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钱·金教授和莫博涅教授在《蓝海战略》一书中指出,在越来越剧烈的竞争中,企业应摆脱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础就是企业应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的结合战略。然而,  相似文献   

2.
蓝海战略介绍 1、蓝海战略的内涵 红海战略(Red Ocean Strategy)是要么通过价格、要么通过生产从竞争者手中抢夺顾客的战略,其实质是生产力竞争,其理论基石是产业组织经济学。企业在针锋相对的竞争中,相对于竞争者或是成本低廉,或是差异化程度更高,游戏规则是定好的,所要分析的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是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超越或击败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市场空间下更大市场份额,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4.
企业为了寻求生存和发展,往往选择与对手在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中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然而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开创一片无人争抢的“蓝海天空”成为企业的共识。本文阐述了开辟蓝海的必要性,介绍了蓝海战略的内涵和基本分析工具和框架,并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蓝海战略“中国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6,(13):42-45
与波特在《竞争论》中所提出的“在追求差异化与低成本之间作出选择”不同,畅销书《蓝海战略》的作者、欧洲工商学院教授钱·金和莫博涅提出了“蓝海战略”:通过开拓新市场彻底甩开竞争对手,步入无人竞争的领域,这样也可以同步实现差异化与低成本。硬碰硬的竞争令不少企业陷入了血腥的“红海”市场,大家都在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而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持续性的增长——《蓝海战略》这样认为。那么,在市场环境并不乐观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蓝海”在哪里?事实上,在中国市场的许多领域,一些企业在左冲右突之…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一本畅销书叫《蓝海战略》,笔者看后很受启发,回想自己所处的房地产行业。是否有一片末被创造的“蓝海”呢?提到这里,我想先引用书中对蓝海战略的简单介绍。所谓蓝海战略,就是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同质化竞争中,只会打价格竞争力的企业如同抱着炸弹睡觉,永怀生存的警觉与死亡的恐惧,为了“伤敌一千”,常常要“自损八百”。这种流血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市场愈来愈狭窄,公司的获利和成长都越来越萎缩,最终血流成河,成为一片“红海”。《蓝海战略》认为,要打破“红海”宿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运用“蓝海战略”,探索还没有被开发的差异化市场,以及消费者还没被满足的需求,一举超越竞争,开创“无人竞争”的蓝海商机。  相似文献   

8.
解读蓝海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企业普遍通过低成本、差异化等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被称为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传统的“红海战略”(意味着血腥竞争)。该战略对绝大部分竞争者而言是一种零和游戏。针对“红海战略”带来的弊端,2005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金伟灿博士和莫伯尔博士提出了“蓝海战略”理论。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靠扩大需求,做大行业的蛋糕来开拓新领域。蓝海战略的最大贡献,就是提醒企业家不要在自己熟悉的本业与同行进行恶性竞争,而要以“价值创新”的方式开拓还没有人进入的新领域,面前就会出现一片迷人的蓝海。“蓝海战略”的理论出现,…  相似文献   

9.
蓝海战略代表着战略管理领域的范式性转变,即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的转变。 由于蓝海的开创是基于价值创新而不是技术突破,是基于对现有市场现实的重新排序和构建而不是对未来市场的猜想和预测,企业就能够以系统性的、可复制的方式去寻求它:“蓝海”既可以出现在现有产业疆域之外,也可以萌生在现有产业的“红海”之中。  相似文献   

10.
“蓝海”指利用自己优势所获得的市场。相对于“蓝海”来说,“红海”则指已经处于微利竞争的市场。饮料行业的竞争之惨烈是有目共睹的,看似“红海”。危机重重,实则蕴涵了一线生机。如何在浩瀚的“红海”中发现平静的“蓝海”。如何运用营销创新来创造蓝海。如何有效运用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试点市场的概念来切实运作市场?这是华龙冲击饮料市场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仓储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呈现出“蓝海”与“红海”相互交织、混杂的复杂竞争态势。多数传统仓储企业基本处于过度竞争的“红海”,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实现战略突围,驶向“蓝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引言 随着蓝海战略的提出,蓝海和红海并存的理论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如《蓝海战略》的作者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所描述的那样:"市场空间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  相似文献   

