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转变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目标,科学厘清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关系,不仅有利于通过规范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基本框架的确立,还可以促使地方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然后构建包含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1)地方政府之间不仅存在策略互动的税收竞争行为,而且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具有正向影响,即地区间税收竞争越激烈,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越高;(2)异质性检验显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核心主要源于对营业税和所得税税基的争夺,而且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中该效应更为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影响。对于上述研究结论,通过改变空间权重矩阵与核心变量的测度方法等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85-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长期内地方政府竞争和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程度大于贸易开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则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积累、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均有助于整体经济发展,政府经济参与度增加则抑制经济增长。最后论文就其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经济制度、宏观政策以及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有序调节和控制的活动。它是一个由管理目标、管理客体、管理主体等许多因素组成的有机系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和考验。因此,我们要科学有效的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理念,提高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竞争合作:长三角与珠三角共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鹭 《当代财经》2005,(10):90-93
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动态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由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地方政府政策和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怕地区垄断和封锁,而不怕竞争或竞赛。地区之间激烈的以争夺经济地位为特征的竞赛或竞争,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经验证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区域竞争关系,绝对不可能是所谓的“零和博弈”,而必然是“双赢博弈”,由此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在于理顺了中央政府、地方官员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稳定子博彝完美均衡的委托代理框架下,抓住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特征,考察了中央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博彝行动,将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行为模型化.地方经济发展本身面临不确定性,其发展绩效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官员的努力程度,发展收益在政府和企业间的分配取决于地方官员的清廉程度,而地方官员的努力程度和清廉程度均取决于中央提供委托代理合约的具体特征.研究发现,中央能够对地方官员设置合理的政治激励与经济报酬激励,以获得高政治支持,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收益的合理分配,增进经济增长与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6.
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变迁为切入视角,在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地方政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激励动因。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影响关系是倒U型的;政府财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但财政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负向效应。换句话说,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是地方政府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此外,地方政府竞争、市场化进程对财政压力与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制度环境较完善的地区,有助于地方财政压力发挥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间税收竞争的规范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间税收竞争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地方政府以局部经济发展为目的,通过采用税收优惠的方法,吸引其他地区资源流人本地的政府自利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权限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地域间税收竞争日益激烈。为此,有必要由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结合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竞争成本逐渐凸显的现实,本文建立市场分割模型、重复建设模型和政治竞争模型,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后果,并探讨使地方政府行为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重复建设是地方政府过度利用地区经济发展权的后果,政治竞争根源于单一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而适当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保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同时,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议题,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度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然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相关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促进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促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数字前沿技术在财税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数字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在"开源节流"上做好文章,同时强化财政支出资金的绩效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进发现,其职能转变分为四个阶段:直接参与乡镇企业管理阶段、推动产权制度改革阶段、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阶段。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优化转向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从“一揽子”全能型向“放管服”有为型转变,从行政命令管理向法治化、制度化治理转变,从追求经济发展向增进社会福祉转变。从政策启示层面看,地方政府要不断提升“有为政府”的治理效能,推动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完善兼顾国家决策统一性和地方执行灵活性的动态平衡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提供公共产品的事权多在地方。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较好地履行职责,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参与激烈的税收竞争来增强本地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文章通过分析地方税收竞争的诱因,提出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激烈的横向税收竞争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推断,并依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将全国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尝试探讨了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地方政府之间横向税收竞争对辖区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在横向税收竞争的作用下,不同地区在工业三废排放方面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所差异。建议采取必要的对应措施解决地方政府之间横向税收竞争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后果。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传统竞争模式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制度根源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呈现出朝向更加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转变。本文基于274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定量识别分析,并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对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的碳减排绩效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促进了碳排放绩效的提升;第二,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对低碳试点城市具有较强的碳减排效应,说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绩效;第三,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不仅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而且从长期来看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助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4~2015年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间户籍制度竞争的存在性及其经济发展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在户籍制度上存在显著的竞争效应,同时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放松户籍制度管制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种促进关系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从全国层面看,地理相邻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政府放松户籍制度管制对本城市经济发展有负溢出效应;分地区来看,地理邻近而非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户籍制度的放松倾向于给本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重视地方政府间的空间联动机制,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给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和创新留出足够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14.
保建云 《经济管理》2007,(21):33-36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影响效应,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在一定的市场机制下进行的并受到市场化条件约束。改进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与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已成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途径和特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地区社会经济利益导向必然产生多样化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绩竞争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中的模仿学习效应与互动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分权体制下政企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计量模型,将地级市之间经济竞争程度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验证了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程度与企业实际税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经济竞争程度越激烈时,其辖区内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对辖区企业的减税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产业和所有制异质性;分位数回归发现,辖区企业处于不同税负强度时,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减税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当前减税降费、让利于企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规范横向竞争中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必须全面对地方事业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还要对政府自身进行科学的管理。本文将简单分析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经济性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究其根本是对人才的竞争.而在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其中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以电力企业为例,阻碍电力企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占据很大一部分,其中以绩效管理最为突出.本文针对绩效考核在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均衡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是在下述背景下展开的:一是上下级政府间存在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三是地方政府间竞争.基本结论是: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是以破坏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为代价追求辖区经济的高速增长.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在"硬化"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制度约束环境的基础上,重塑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期形成平稳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民生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检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地区民生发展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存在一个适度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若达到这个规模即可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民生发展水平提高的最优效果.因此,在分税制框架下,需要把促进地区民生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纳入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需要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实现民生发展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