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无论规模的大小、目的的强弱、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事件营销都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具。要想让媒体说你想说的话,首先要了解媒体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企业要从媒体的需求出发,从自己的企业中挖掘出符合媒体需求的素材。好的媒体通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企业面对的问题是找到媒体后说什么以及媒体关注的新闻点。  相似文献   

2.
包装与包容     
新世纪伊始,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精心包装自己,以冀在新的历史舞台上展现亮点、提升豪气。然而你可曾想过,面对世界风起云涌的竞争潮流,该以何种心态看待外面世界的精采 ?  固然,倘若禁锢在狭小的圈子里,是什么也不必担心的,无论怎么“夜郎自大”、孤芳自赏也不会有人与之争执的。但在开放既久乃至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的今天,若还一味妄言狂语、目空一切就难免叫人生疑。比如你的技术、实力、服务明明不如人,还能妄称“第一”和“之最”么 ?比如你的产品明明遭冷遇,而人家的正走红,你还有心思“笑人之无,妒人之有”…  相似文献   

3.
袁剑 《董事会》2007,(1):4-4
如果你翻书,文化的解释之多可能让你不甚其烦。人人口中皆曰“文化”,但人人心中对文化的理解则可能各持一端,想说的并不是一件事情,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在我看来,最恰切的文化定义或许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环境的陶养之下所形成的特定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如此定义,于是才会有所谓诸如楚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之分殊、区隔。也只有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区别之下,文化才可以被辨认、被识别,进而具有被迫索、被研究的意义。进而言之,文化可以被描述为,特定人群在特定环境之下所呈现出的一种集体的理性计算结果。这种理性计算的结果“化”为个人之思维、  相似文献   

4.
江燕 《武钢政工》2010,(7):39-40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一年多,个中感受,苦乐参半。苦是长期坚守、甘于寂寞、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之苦;乐是顺利完稿、享受过程、媒体发稿、收获肯定之乐。宣传工作主要同文字打交道.所谓“文章大小皆有道”,个人以为为文与习武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文者,  相似文献   

5.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3,(9):94-103
3月9日这一天,中国车市有两款车上市。 有媒体人去了福建参加东风雪铁龙C5的上市活动,也有媒体人参加了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的一汽大众新捷达上市会。当天去福建的媒体人中有人在微博上发言说:“两款车同一天上市,相当于是车市中的法德之战。”  相似文献   

6.
观点     
社交媒体就像个噩梦"社会化媒体不是一个讲故事的好地方,做营销的人还在学习如何使用、掌控它。因为在社会化媒体上发布东西之后,其他人会反驳你或者说坏话。它更多的是假设,而不是现实。传统媒体有这个优势,你可以好好讲故事,不被打断。使用社交媒体人常常喜欢讲述自己的生活、朋友,而不是产品,所以我认为社交媒体不是很好的营销工具,现在将它作为营销平台我觉得为之过早。我个人不喜欢它,它就像个噩梦""企业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这样评价社交媒体之于营销平台的意义,他甚至从不用Facebook和Twitter。  相似文献   

7.
家有仙车     
家有仙车赵欣虎儿,是我的大学好友,那种极泼辣又极粗扩的女孩儿,自诩虎儿,此乃取“虎妞”点虎气,而内心却是蛮内秀蛮纤柔的。一日,电话铃声大作,虎儿那方告之:“我老公买了辆车,有空儿出来兜风。”“真的,你够款的,多少钱?”“八千!”电话挂断,一时间如坠五...  相似文献   

8.
拴马的栅栏     
国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情况,并关心地询问养马人:“马棚里的大小诸事中,你觉得哪一件最难?”养马人答道:“依我之见,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最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杂。你若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曲木之后再加曲木,笔直的木料就难以启用。反之,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七了。”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些媒体在狠打进口豪车“价格注水”——有的媒体用了“价格垄断”的提法,据我了解,这个行业并没有哪个厂家或品牌取得了市场垄断的地位,所以价格垄断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进口豪车价格虚高的确是个问题,值得揭露,但是窃以为大不必喊打因为进口豪车价格虽然注了水,但那是公开的,摆明的,一没有欺骗消费者,二也没有伤害到同行——好像只有搞低价倾销才会伤害到同行嘛本应卖l㈨万元的车,人家190万元能卖出去,甚至还要加价,只能说明两件事,一是人家会卖,二是买的人傻缺这两样,似乎都不是媒体应该打击的“别那么傻缺了,醒醒吧”——呼吁呼吁够了  相似文献   

