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压力问题也变得更加严峻.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能源大省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对其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量的定量分析,探讨其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期为其他能源大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有限的,所以能源消耗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对辽宁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对辽宁省能源分布、消耗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统计分析,得出辽宁省经济发展能源依赖程度高,且所依赖的能源绝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辽宁省的经济发展面临发展瓶颈的初步结论。而后利用能源消耗强度指标,选取我国各省份能源消耗强度与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应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能源消耗强度与经济发展的收敛状况,进而分析辽宁省节能潜力,得出如下结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耗强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辽宁省能源消耗强度高、投入与产出比例大,能源利用率低,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挖掘地区节能降耗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区能源效率现状和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效率差异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能源效率差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我国地区能源效率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递减的梯状现象,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能源效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资源禀赋比较丰富的西部内陆省份;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正在拉大而地区内部的能源效率差异则相对收敛;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需求对地区能源效率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就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给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目前我国能源进口地理方向和运输通道较为单一,能源面临各种安全困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后,中国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能源、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我国将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即拓宽能源进口来源和运输途径,增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度和广度,进而提高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存在着较大的地区间差异;考察期内除西部地区呈现出小幅波动上升外,东、中部地区以及全国整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化。(2)影响因素中:农民收入水平、有效灌溉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增加值地区占比、农业科技研发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要素投入规模、财政政策则阻碍了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汤孟飞  陈飞华 《时代经贸》2009,(10):149-150,145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鼓励小水电企业发展对缓解环境压力和能源紧张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能为地区创收致富带来出路,还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当前就业难的困境,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文章从我国小水电企业发展的意义出发,对其成本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成本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