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二、区域外贸运行合理化的目标与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外贸区域运行机制之所以存在着上述问题,既有外贸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原因,还有存量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它们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外贸区域运行机制。但归根结底,是由于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此次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趋势;其次重点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从宏观环境、外贸环境和微观层面三个角度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分析;最后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善外贸环境、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完善配套机制和资源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新外贸体制应是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的混合体制,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的实施与完善需经历8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3年,继续完善现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8年,新体制的框架设计与实施;第三阶段,1999年以后,新型外贸体制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汪素芹 《财贸研究》1992,3(4):34-36
<正> 1991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历史性突破,在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上,取消出口补贴,使外贸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新一轮外贸体制实行及目标的实现,还需要综合配套的外部环境,而价格问题是外贸体制问题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外贸体制的实施成效。因此本文就外贸体制改革与价格体系改革的关系作一粗浅探讨。一、外贸体制改革呼唤并推动着价格体系的改革外贸新体制实施的一年多来,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现在的价格体系已成为制约外贸体制运行与改革深化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方面。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与国际规则接轨、完善透明的外贸体制,但与之相联系的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体制问题。例如,地方片面追求外贸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政绩观,忽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轻视环境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实现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外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建立,政府的宏观调控带有浓厚的传统体制色彩。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国际规范及我国特色的外贸体制,必须塑造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外贸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体制的变迁 ,是我国外贸体制逐步自由化的过程。然而 ,现行外贸体制仍与WTO规则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加入WTO后 ,外贸能否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归于今后外贸体制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建立效益型的外贸体制,是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以往的速度型外贸体制下,企业资金越紧张,积压资金越严重;成交越多,履约率越低;出口额越大,结汇率和经济效益越差,等等.本文对如何建立效益型的外贸体制,提出了五项关键措施,特别强调要建立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机制,加强工贸结合,形成整体效益优势,切实保障外贸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相似文献   

9.
<正>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中的主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外贸体制已相应作了重大调整。目前,我国的外贸体制基本完成了简政放权,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多部门、多渠道、多层次的外贸经营。出口  相似文献   

10.
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二元结构是我国外贸体制转换时期的显著特征。现阶段的出口过度竞争是由出口企业经营战略失误、行业协调约束机制缺失、政府外贸竞争政策目标偏差和外贸行业产业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出口过度竞争行为有赖于调整出口企业经营策略,强化行业协调约束机制和修正外贸竞争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七五”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的重要阶段。在外贸体制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与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套以及外贸体制改革自身配套两个问题。经贸部部长助理沈觉人的专文就此作了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曹健 《北方经贸》2004,(3):115-116
行政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二元结构是我国外贸体制转换时期的显著特征。现阶段的出口过度竞争是由出口企业经营战略失误、行业协调约束机制缺失、政府外贸竞争政策目标偏差和外贸行业产业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纠正出口过度竞争行为有赖于调整出口企业经营策略、强化行业协调约束机制和修正外贸竞争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外贸调节机制问题是迄今为止外贸改革理论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外贸商品经济体制是需求约束型,即主要借助市场需求推动外贸经济的发展。传统外贸体制是资源约束型,即按照国家对资源的分配,来推动外贸经济的发展。在模式转换过程中,外贸调节(平衡)运行机制改革遇到了“向市场机制过渡的复杂性”问题。市场机制作用在逻辑上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贸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整体的两个相互制约的有机组成部分。外贸发展要求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外贸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不断促进外贸事业的顺利发展。一、90年代我国外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正在继续向前推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以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外贸体制,这是不少同志都在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从1979年开始,外贸体制围绕着简政放权、调动企业积极性和增加出口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地方和一些部  相似文献   

16.
<正> 苏联和东欧各国从六十年代中期先后实行经济管理体制包括对外贸体制的改革。本文仅就外贸体制改革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苏联、东欧各国整个经济体制包括外贸体制的改革,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外部原因,即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另一是内部原因,即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提高经济效率的要求,这是改革的主要原因。苏联、东欧各国传统的外贸体制是中央集权制,其主要特征是国家对外贸实行垄  相似文献   

17.
朝向依法登记制度的过渡——关于放开外贸经营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 革,力争在“九五”末期建立起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贸易惯例所规范的外贸体制接轨的自由贸易制度,将成为未来5年期间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首要目标之一。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实现外贸经营由现行的审批制向依法登记制的过渡,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参加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与积极发展多边贸易关系的客观要求愈益迫切,放开外贸经营权的问题业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8.
民主德国外贸体制的改革是在全国建立联合企业的基础上实现的。外贸体制改革的过程是联合企业与外贸公司之间关系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是工贸结合、产销结合不断完善的过程。一、外贸体制演变的过程 (一)1949年—1958年。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民德也是按照苏联的模式,按经营的商品范围建立外贸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全国的对外贸易。这一时期,民德建立了自己的外贸系统。  相似文献   

19.
外贸计划管理包括宏观计划管理和微观计划管理两个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组成部份。外贸宏观计划管理是指国家对全国外贸经济活动的总体的计划管理。外贸微观计划管理是指各类外贸企业及其经营进出口商品的计划管理。由于我国原有外贸计划体制存在着国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指令性计划比重过大,企业缺乏计划权和经营自主权等弊病,因而造成外贸宏观计划管理有时失控,微观计划管理长期薄弱的局面,致使两者都未能很好地发挥有效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优越性。对原有外贸计划体制,对外经济贸易部根据我国计划体制改革的原则精神和在外贸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及进出口代理制的基础上已作出改革的原则规定。改革外贸计划体制的实质,就在于要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91年1月1日起,国家对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国家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联合统一对外的轨道。在外贸新体制下,汇率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杠杆调节作用,而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实行对外公布的外汇牌价和国内外汇调剂市场汇价双轨运行体系。这种汇率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新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