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廷琦 《乡镇经济》2001,(11):29-30
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走出了一条“技术能人+农技协会+产业化”的新路子,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泰安市各级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市呈现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农民得到实惠增多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加340元,增长10.1%,创多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定边十大举措助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定边县坚持把发展老区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力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在全县大力实施农业十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农业科学发展,自2003年开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科技厅、农业厅联手向全区广大农村下派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广大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热心服务三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07年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8.9元,比上年增长11%;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宝鸡市供销社把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供销社的战略任务和改革方向,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供销社形成的“五大载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市场、村级综合服务站)优势,引导农民进市场,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探索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新途径,使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框架初步形成。培育发展龙头企业14户,创建各类专业合作社121个,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470个。推销农副产品2.3亿元,带动农户11.3万户,占全市产业化经营比重的29.3%,帮助入社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8元,推动了全市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供销社经济效益的提高,全系统在2002年盈利145.3万元的基础上,今年  相似文献   

6.
为不断适应农村新形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迁西县以解放群众思想为先导,靠培植大户、典型带动、强化服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农民从板栗、安梨栽植,网箱鱼、小尾寒羊养殖,栗蘑栽培、玉米制种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中获得纯收入3亿元,全占县农村经济纯收入的21%,人均从主导产业中获得收入近千元。  相似文献   

7.
拥有百万人口的典型农业大县庐江县,2004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农民增收当作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农业经济成为去年该县最大经济亮点,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县农业总值(90年不变价)15.5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2571元,增长13.6%,是1997年以来首次两位数增长,创历史新高。总结该县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八项:  相似文献   

8.
前三季度,安徽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惠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把经济危机对农民收入影响降到最低。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3100户农户抽样调查,前三季度,安徽农民现金收入人均4000.75元,同比增加372.75元,增长103%;现金支出人均3576.85元,同比增加334.45元,增长10.3%.  相似文献   

9.
一、农民增收的难点 察右前旗总人口2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6万人。“十五”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末的1976元增加到3101元,纯增1125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9.4%,虽然“十五”期间我旗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周边旗县及农业大省相比,增幅明显趋缓,农民增收呈现出爬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情省力》2007,(4):23-24
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午季粮油丰产丰收,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随着我省对外出务工农民培训力度加大,农民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农民务工收入增长较快,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3100户农户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民现金收入人均为2009.67元,首次超过二千元,同比增加309.78元,增长18.2%,农民现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明确指出:“农业和农村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供销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重视和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农民就得到利益,忽视削弱供销合作社,农业、农村、农民就受到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供销合作社的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应当看到,在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供销社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方面具有独特  相似文献   

12.
《唐山经济》2005,(2):41-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遵化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来抓,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收到了显成效。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59元,比1年增长10.7%,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四化建设的需要 ,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问题。当前正处世纪之交 ,彻底消除农村贫困、带领农民奔小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是我们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信丰是个农业大县 ,农业人口有56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信丰的农村经济获得了全面高速发展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八十年代我县农民纯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温饱。但进入九十年代后期 ,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新旧经济体制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乡镇》2006,(3):32-35
进入新世纪,惠东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为基础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以县城和中心镇、专业镇及特色镇建设为龙头的城市化步伐提速,以发展特色农业和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地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民得到了实惠。尤其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惠东县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116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7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41.6%和21,5%。但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农民培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新农村,在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的前提下,关键是发动农村的主体--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因此,培养新型农民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新型农民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自立意识、合作精神、法制观念和创业本领,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新型农民的培养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而农村小康的核心又是农民增收问题。长期以来,农业效率不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低下,农业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步伐,农业大而不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民增收的现状,提出农民增收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士才 《特区经济》2008,(12):43-44
江苏省在"两个率先"战略指引下,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强了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加快了农民富裕的步伐,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已经开始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农民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农村土地的集中化和规模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扶持这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入手,围绕农村农业环境的优化、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过渡和职业农民的培育等方面,探讨法律如何保障农民职业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重庆市农村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重庆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的决议,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凋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有效抵御动物疫情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2005年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9.3元,增加298.9元,同比增长11.9%;农村经济总量1110亿元,增长9.7%;农业增加值463.5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1168.2万吨,增产23.6万吨,增长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