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IPO财务造假及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等事件层出不穷,使得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频频被罚,本文结合欣泰电气案例,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监管环境三个方面对IPO审计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上市企业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公司是在上市之前就开始持续造假.本文以欣泰电气为例,分析企业造假的情况,发现企业造假的主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原因是上市敛财.针对这个原因文章提出了大大提高造假成本来防范企业造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安然公司丑闻曝光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为了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各国在不断尝试新的证券监管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对投资人的保护,加重“看门人”的责任便是途径之一.近年来,A股市场频繁爆出财务信息造假等丑闻,发审委审核通过但后期被证监会查实属于造假上市的上市公司就有欣泰电气(300372.SZ)、海联讯(300277.SZ)、万福生科(300268.SZ)、绿大地(002200.SZ,现为云投生态)、胜景山河等,以及近期的受到美国知名做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狙击停牌的辉山乳业(06863.HK),这些都反映出了我国资本市场证券欺诈发行、信息披露严重失真的现状,这与现有的“看门人”机制安排失灵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本文试图找出看门人机制失灵的根源,从法律制度角度寻求看门人机制的法理基础,提出运用看门人机制在我国证券监管问题上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证券市场中,虚假财务信息会增加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价值,从而增加收益.但该公司的造假行为同时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造成社会损失.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惩罚政策来监督和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同时由市场繁荣、罚款等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政府需要平衡收入和社会损失成本.根据政府的政策,上市公司选择财务信息的造假比例,从而影响了投资人需求.本文将研究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初步建立分散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亚筑 《经济师》2003,(3):195-196
财务信息的需求方 ,有时并没有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需要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反而成为会计造假的始作俑者或支持者。由于我们常常关注于有造假行为的企业及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财务信息的需求方通常会成为我们不太注意的“隐性”方而被忽视。文章从会计信息供需的角度 ,特别是从需求方面的角度 ,初步探讨了会计造假的动因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的简要分析,并结合财务舞弊的基本理论,解释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手段,进而提出针对财务造假的监管措施以保障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证监会针对该现象也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作为农业类新三板公司,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受其自身环境影响,其经营状况和业绩情况并不稳定.通过财务造假来粉饰业绩的情况时有发生.参仙源被认为是新三板造假第一股,因此,本文以该公司为例,分析了该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研究了推动其进行财务造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于信丽  郝巍 《时代经贸》2013,(16):42-43
“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财务遣假案再次gI起了社会广大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担忧,也对证监会、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可信度的严重质疑。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以财务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剖析万福生科财务造假原因,并以此为避免该种丑闻的再次发生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20,(2)
近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频发,被央视曝光的康得新、康美药业、辅仁药业更是涉嫌通过财务造假获取巨额利润,金额高达百亿元。文章选取了其中的康美药业为研究对象,通过GONE理论分析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原因,从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迹象分析其造假方式,并基于动因和方式提出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成因及其危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财务造假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和构成要件,并对财务造假的民事责任主体和诉讼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期望通过对财务造假民事赔偿责任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对开展民事赔偿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6月发布的处罚公告,“新中基”集团在2006年、2007年虚增利润,在2008~2011年又连续四年虚减利润.本文从“新中基”财务造假案例入手,分析了其造假的手段和动因,以及对连续六年未及时发现新中基财务造假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发展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使得一批优质且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企业纷纷崛起,但在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增长、强大的过程中,农业企业却频频出现财务造假事件,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随着蓝田股份、银广夏、绿大地等农业类公司陆续出现了与财务造假事件,令投资者对农业类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产生怀疑.本文将以参仙源企业为案例,研究其财务舞弊手段并剖析我国农业类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的原因以及相应处理对策,从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对行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财务造假的原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财务造假的主体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财务造假”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轩文爽 《当代经济》2016,(24):108-109
2015年爆出的日本东芝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是一个由经营层参与、企业全体组织涉嫌造假的重大事件.本文结合对东芝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分析,思考该公司在治理中存在的员工管理缺陷,并以此为鉴,对中国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员工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经常出现财务报表造假行为.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成因及造假手法,提供了鉴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方法,可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对相关部门制定决策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永平 《经济师》2002,(6):140-141
目前,社会公众投资者对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持不信任或有疑虑态度主要原因就是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公允和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造假所致。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成因以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财务造假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元春 《经济师》2004,(10):197-197
国内外屡次发生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使得造假问题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财务造假既有经济动因 ,也有非经济的政绩动因 ,对财务造假的监管考验着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更考验其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华 《经济师》2003,(7):122-123
当前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日益严重。文章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原因以及加以遏制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中扮演何种角色、应承担何种责任,在应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时应如何处理,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审慎考虑的问题。本文浅谈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类型及注册会计师的基本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证券市场财务造假已然成为我国一个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对利润的操作来进行财务造假。就此,以利润操纵为中心,分析了利润操纵的原因,阐述了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最后提出防范利润操纵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