10.
《现代班组》2011,(9):20-20
不少人与陌生人交谈时会紧张,感觉难以揣测对方心思。这时候,也许你需要一副“社交X光”眼镜,帮你看透对方真正想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制出这样一副能“看透”人心的眼镜。镜框上装有米粒大小的内置摄像机,  相似文献   

11.
有一些人和一些企业,绝对值得人们仰慕,他们能在背负各种压力的状态下保持前行。行业中常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舆论有时比子弹更厉害,一顿批判,足以让人伤痕累累;一顿褒扬,又能让你风度翩翩。批判并非真理,但要兼听则明,比如对于同和进军主机的争议,好在崔桂生够强大,但作出该抉择的主要原因是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同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谈论管理,时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仿佛雾里看花;而中国人经营企业,也常常在短期内盛极而衰,似有乐极生悲之感。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人思考管理的逻辑起点是“人”,崇尚个人威信,忽视对组织及其行为的理性认识,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钝。要走出这些误区,应该理性感悟以下几重关系。这里强调“感悟”而非“把握”,是因为管理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品位——这个词该扔掉 品位从字面上理解是一种等级标准,东西有上中下品之分,人有品行修养的高低。可是在社会上一些人嘴里,品位这个司已经成了不同阶层不同环境的人们互相攻击的武器。买东西一定要买名牌——俗;你买不起名牌——没品位;买东西只买贵的——没文化;你有文化,可买不起——穷  相似文献   

14.
当桌上的台历翻过最后一页,才知道这一年真的过去了。时间越过越快,这种感觉不仅和年龄有关,也和对事物的专注程度成正比。对于周刊的记者而言,2014年真可以说是飞逝的一年。全身心的投入,不仅够忙碌、够充实,也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4,(33):32-35
如果你够认真,那么参加每一次车企活动也可以可能拍到独家照片。至少这样的照片能保证不会主办方统一发来照片撞车。我这里认为的独家照片,是指大家都在场,包括“官方摄影”也在场的情况下,一起面对相同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只有你一个人拍到了最富有新闻元素,又在构图和人物表情、人际关系上丰满、独到,且极具新闻(指该活动)价值的照片。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网状社会里,只要你的发声够快、音量够大、音质够独特,就能吸引广泛的注意力,你的声音就会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相似文献   

17.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2,(14):24-30
当丰田章男、戈恩、马尔乔内等国际汽车巨子与许许多多肩扛大小摄像机或背有长短镜头照相机的中外媒体人,一起步行几公里才能进入北京车展展场时。他们会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4,(18):74-76
前些日子有同行发微博说:“传统媒体还没死,自媒体就已经烂大街了”。 还有同行在微信上说:“自媒体火了,火到这个概念已经混沌不清。一个人开个公众账号叫自媒体,一堆人开一个也叫自媒体。一个公司开一个,还叫自媒体。”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啤酒世界闻名,德国人能喝啤酒在中国几乎也是家喻户晓。其实除了啤酒之外,各种饮料在德国的销售量也很大。不管是在家还是出门,德国人都会准备好许多饮料。周末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饮料都是成箱成捆地往家搬,至少要够一个星期用。去餐馆吃饭不喝酒的人肯定要点饮料。这里的饮料也是五花八门,原料由各种各样的水果或它们的混合体组成,当然也不乏象可乐等配成的饮料。既然有这么多的饮料,其包装肯定也是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看看德国的饮料都是怎样包装的。  相似文献   

20.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4,(33):76-81
“你从远方来,来看大连的这片海,你说这是海的深情,像爱人的胸怀,你从远方来,来看大连这片海,你说这是海的蔚蓝,也是你对我的爱”。那天奇瑞艾瑞泽3项目总监顾光,在向前来大连试驾艾瑞泽3的杂志媒体朋友介绍车时,朗诵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