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89-191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确立"校企共育、三环相扣、课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等步骤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需要以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引领新一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改革.在阐述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的策略,以期对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12)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决定了中职和高职"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则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会计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文章从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中高职会计专业公共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中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和中高职会计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会计专业中职、高职实现有效衔接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还没有达到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现状,进一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从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加大会计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思想的转变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中来。对高职会计目标重新定位、提高高职会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改善高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应首先突出职业特点,按"工学结合"设置专业课程;其次突出行动导向特点,按"做中学"设置技能训练课程;最后突出高等教育特性,按"适度、够用"设置拓展提升课程。  相似文献   

6.
孙皆豹 《时代经贸》2013,(10):142-142
为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需要以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引领新一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改革。在阐述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的策略,以期对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着重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协调高职教育和市场人才需求的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会计教育作为向社会输送会计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正处在由传统学科体系教育向岗位任务为导向教育的转变过程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就成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缩小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市场需求间的距离,能够更好的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为高职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会计专业人才,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特点,就增强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改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8)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工作专业技术性的特征,使得具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能力"成为社会各行业选择会计人才的必备条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培养出来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起以培养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信息化操作综合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课程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高职财经类会计专业电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立兰 《经济师》2009,(9):139-139,141
《电算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增强会计专业学生技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具体阐述了高职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电算会计课程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障,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12)
一系列中高职衔接的招考制度,解决了中高职衔接的"入口"问题。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则从宏观上解决了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即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应分别"培养什么样人和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文章从会计行业发展背景与中高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高职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亟待通过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来加以解决,实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冬 《当代经济》2011,(3):100-10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本文以用人单位的招聘意向为根据,分析了高职会计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框架,并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宏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310-311
教师职业素质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严重缺失与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制约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校企合作办学为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应具有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等特点。以本院"金蝶会计学院"等项目的具体实践为例,分别从增强职业观念、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个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校企合作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了学生毕业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尤其要合理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构建一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后,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围绕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高职《财务管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215-216
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等职业教育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来确保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现行的化学课程的考评方法存在着种种弊端,为了充分发挥考试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在分析现阶段化学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调查,提出对基础化学教育进行考评方法方面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相关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作为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补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会计人才,但社会的进步对会计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短缺.基于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主要包括:强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尝试职业角色模拟、谋划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校外教师交流、积极参与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考核的改革一方面应以人为本,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及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反馈作用和导向作用。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应避免纯粹以考分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建立以"应用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设置,自然成为高职会计研究的重点、热点。首先对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简单论述,最后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市场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