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小城市发展的方向:一是城建规划方面要合理布局、彰显个性;二是城市产业方面要发挥优势、共同发展;三是公共设施方面要规范有序、提升标准;四是社会发展方面要调整结构、完善体系;五是环境保护方面要体现"两型"、着重治理。湖北省小城市发展的重点:一要推行品牌战略,增加城市竞争力;二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三要以武汉为核心,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小城市群;四要以宜昌和襄樊为次核心,做实做强鄂西小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加快小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朱铁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抉择。小城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因为小城市的经济特点决定着它与市...  相似文献   

3.
把小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搞好小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我认为在观念上要有所转变,思路上要有所创新,招数上要有所突破。一、小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的不断崛起,为小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在城乡商品流通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城乡经济的联结点和结合部,对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城市建设的强劲势头吸引了广大农民迁徙到小城市,从事…  相似文献   

4.
王蕾 《江南论坛》2011,(8):52-53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课题。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乡风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  相似文献   

5.
李萍 《财经科学》2007,(11):4-6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再次唱响了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最强音.今年6月,经国家批准,成都市成为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对成都市历时四年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科学发展改革实践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意味着成都市肩负起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体制改革探索,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屠锐  杨奕萍  姜妮 《环境经济》2009,(12):26-29
从2005年开始,成都率先开展密度最大、数量最多、跨度最长的“环保模范城市群”建设工作,这是有效改善成都市区(市)县环境质量、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步骤。此项建设工作有着极强的区域特征,所产生的效应也十分明显。时至今日,成都各个市、区、县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的城乡环保一体化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7.
成都自2003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特别是在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在加快城乡统筹和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效。现正逐步勾勒出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脉络,即“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先导.确立全域成都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被国家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深化政府组织结构变革,构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行政运行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城乡一体化;培育发展第三部门,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小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小城市大部分由原来的县城和集镇演变而来,生态空间处于城市和农村两大生态系统的交接部位.虽然小城市有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空间规模和经济基础,但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仍保留着农村生态系统的特征印痕. 据1986年统计全国小城市非农业人口有2205万人;仅占小城市总人口的26%,而农业人口却有6245万人.占74%.清楚地反映出小城市从农村生态系统发育而来的特点.但小城市的农业人口不是单纯从事农业而有70%~80%的农业人口是亦工亦农,白天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晚上回到农村居住,农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孙亚运  邓苠苠 《财经研究》2021,47(9):154-168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发展变化.文章通过选取2010至2018年881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高铁建设对小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能引致部分小城人口的外流,或许加剧了部分小城人口的空心化程度.作用机制甄别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引致消费需求外流、滞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助推房价攀升途径予以实现,其中滞后产业结构升级是更为重要的传导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规模的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可能造成人口流失的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城区人口规模在0-20万的小城市,人口流失程度要明显低于城区人口规模在20-50万的小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并未形成开通高铁小城和未通高铁小城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同时,对于开通高铁小城间的内部经济增长差距,也未得到有效验证.总之,小城应充分考虑自身区位劣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等条件,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发展高铁经济.  相似文献   

11.
许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33-135
成都市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增长极之一,推动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统筹城乡旅游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旅游发展原则、加强城乡旅游业现代化建设等不失为成都市实现"中国田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目标的探索之策.  相似文献   

12.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是小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张吉贵一、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第三产业,是加速小城市现代化的现实选择面对改革的大潮,小城市面临着许多选择,笔者认为,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加快小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而且是现实的选择。这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3)
文章综述了临海市杜桥镇小城市建设及农行临海杜桥支行支持杜桥小城市建设的概况,分析了杜桥小城市建设及农行支持杜桥小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城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发展大城市和小城镇是全面推进城乡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心镇小城市化的必要性,针对浙江省在中心镇小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要素制约突出、政府责权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各地应在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产业特色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中心镇小城市化的模式,解决中心镇小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用重力模型研究小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的小城市面临着先天不足的难题,城市发展缓慢,东中西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障碍。大都市圈层内的小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并用重力模型分析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对圈内的小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小城市应依靠交通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大都市圈来发展自己这一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打造"区域城乡统筹发展高地"是由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菏泽市目前已进入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同时也进入城乡平衡发展时期。通过与周边8市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指标对比和SWOT分析,菏泽市可以建设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高地,形成山东省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刘君 《江南论坛》2014,(7):20-2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对我们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嘉兴市秀洲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我们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本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路径进行了梳理分析。一、"田园秀洲·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内陆小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外商投资开始向内陆小城市延伸,这一方面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另—方面,也对其投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就成为内陆小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内陆小城市来说,投资环境的优劣不仅决定着其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全国城市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城市化进程。从总体上看,内陆小城市的薄弱点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环  相似文献   

20.
小城市周边范围往往是广大的农村区域,小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小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采取支柱产业型、生态型、城郊型的发展模式。小城市发展应体现自身特色,应与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