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法会计法规体系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会计制度与中国的情形相近,其特定的会计法规体系内容,对于我国会计法规建设具有很明显的借鉴价值.通过中法会计法规特点与环境因素的对比思考,可就如何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科技法规体系的框架,形成了由《会计法》为主导,以会计准则为主干,以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它们严重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国睿  马爽张立 《时代经贸》2007,(6Z):147-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科技法规体系的框架,形成了由《会计法》为主导,以会计准则为主干,以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它们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规范是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会计规范体系是由各级管理机构和民间自发形成的会计法规、规章、制度和道德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会计职业道德和尚未正式成文的会计惯例。会计规范体系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法规体系。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既是在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理论上尚待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回顾新中国会计规范建设的历程上,提出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体系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计制度:性质、博弈分析及建设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制度从广义上理解应包括制约会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法律、法规、准则、惯例及单位内部制度。会计制度是一个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我国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制度”,离“纳什均衡”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应全面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从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准则体系、统一会计制度各方面全面着手,形成系统的会计制度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6.
入世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世界贸易组织具有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中国加入WTO以后,必然要求以更加完善的法制作为保障,所以,加入WTO有助于我国加快对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国内有关立法来保证国际协定和条约的顺利实施,保护各方面的利益。可以说,不断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法规建设上的一个突破。但是,在此情况下,有些人就产生了事业单位是否还属于预算会计范畴的疑问,有的人还认为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可以纳入企业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贾增强 《时代经贸》2011,(18):200-200
当前会计人员偏离职业道德、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必须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监督,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铁光 《经济师》2005,(4):211-211,294
文章认为 ,我国现行会计法规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完善 ,以确保会计法规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强化经济管理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红 《生产力研究》2003,(6):276-277,295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分析 ,提出进一步深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应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建立间接型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社会监督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财政部和证监会近期颁布和执行的大量会计规范和监管法规,指出资产和盈利质量是相关会计规范及监管法规关注的焦点。并以2001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依据,考察了资产与盈利会计规范和监管法规的制度约束力。以此为契机,对影响我国会计规范实施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会计规范本身的漏洞及仍未被有效抑制的盈余操纵动机,是造成我国会计规范低效实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宏观的防范治理 1.完善会计法规适应会计的国际化。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市场秩序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要不断的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法规体系,加快会计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违反法规应处罚的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会计法规和财政制度。同时,应就我国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以及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我国会计在国际化的变化中抓住时机,明确方向。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个具体事例是以公允价值为主要特征的相关准则的颁布与调整。1998年6月,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财政部出台了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和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希望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确认的基准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成熟,具有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特征,某些领域仍缺乏较大范围的公开、活跃的市场。这时,公允价值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给企业留下相当的利润操纵空间。结果,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上述准则大肆操纵利润。基于上述情况,2001年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对以上两项具体准则中以公允价值进行确认与计量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有效的抑制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恶化,这次改革充分体现了会计要素的质量特征,保证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客观真实性,并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定进行了修正,增强了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叶晓玲 《经济师》2003,(3):184-185
加入WTO后 ,对我国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文章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会计法规体系、会计信息化、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与国际会计的差距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会计政策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会计实务规范的可选择空间,通常体现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与宏观会计政策相对应的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它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区域内(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其他法规等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根据企业的目标,会计人员的偏好,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已不适应于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进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应确立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企业计制度在内的多层次的会计法规体系;实行会计人员管理权力下放和政治业务考核权力集中;建立会计人员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会计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会计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监督的不断加强;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会计信息监管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在惩戒措施方面的法制建设上存在不足。 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在运行中缺乏惩戒措施对法规体系的支持,惩处力度不够,并且过分倚重行政责任形式。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对会计违规行为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责任,较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强化经济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尚存在忽视表外信息、不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等问题。其对策是: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对传统财务报表进行科学调整,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与研究,在提高会计专业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验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正当行使的职权,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