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就业形势的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新渠道,为此高等教育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教育,本文从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和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旨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
刘海涛 《经济师》2015,(4):203+205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思想观念还没有跟得上形势的变化,由此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就业困难的局面。鼓励大学生创业,打开多种就业渠道成了摆在高校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境,找到鼓励大学生创业,进行创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阐释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业文化培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进和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高校改进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是法治背景下的民生事务。在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已形成了法治化的雏形,但是法律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中的残缺,使得大学生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且有益的张扬和必要的规制。为此,可以高等教育为界域,从内容、形式、主体等多方面建构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法律教育举措。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创业等对策,有效地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热点,以历年数据为基准能够发现大学生创业就业存在实际困难.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于教学体制中的问题和社会客观问题,并且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的建议.旨在提升我国大学生在创业就业方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引导、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目标,是大学生总体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价值.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大学生群体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既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各种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更好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校企合作、政府调控、个人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1)
文章首先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行简析,其次在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相关方面,对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最后在意识层、素质层以及实践操作层基础上,对高校就业创业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9.
饶曦 《大陆桥视野》2011,(24):105-106
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首先提出创业教育的正确理念,在对创业教育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寻一条较为适合的、有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前的宏观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的积极回应.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一个颇具紧迫感和时代感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际社会和政府都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减缓,给大学生就业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早已成为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其中带动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2.
徐娟  汤玉红 《时代经贸》2008,6(9):237-238
面对就业形势的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新渠道,为此高等教育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教育,本文从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和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旨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以高校创业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对就业竞争力和高校创业教育的关系解读,论述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摸索高校创业教育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291-292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想法或措施也纷纷出现,相对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来讲,现有的雇主太少,因而工作机会也太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无疑使已经十分严峻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倍增,这一群体接受过多年的教育,他们失业无疑是巨大的社会浪费,也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研究表明,加强创业教育不但可以使大学生自身得到安置,也可以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是解决失业的好办法。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多年,他们有能力现在或将来实现创业,而高等学校如果能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无疑是对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高校的社会责任不仅在于招收多少学生,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输送多少合格人才,高校不应该给社会带来就业压力,而至少是达到就业岗位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趋势,创业教育也因此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如何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创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创业实践。通过对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促进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创业师资团队建设,增强创业实践教育环节、坚持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从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的具体途径,从而使我国的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3)
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创造相应的商业价值,而且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启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增强大学生关于创新的整体素质实践能力等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创新教育在我国刚刚流行起来但却面临着诸多难题。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我国创业教育起源及现状、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等,希望找寻一条解决中国高校创新教育问题的创业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吴玉婵  韩亚平 《经济师》2024,(2):178-180
文章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开展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其次从四大方面阐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结合以上两方面内容,从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合作、优化师资队伍质量和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完善的具体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3)
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投入创业的大军。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创业也越来越重视,提供各种方式的支持措施。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对创业认知不足,创业项目创新性不足,且存在着缺乏知识、经验、社会关系和咨询沟通渠道等问题。因此,文章从学校角度研究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给予他们何种支持,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借鉴了学生学习的理论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高校可构建与大学生创业过程相一致的"普惠平台—创想平台—运作平台—孵化平台—提升平台"五级阶梯创业支持平台,并提出建立创业支持平台的组织、政策、课程、沟通工具、考核激励机制等多项措施,切实保障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然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毕业生就业形势略有好转,但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旨在探讨如何从高校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出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目的来精心设计高校素质拓展项目,使素质拓展计划的针对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1999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全国毕业生人数从当年的85万人迅速攀升N2011年的660万人。而我国高校大中专毕业生每年平均就业率只80%左右。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取决于他们的就业能力。另外,以自主创业为主的灵活就业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即将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