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有边江林场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乡双安村,1980年建场,经营总面积4306hm2,林木蓄积量42.7万m3,公益林占53%,“九五”期间年采伐限额6000m3。林场现有职工61人,拥有两个厂房、设备比较简陋的小型木材加工厂,每年向场交利润不过2万元,原木生产是林场的主要经济来源。单一的产品结构严重制约着林场经济发展。为扭转“独木支撑”的经济局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1994年以来,林场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山上抓基地,山下搞加工,生产、加工、销…  相似文献   

2.
吕翀 《浙江林业》2014,(5):16-17
浦江是浙江中部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林区县,林地面积10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42%。20世纪90年代,通过林地流转,浦江香榧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全省领先的香榧新兴产业基地。但近年来,浦江遭遇了一边是大量可开发的林地闲置在山上,一边是工商资本急于想经营林地而“无门”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2012年,浦江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在全省率先开展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决定。改革有风险,但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改革更会带来红利。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组建林地股份制合作社14家,参股农户1022户,累计参股林地面积约1.11万亩,经公开招标流转林地8102亩,与8家工商企业合作开发,合同期内预期分红可超过6亿元。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霍山县林业局坚持“一手抓服务,一手抓产业”的发展方针,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找市场的“链条”式林业工业在短短的五年内发展势头强劲,产值由1992年的216万元增至1998年的1.1亿元,6年翻了5番多。1998年,已实现利税10005元,连续三天跻身安徽省林业系统“十强县(市)林业局”先烈。1.积极创办绿色实体林业局立足行业和技术优势,转变经营观急,放下观树的斧头,扛起相村的锄头,甚民投入孤万元资盖,积极创建林场,兴对\“绿色主业”。经过6迁的努力,县木付息公司、24个乡镇林业班等事应通过租赁、承国、联营、台作着…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拿大林地产权制度及森林经营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林地产权制度、公有林及私有林的森林经营制度及相关政策,并对中国的林地改革提出了建议。认为国家要集中精力于资源管护,将资源管护和产品加工彻底分离;集体林区要进一步理顺、稳定产权关系,减少行政干预,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一、先从“支柱”、“支不住”说起回顾起来,综合经营作为“支柱”的提出,是在水利产业处于严重困境的情况下所想的一条出路,因而在水利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激烈争论。当时赞成的虽然不少,但比较多的还是这些说法:一曰水利工作“没猴耍”了,又变个新“把戏”;二曰“不务正业”,认为丢了水利老行规,搞综合经营是“离经叛道”;三曰“权宜之计”,认为水利职工没事干了,要自讨饭吃;四曰把麦杆当柱子,认为不成材,支不住,等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基于辽宁省30个村庄270个农户703个地块调查数据,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揭示林地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从林农特征看,家庭劳动力投入占比能显著提高林地经营效率,而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联户均未发挥显著作用。从地块特征看,林地流转未能发挥其正效应,离家、离公路越近的林地其经营效率越高,公益林的经营效率远低于商品林。从自然特性看,坡度、灾害对经营效率有负向作用,灌溉为正向作用,但均不显著。从产权安全性看,产权证、经营期限、土地权利系数均有正向作用,但都不能有效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从政策扶持看,森林保险对林地经营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补贴未起到显著作用,其中无补贴的林地经营效率高于有补贴的林地。研究结论:重视微观地块林农特征、地块特征、自然特性、产权安全性、政策补贴,对促进林地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林业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家庭主要劳动成员就业形态的分析对农户进行分类,采用四川省雅安市农户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经营行为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影响农户林地技术效率的外生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经营结构、投入产出、技术效率都存在差异,男女共同从事林业生产农户的林地技术效率最高;第二,林业主要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技术培训、从事林业生产的年限、家庭劳动力数量对林地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外出务工对林地技术效率具有负向作用,农户类型对林地技术效率影响显著;第三,林地质量和距离农户家的距离对林地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林地地块数对林地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因此,得到政策启示:男女共同从事林业生产农户占据未来西部地区林地经营主体重要的位置;农户兼业化和从事林业生产的“半工半林、男工女林”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8.
实施以农养林战略,对森工特困企业冲出低谷、走上振兴具有特殊意义。具体作法是: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解危创业为中心,以熟化速生丰产林用地为重点,以推行委托经营搞活林场(所)为手段,通过定向、定点改革试验,分片、分块农林开发,促进“三个转变”,推进“四个大上”,实现“五个突破”。三个转变:由以木为主的单纯林业经济向林、农、科、工贸综合经营的复合经济转变;由封闭型经营向联合开发引资合作的外向型转变;由单纯林场格局向林场套农场格局转变。四个大上:农业生产(含五荒开发、非木加工)大上;培育速生丰产林大上;木片生产大上;非国有经济大上。五个突破:在加快管理体制改革上搞突破;在分户承包经营上搞突破;在搞活林场(所)上搞突破;在委托经营上搞突破;在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上搞突破.  相似文献   

9.
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新源林场 ,是在国家林业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历史时期 ,为使林场尽快走出绝境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一、“穷则思变”———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建园的背景1997年以前 ,新源林场是一个每年有 2 85 0 0立方米木材采伐任务 ,年收入 15 0 0万元的森工企业。 1998、1999两年 ,木材采伐量锐减到 5 0 0 0立方米 ,全场 46 1名职工 (不含退休工人 ) ,6 0 %成为了富余人员 ,面临着下岗的威胁。企业要生存 ,且要发展 ,职工要生活 ,场党委经过多次讨论研究 ,并经多方论证 ,果断做了决策 :以乌拉斯…  相似文献   

10.
莱芜市供销社靠开发盘活社有资产,实现供销社二次创业。5年来,累计开发资产13万平方米,增加固定资产1.2亿元,年增效益1500万元。通过资产开发,开启了闲置半闲置的资产,开拓了城乡市场经济,解决了职工有活干、有饭吃、有房住等热点难点问题,使供销社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向资产开发要出路 199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时,面临的是企业效益下滑,下岗职工增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经过探索论证,新班子提出了“单项经营保吃饭,改革改制促发展,资产开发保长远”的经营思路,决心将曾被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我国西部地区受各种因素制约 ,人力资源十分有限 ,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进步。因此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就成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变得愈益紧迫,愈为世人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1994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文章,认为从长期看,中国进口粮食的需求将远远超过粮食出口国的生产能力。2030年,当中国达到人口峰值16亿时,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环境恶化造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中国粮食产量将下降到2-63亿吨。如果届时人均消费粮食300公斤,有2-61亿吨的缺口;人均消费350公斤…  相似文献   

13.
14.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梯度理论被引入我国总体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中,梯度推移理论的认为: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首先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依次向处于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地区推移,最后,就可以逐步缩小地区问的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在荒漠或自然绿洲中,人们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种植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聚集人口,逐渐建立和发展了人工绿洲。本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可知,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保护发展观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然保护区的多种功能产生了多种价值。各利益群体的不同价值取向是形成自然保护区不同的保护发展观的根源。因此 ,我们必须因势利导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而树立正确的保护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理论背景下,经济转型期,地质公园面临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为使地质公园所在区域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地质公园绿色发展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以绿色发展理论为指导,反复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倡导从自然到人文,宏观与微观结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地质公园绿色发展研究之中。研究认为:地质公园绿色发展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应以地质公园为依托,采取相应的手段与途径,加强绿色管理,促进所在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20.
西部大开发必须走跨越式刀菜之路,因此,开发西部地区要更加重视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新,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中知识资源创新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