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公开发表,标志着中国选择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新世纪发展的基本纲领。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仅要选择新的发展道路、新的发展模式,而且还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树立新的发展观念。这种新的发展观念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树立有限性发展观念在传统的发展看来,经济的增长和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是没有限度的。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就是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与困境之中。面对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2.
王巍  史军 《黑河学刊》2009,(6):51-53
在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中,环境危机表面上看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其实质则是人类被欲望所奴役、被自我所迷恋、被物质所异化的结果。人性问题得不到改善,环境危机就无法根除。环境危机的深层意蕴表达的是人在自然界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因此环境危机实质上映射出的是人性的危机。人性陷入危机的原因则是现代性将人的“欲望”合理化为人的本质,使人成为欲望的奴隶,被自我所迷恋,并造成人的全面异化。  相似文献   

3.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09,(15):32-33
当前,人类面临着三重危机,除短期的金融危机外.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是人类长期发展共同面对的两个更为严重的危机。金融危机可以靠短期的经济刺激得以平复和修正。但是,由于大量碳基能源的消耗,而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的持续性退化则不能通过政策刺激来消除.人类走出危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发展既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基能源消耗脱钩,又能实现绿色复苏的低碳经济就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而碳金融正在推动低碳经济时代加速到来。  相似文献   

4.
粮食政治     
全球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潜在生产能力更是绰绰有余,人类却面临着3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有8亿多人挨饿,近亿人面临死亡威胁,3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和因之发生的社会政治动荡。 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称“这是一场人为的危机,这是一场由利益分配和再分配导致的危机”。“经济创造财富。政治分配财富”——政治经济学这一基本要义诠释了这场危机在实质: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人类发展危机的一种映射,而要解决这种危机就必须解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对矛盾.眼下的全球变暖问题就是一个威胁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发展低碳经济,目的就是要将环境与经济统一起来,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此,治理理论提供了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合作的低碳发展路径,其主旨就是要立足于国家的发展阶段,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责任,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建立一种低碳治理.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  相似文献   

7.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质和文化服务。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文明。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按照传统发展模式,人类的物质需求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的承载极限,自然环境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退化。人有三个家:家庭、国家和地缘;如失去家庭,生活就将无依无靠;如失去国家,生活就将四处漂泊;如失去地球,生活就将不复存在;所以,我爱我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有些时候,提高小家庭生活水平的需要,会与大家庭地球环境的需要发生冲突,特别是过去三百年间冲突在加剧。显然,世界现代化,既需要我们用知识促进发展,也需要我们用智慧协调关系。人类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事实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客观存在,并在不断演化,只是我们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它。到今天,人类已经拥有毁灭地球的强大能力,而地球却越来越不堪人类的重负。我们不能漠然对待,也不能心存侥幸,而应该科学地和人道地对待地球,理性在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模式时,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飞舞,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在早期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以及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较强,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凸显。但是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静的自净能力削弱乃至丧失,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越发突出。这是不考虑环境代价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坐标方位杨延虎人类在寻求发展过程中演出了无数的悲喜剧。西方的经济增长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却面临着资源、能源、环境等全球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严重挑战;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上直起了腰杆子,遇到的却是贫穷和西方国家已...  相似文献   

10.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许多专家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众多国家积极进行生态城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资本主义危机引发了关于未来全球经济与制度安排的必要讨论.建立在经济增长趋势研判和单纯经济数字基础上的投资模式忽视了事情的另一面:经济并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全部.金融危机表明,人类社会还存在道德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这场危机的解决方法也不应限于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到威胁的今天,不少人认为,“人类未来的出路在海洋”。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能源匮乏、健康安全、粮食危机等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挑战,各个国家都在抢抓创新这把利器来应对这些危机。了解发达国家的创新举措,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调整思维,寻找应对危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何验 《科学决策》2007,(4):29-30
凡是有人的地方便有私欲和腐败,而对于腐败我们却显得极其矛盾。义愤填膺者认为腐败使人道德堕落,国家肌体受损。前美国财长萨莫斯在亚洲危机后就猛烈抨击亚洲的裙带资本主义,认为大多数银行危机背后都隐藏着欺诈和权力滥用,并常常伴有大量的犯罪活动,腐败打消了企业的积极性,模糊了产权,同时维持了既得利益者高高在上的地位,最终将威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轨国家人民福利方面的基本变化表明 ,经济发展业绩与收入水平和人民福利息息相关 ,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但人类社会发展并不随经济增长而自动地水涨船高 ,因为把经济增长转化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一系列条件 ,包括经济社会体制、经济增长模式、社会政策等。转轨国家需要调整发展思路 ,增强政府在人类社会发展领域中的作用 ,特别要采取切实措施 ,认真解决贫富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德国之声9月7日】中国国家领导人最近承认,中国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仍然达到10.4%,但是国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今年1月,中国就遇到雪灾的严重挑战,5月份又遭遇导致8万多人死亡的大地震。要解决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就必须制定科学的发展政策。给人透露的信息是,中国将告别以前不计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策着眼于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产业》2011,(11):13-14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金融震荡、增长下滑等许多现实矛盾。这种表象的背后,揭示出一些国家存在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更暴露出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人类也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相似文献   

18.
《科学决策》2005,(4):8-9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环境污染是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其中,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资源危机所导致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针对这一问题,在“两会”上,民盟中央认为,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整体危机应急管理中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课题,也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爆发三年后的今天,危机的阴霾似乎并未散去。全球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实体经济也因此受到波及,世界各国都在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而担忧。担忧之余,却让人们认清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今后经济领域的发展需要更多关注如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质量的增长,已经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并未终结的“东亚模式”——略论“东亚模式”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西方的许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对危机的起因发表了大量的评论。许多评论的焦点都是所谓的“东亚模式”的缺陷问题。大多数的评论认为“东亚模式”存在制度上的根本问题,若不从根本上改变“东亚模式”制度,危机就不可能消除。美国学界及政界官员甚至一再宣称,亚洲高增长时代已告终结,东亚奇迹已一去不复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已战胜了东亚资本主义模式。东亚要想排除危机,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模仿美国人的优越方式,并且臣眼于美国的霸权地位。[1]东亚危机至今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