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经济师》2019,(9)
文章以财政部2016年12月23日出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为背景,以白酒行业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通过对近两年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内容进行总结分析,找到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普遍认为对白酒行业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归纳出行业特征,并说明如何对白酒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所提出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相关性和有用性,达到增加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及沟通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审计报告准则的颁布实施,实现了与国家审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率先对晨鸣纸业(A+H)出具了首份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对审计理论和实务有何影响等问题亟待探究。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审计报告具有提高信息含量和透明度及沟通价值等有利方面,分析对报告利益关系人产生新的影响等。据此提出实施新审计报告准则的有益建议并期望更好的指导审计实务。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对原有的审计报告格式进行了改革,并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评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娟 《当代经济》2017,(36):46-47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大改革.本文围绕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介绍了相关认定和沟通环节,并就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建议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审计报告改革后新增的关键审计事项内容可视为审计师对外披露的“工作底稿”,提供了沟通精细化审计流程的窗口。文章基于2016—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新型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部分的内容,考察上市公司高管负面新闻对审计师差异性应对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对公司高管的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的差异化应对措施越丰富,表现为审计应对段文本的余弦相似度越低。横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审计师“免责”动机较强的公司,高管负面新闻对审计应对差异化程度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存在负面新闻越多的高管,其所在公司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的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以及审计师的连带监察风险越高,进而导致审计应对的差异化程度越高。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审计师对媒体负面新闻的差异性应对增强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了存在负面新闻公司的股价同步性水平。本文从差异性审计应对视角探讨了新型审计报告模式下外部媒体监督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为推进审计报告改革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黄亮华  汤晓燕 《财经研究》2021,47(2):139-153
文章以关键性审计事项部分的差异性为切入点,探究了审计师的风险管理行为.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的审计报告为样本,检验了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与关键性审计事项的差异化陈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公司存在向上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时,审计师更倾向在关键性审计事项部分做出差异化的陈述,而且这种差异化更多地体现在审计应对部分,而非关键事项的描述部分.对于实施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审计师有更高的概率选择"存货"作为关键审计事项,而且审计应对部分的表述也更差异化.而应计项的减值被选择为关键事项的概率及其应对部分的表述则未受之影响.文章研究表明,审计师知晓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对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作为审计师的履职记录,关键审计事项可以视为一种公开披露的特殊工作底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为审计师"免责"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关注环境事项是注册会计师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主要方式,也是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通过研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可以反映注册会计师关注环境事项的程度。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披露的政府环境补贴越高,审计费用越低;与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相比,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审计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张超英  蔡涛 《经济论坛》2007,(23):137-140
审计报告是审计主体或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派出机构提出的正式书面文件.审计报告质量是审计工作和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报告在内容充分性、前后一致性,对重大风险揭示性、完整性,审计建议的可执行性,以及审计报告整体可阅读性等方面又存在诸多质量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成果.为此,本文试图从审计报告的质量的根源处着手,探寻制约审计报告质量的几方面问题,并深入探讨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具体办法,以促进整个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胡亚敏 《经济师》2008,(2):241-241,243
期后事项审计是审计中重要的一环,许多高风险事项往往隐藏于期后.应给予足够的审计关注。文章在提出期后事项审计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期后事项的概念和种类,论述了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最后探讨了期后事项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审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本文拟结合原审计报告准则,探讨新审计报告在内容上的一些变化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通过社会网络连接形成的机构投资者团体能否提高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以2016—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网络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识别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研究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影响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显著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越多元、披露内容越充分、文本相似度越低、文本可读性越高。作用机制表明,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主要通过信息监督效应实现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提升。横截面分析发现,在无机构投资者调研以及长期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的组别中,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更高。上述结论意味着,为提升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审计师应具有审计全局、宏观视角;机构投资者团体应当树立长期价值投资意识,建立核心投资理念;监管机构应加快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或有事项的概念及特征,点明了常见的或有事项,明确提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不是资产和负债,不能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只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同时说明或有事项在会计报表内披露需要的条件.介绍了常见或有事项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的帐务处理,重点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加入的或有事项的帐务处理.最后,阐明或有事项应如何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张东伟 《财经科学》2015,(2):121-130
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主要包括绩效审计计划、绩效审计实施、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审计等内容.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探索建立绩效审计指南方面虽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制定统一的绩效审计准则.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比较国内外绩效审计准则,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构建了我国的国家绩效审计准则框架,为我国政府的绩效审计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丽惠 《发展研究》2003,(12):13-15
近年来,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往往存在对企业发生的一些影响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重要事项的职业判断问题。注册会计师或屈从于客户压力或出于谨慎的考虑,往往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一、相关概念 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客观公正评价。根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一审计报告》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一非标准审计报告》中的规定,本文所说的审计意见是指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各种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的简称,并将其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简称非标准意见或非标意见),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又分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无法表示意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11)
为了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国际审计报告相关准则进行了修订,我国遵循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原则,亦修订了我国的审计报告相关准则。文章阐述了新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修订颁发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在取得重要修订成果的同时,完全保留了原准则中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核心证据--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重大疑虑事项或情况--的界定.本文以2003年到2004年涉及持续经营问题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注册会计师依据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重大疑虑事项实施审计判断的差异情况.明确提出:新旧准则对重大疑虑事项界定的不确定性、对依据重大疑虑事项出具不同审计意见规范的或缺性是导致诸多审计判断差异的主要原因,新准则的实施效果可能仍不理想;持续经营审计准则自身不可克服的修订缺陷,应考虑从审计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上寻找突破口,以提高新准则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跃堂  涂建明 《财经研究》2006,32(12):75-86
我国于2003年年度修订审计报告准则,它对年报中审计报告意见段的表述从“三要求”变成“二要求”,“一贯性”要求已不需单独表述。审计报告准则的要求变化与2003年度“非标”审计意见显著下降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审计报告中“一贯性”要求“柔性化”后是否产生了经济后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2002年度,2003年度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政策的状况没有显著变化,但审计意见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敏感性显著下降,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政策变更的重要性判断尺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会计政策变更不再是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由此说明审计报告标准的改变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有显著影响,产生了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9.
王宏扬 《时代经贸》2008,6(1):175-175,17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审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本文拟结合原审计报告准则,探讨新审计报告在内容上的一些变化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机关依法办理审计事项,其作业规程大致应按以下顺序进行: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并报上级审计机关批准--组成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实施具体审计--搜集审计证据并编写审计日记--对审计证据分析、分类、汇总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组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并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并代拟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移送处理书--法制机构或专职人员对审计组所在部门报送的审计文书及相关资料进行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对审计报告等进行集体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