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是无法避免且客观存在的,其成因与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审计材料及其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的出具等都有较大关系,确保整个审计过程采取科学的风险评估、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并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才能最大程度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2.
严密的程序是防控审计报告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因此研究审计报告风险控制标准化程序设计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应用指导价值。文章结合研究需要,分别采用归纳总结法、分析法和列举法等,针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在揭示审计风险与审计报告风险的联系与差别基础上,结合传统审计风险模式归纳出审计报告风险的类型,进而设计了一套包括审计报告写前准备、初稿审核、定稿复查到报告出具后继续跟踪回访的"全程监控式"的标准化程序控制操作要求,并据此提出独立审计准则应补充审计报告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论和方法,以审计风险理论为基础,在审计各阶段对审计风险进行全面动态的分析与控制,顺应了社会对风险领域的关注控制需求。在近几年,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加大了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和实践力度,持续开展年度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工作,并将结果运用到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项目实施和审计报告编制等各环节,保证了审计项目质量,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和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4.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审计人员只能改变审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减少和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它。正确认识审计风险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到一定限度,对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IPO财务造假及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等事件层出不穷,使得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频频被罚,本文结合欣泰电气案例,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监管环境三个方面对IPO审计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亚琴 《经济师》2009,(6):182-183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通过审计报告表现出来的审计结果正逐渐成为组织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管理层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对审计工作质量包括审计报告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内部审计报告的重要性出发。按照内部审计报告编制原则要求,提出了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所应负的责任。本文针对审计人员在揭露重大差错和舞弊行为方面的责任,指出其面临的两难选择,分析舞弊审计责任的利弊关系,并提出了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应贯穿于审计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将审计资源有效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必须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等进一步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9.
王义华 《经济师》2005,(5):216-217
文章探讨了最近颁布的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实务产生的诸多影响,包括审计风险的诠释、对客户及其环境的了解、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果与进一步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审计记录、职业怀疑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成为人大监督财政收支的重要依据,预算执行审计报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审计机关在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报告质量的过程中,有效降低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关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提出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原则,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以降低预算执行审计风险,保障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更好维护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博奕及其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奕论的角度出发,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审计博奕关系。论文在建立简单博奕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选择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成本、审计收益和审计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数学分析,论文得出了注册会计师出具非公允审计报告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约束机制失效,而不是道德诚信问题或审计程序技术层面的原因这一结论,并在实际应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系统导向审计的缺陷及规避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在风险导向审计时应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克服其局限性,强化审计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仍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但在具体内容上与系统导向审计有较大的差别;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有: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控制测试、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  相似文献   

13.
徐玉霞  王冲 《经济评论》2012,(5):123-133
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两个维度,考察了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内部控制如何影响审计师的行为。从审计收费来看,内部控制较差的公司使审计师可能面临更大的审计风险,从而导致审计师要求增加风险溢价,进而提高审计收费。从审计意见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审计师审计失败的风险,进而鼓励审计师为内部控制较好的企业出具标准意见。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越好,越容易被收取更低的审计费用,表明内部控制可以影响审计师审计费用的收取;而且内部控制越好的企业,就越容易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表明内部控制可以影响审计师审计意见的出具。  相似文献   

14.
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审计风险,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总体上已经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审计人员却为没有公允地反映,并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据以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时代经贸》2011,(10):119-120
一、对审计失败的基本认识 (一)审计失败的概念 所谓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履行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财务报告等资料中的不实信息,导致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典型表现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从注册会计师角度讲,如果在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并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即使出具了“存有一般过失”的与经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报告,也不应视为“审计失败”。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就属于审计失败。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审计风险,就是审计机关在执行国家审计任务时因审计环境、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手段等因素影响,未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违规违纪行为、重大损失浪费情况而做出不适当评价、处理处罚的风险。要降低国家审计风险进行质量控制。就必须从考虑总体控制和具体审计风险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基础上,对环境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人员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经济责任审计的检查风险是因审计主体自身原因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对经济责任审计检查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针对审计主体在审计检查过程中不能严格依照审计法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标准进行取证评价行为的控制,以达到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3)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种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新兴审计业务。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鉴证业务类型及标准、审计师的职业责任和审计报告类型等方面内容不同;在审计程序、审计取证方法和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上又相互关联。文章对如何在实务中将内部控制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尽可能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内部审计对可控审计风险的初步认识 从内部审计主体来看,审计风险贯穿于其审计活动的始终。拟定审计计划时.由于计划不充分可能导致做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如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放弃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派遣审计人员时,有委派人员不胜任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如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差或具有不良职业道德等;在搜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效资料的证据风险,如被审计单位有意或不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料等;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本数量和样本选择不当的抽样风险,如抽样数量过多会浪费成本、样本选择不当会走弯路,使审计得出相反的结论等;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发表不当的报告风险,如审计报告不准确、不公允等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众多文章及专业书籍不是将审计风险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联系起来而是分割开来的事实,在综合了英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有关审计风险、抽样风险以及非抽样风险的若干论述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在符合性测试阶段,抽样风险中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非抽样风险对控制风险评估水平的影响;以及在实质性测试阶段,抽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与检查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审计风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