13.
竞争战略之父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强调竞争战略,企业通过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或专一化战略,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提出了蓝海战略,鼓励企业敢于冲破血腥竞争的红海,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和市场需求,同时追求机会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是选择红海搏杀,还是选择蓝海战略,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能力和外部环境而定,因为选择红海与蓝海,既与行业紧密相关,又与企业特征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企业普遍通过低成本、差异化等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被称为是以竞争为中心的传统的“红海战略”(意味着血腥竞争)。该战略对绝大部分竞争者而言是一种零和游戏。针对“红海战略”带来的弊端,2005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金伟灿博士和莫伯尔博士提出了“蓝海战略”理论。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靠扩大需求,做大行业的蛋糕来开拓新领域。蓝海战略的最大贡献,就是提醒企业家不要在自己熟悉的本业与同行进行恶性竞争,而要以“价值创新”的方式开拓还没有人进入的新领域,面前就会出现一片迷人的蓝海。  相似文献   

15.
“蓝海战略”是最近被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理念,它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记得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经说过:“企业有利润并不等于具有盈利能力”,这也说明企业开创蓝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蓝海”指利用自己优势所获得的市场,相对于“蓝海”来说,“红海”则指已经微利竞争的市场。饮料行业的竞争之惨烈是有目共睹的,看似“红海”,危机重重,实则蕴涵了一线生机。如何在浩瀚的“红海”中发现平静的“蓝海”?如何运用营销创新来创造蓝海?如何有效运用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试点市场的概念来切实运作市场?是华龙冲击饮料市场成败的关键。华龙与统一合资进入饮料行业终于进入实际运作阶段。饮料行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而且行业垄断基本形成,今天中国饮料的五座大山(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康师傅,统一)十分强势,此时…  相似文献   

17.
蓝海战略理论是由W·钱·金教授和莫博涅教授通过《蓝海战略》一书提出的,在书中他们为企业指出了一条通向未来增长的新路.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把关注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就有可能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从而摆脱"红海"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  相似文献   

18.
蓝海导航     
<正>中国企业对蓝海战略异乎寻常的热衷和追捧,其实是由于同质化“红海”竞争的惨烈形势所迫。做个中国人就得习惯拥挤,在中国做企业也是一样。而蓝海战略,又被一些人尖锐地批评为概念炒作,不切实际。中国企业是在机会主义的市场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7,(2)
战略从原点出发2006年,如果你问那些整装待发的企业家要去哪里,也许你听到的最多的答案是:去寻找蓝海。“蓝海战略”是2006年中国企业界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词。随着《蓝海战略》一书的风行,中国企业家一个个都变得激动起来。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这本书告诉人们除了有竞争激烈、血腥厮杀的“红海”,还有超越竞争、自在遨游的“蓝海”。其实,蓝海真的有那么神秘吗?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实质上这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管理界几乎是老生常谈的颠覆性创新,只不过两位作者抛开原有的概念,使用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它的贡献就在于唤起了企业界对这种创新的极大重视。除了蓝海之外,还有很多企业把细节作为战略执行的重点。细节决定成败。再好的战略都要保证每个细节执行到位。只有战略正确,细节才会有意义,执行才会有意义。如果战略错误,细节再完美也无济于事。所以说,如果企业失败了,最大的可能是战略错了。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企业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与变革,决定着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水平。企业战略竞争力永远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航标”和“灯塔”,并且对企业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经营领域能够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选择。  相似文献   

20.
想要做聪明的老板?先向船长学习吧!驾好你公司这条船,你才能在风雨飘摇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尽管人人都渴望身在蓝海,但市场风云诡谲难测,已拥有蓝海产业、蓝海战略的企业仍时时面临再度卷入红海风暴的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