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编制可以反映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给出了包括劳动质量改善在内的劳动投入增长,同时明确了单纯从业人数增长和劳动质量改善在劳动投入增长中的相对重要性。本文通过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劳动质量改善的源泉。主要结论有,1982—2000年期间,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8%,而考虑劳动质量改善之后的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高达3.23%。二者之差为劳动质量改善对劳动投入的贡献,其贡献度超过44%。分区间看,劳动质量改善对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由1982—1987年间的21%上升到1995—2000年的68%。劳动质量改善的源泉主要来自于整体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以及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宏观经济课题组 《经济》2000,(2)
●1999年,“平稳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增长初步测算为7.1%。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微观机制仍未激活,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矛盾依然突出。 ●2000年应抓好四个关键:努力增加社会需求;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抓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城市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转型绩效分析:1992—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转型实现程度的视角出发,设计指标体系,采用指标区间评分,纵向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来评价中国经济转型绩效.研究结果显示,在1992-2006这一期间,中国经济转型绩效是优异的,且转型已进入了后期阶段.但转型的基础并不稳固,今后仍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因此需要在目前转型基础上,着重解决失衡问题,全面推动其它层次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进入世纪之交的2000年以来,我国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政府所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见成效,需求稳步回升,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提高,外贸形势喜人,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积极变化。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关系到今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取向,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采用多种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0年—200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薛伟贤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1,(4)
一、概况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91—1992年的计划和预算经1990年9月大会审查批准,并予以正式公布。其计划预算分为:1.核动力和燃料循环,2.核应用,3.核安全和辐射防护,4.核安全保障等4个活动计划。分属于这四个主计划的共有53个分计划和203个项目,总计预算为1991年合1.77亿美元,1992年合1.854亿美 相似文献
6.
7.
8.
当前中国正在讨论十二五规划,在中国经济结构将进行巨大转型和调整之际,我们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的方案成为最重大的课题,回顾我们的先辈是如何研究和设计发展方案或许值得参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西方智库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这本书,书中讨论了世界能源的供应、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态的破坏等情况,认为世界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极限,至本世纪末或下一个世纪初,总的发展就会停下来,经济就会萎缩。后来这个报告的内容有所修正,但总体讲,对世界持续发展前景的估计还是相当悲观的。 相似文献
9.
霍亦仪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6,(2):4-6
1992—1995年是英国科技政策成就辉煌卓越的四年,四年来英国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是未来英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英国科技政策发展历史长河的里程碑。1992年4月英国大选,梅杰当选首相,即任命兰开斯特郡大臣威廉·沃尔德格雷伍负责科技事务,并设立科学技术办公室(OST),由首席科技顾问任办公室主任。自此科技办公室在威廉·沃尔德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5-10
2000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将超过1999年而预计增长7.95%,从而1999年将构成中国增长型经济周期拐点,中国经济循环从2000年起进入本次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1992-201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本文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测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并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内我国农业GTFP年均增长与TFP基本相同;分解分析表明,我国农业GTFP和TFP的增长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降低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的效果,纳入环境要素后技术效率的下降趋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趋势都有所放缓。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GTFP年均增幅高于其TFP,中部地区二者基本相等,西部地区前者年均增幅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18.
应展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4):49-55
对1992-2006年中国金融中介存量比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中银行信贷的高度垄断地位被逐渐削弱,但仍表现出高度依赖银行体系的贷款状况;而政府外部融资的来源则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市场中介融资已经成为政府融资最主要的来源,并由此导致金融中介在政府外部融资中的地位不降反升。此外,尽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有了长足发展,但从相对资金融通的视角着眼,它还远远无法和银行抗衡。制约变迁约束下各部门经济行为的变化对融资机制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国由于1997年的外汇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经济增长率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设备投资的回升,进口贸易的增长率高于出口贸易额的增长率,贸易收支顺差额从1998年的390亿美元减少到1999年的239亿美元,预计2000年还将会有进一步的减少。韩国对日本的贸易收支逆差额则从1998年的46亿美元增大到1999年的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以来,国有部门在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有了大幅度下降,但在持有本地城市户口的居民中,国有部门就业的比重一直比较高.我们把职工在国有部门就业分解为两方面选择的结果,一个是职工对国有部门的偏好,另一个是国有部门的准入.使用1988年到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6省的数据,我们联立地估计了这两方面的行为.估计结果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居民对国有部门的偏好有所降低,但是平均而言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国有部门的准入限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定程度的放松,虽然在90年代中期职工大规模下岗期间,这种趋势有些反复,但是下岗高峰期过后,国有部门叉放松了准入.在90年代初期国有部门就业比例的上升,主要是国有部门准入放松的结果;在90年代后期国有部门就业比例的下降,则主要是居民对国有部门偏好有所下降的结果.进一步地对工资部门差别的分析,发现国有部门的工资持续地高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90年代城镇居民与国有部门之间粘连的原因.该文的发现说明,降低国有部门的工资升水,可以使国有部门的改革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