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投资规则的重构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主流。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首次使用"负面清单"管理外商对华投资,不仅是新型外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试点运用,更是对该管理模式的理念创新。本文系统地对国内外有关"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回顾,概括现有研究的特征和不足,并结合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出未来应从跨学科、产业政策互动、国际比较、理论支持、推广困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全面推广效应的实证检验七个方向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自贸区开始试点到全国多地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在我国正呈现"由点及面"式推广应用的态势。作为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顺应全面深化改革浪潮和回应现代市场体系构建需要的重大改革举措,"负面清单"管理无疑具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障企业投资公平自由和促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等应用价值。但若要真正促进这些价值的发挥,全国各地在推广应用"负面清单"管理时还应遵循破除"负面清单"管理实施壁垒、提升"负面清单"制定质量、完善配套制度设计、加强市场准入后监管、构建风险防御体系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理论界将其视为与建立深圳特区、加入WTO同等级别的重大改革举措。自贸区在贸易、金融、投资、航运、港口、关税、负面清单、离岸市场等领域进行改革,将推动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有力地推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大中心的建设。但其战略意义不仅于此,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是推进制度创新,包括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等,形成一整套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充分衔接的制度框架,着眼的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体现了国家要借推动国内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倒逼国内市场化改革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4.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则,是以TIPP和TPP这两大贸易体系为依托进行投资协定,已经成为国际规则制定和贸易谈判的新趋势.在世界贸易格局快速重构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可以快速与国际接轨,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当前负面清单推出了3个版本,限制重点越来越清晰,内容更为简化,这些为今后版本的更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对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9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统一简称"负面清单"),标志着中国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重要开始。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即政府将不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的相关产业列入"负面清单",在此名单之外,政府不  相似文献   

6.
刘文婕 《时代经贸》2020,(12):18-19
2013年上海自贸区"备案制+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促使了我国制定第一张负面清单,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我们不断的对负面清单制度进行不断改进和变革,但是当前我国的负面清单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中国的自贸区的运行出现问题,影响国家贸易的整体发展。我国应以法治思维为导向保证负面清单制度的透明度原则,进一步简化审查程序,完善事后监督制度并建设配套的行政措施,促进负面清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以建立自贸区为契机,推进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全球贸易投资规则迅速重塑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自贸区应落实国家赋予的“更大改革自主权”,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包含的产业对外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综合配套制度创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负面清单模式坚持"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政府与市场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落实简政放权,改革管制和创新管制.同时,也应高度警惕负面清单模式的实施可能为市场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政府必须"放到位"、"管到位","放"管"结合,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最大的亮点是负面清单管理,与此相对应,最大的难点是开放后如何做好事中事后监管.面对自贸区数以万计的新增企业,现行监管力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典型的“少数人监管多数”.因此,如何打造适应新规则和满足投资、贸易、金融便利化需要的新型监管体系,将是自贸试验区改革成败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从政策角度出发,通过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和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量化,使用FGLS估计方法,对行业创新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3种类型行业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另外,相对于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实施能更好地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尤其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后,针对当前负面清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推动国资监管体制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平台,其能否顺利运营已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对上海、山东、四川、广东、重庆五省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考察发现,各省市投资、运营公司数量、类型、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重庆市、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表现出更高的利润率、更强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持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企和政府间构筑了"隔离带",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国资监管架构。未来,要理清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权责边界,创新监管授权的"负面清单"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改革,规范和完善管控模式,做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差异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世界许多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伴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也在社会治理中不断使用和发展。在社会进入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时期,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出现,能给国家发展转型和社会治理创新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合理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应用,对社会矛盾解决、政府职能转变和防止腐败机制建设等具有重要义。文章就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展开分析,以期对政府治理创新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外欧美主要国家的铁路改革和法制实践与我国相比较有两点明显的差异:一是大多欧美主要国家在法律上明确界定政府各部门对土铁路的监管权限;二是国家鼓励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投融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文章通过比较认为:我国铁路的改革和立法应当借鉴国外在投融资和政府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基本的监管内容纳入铁路法律或行政法规,完善政府监管制度;构建铁路建设多元投资主体、拓宽多种投融资渠道进而完善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4.
张韩  王雄元  张琳琅 《财经研究》2021,47(7):93-10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机理是通过优化要素市场资源配置,使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产业在充分竞争中激发活力,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运转,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达成这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负面清单制度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明确区分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增加市场准入制度的开放性、公平性、透明度.文章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为外生事件,探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如何从供给侧去产能.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受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影响的企业,受影响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显著更低,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有助于降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而缓解生产要素错配、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竞争程度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去产能效应具有中介效应,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通过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而降低企业产能过剩;另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治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产能过剩程度较高、污染行业和规模较大的组,说明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对有这些特征的企业具有去产能效果.文章从供给侧去产能角度探讨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丰富了关于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在最新理论成果,其针对政府管理的碎片化管理,提出构建协同、合作、共赢的政府管理模式。这一理论为中国食品安全体制提供了改革思路。首先简述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接着分析当前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重构跨部门合作机制、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增强政府责任感和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激励机制等改进措施,希望借此整合多方面的力量,提升政府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特别是银行业的放开措施对于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自贸区实体经济稳健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相关放开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上海自贸区乃至整体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相应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首先简要分析自贸区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继而借鉴国外自贸区银行监管体制的成功经验,提出改革上海自贸区银行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夷 《经济月刊》2014,(4):14-16
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一路承载着期望、质疑,取得了成绩,却也在制度红利地释放上被人评价为“不太给力”,同时出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实施过程中效力也大打折扣。那么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本意”如何?  相似文献   

18.
安东 《经济师》2014,(3):43-45
上海自由贸易区已经正式启动,该贸易区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从我国目前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挑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面临的困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构建自贸区的必要性;从上海的经济、教育、科技、竞争力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上海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从创新贸易监管政策、扩大金融开放的范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现有的行政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梁莺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300-302
当今中国进行经济转型升级,须由法治建设来保障市场经济环境。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为符合总体要求中投资便利化、总体目标中法制环境规范和总任务中通过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衔接国际投资的基本制度框架的要求,在已制订出"负面清单"的前提下,还须依托制度创新实行管理模式法治化。研究其如何实现,应首先考察"负面清单"的内容,并初探其他相关模式制度;其次,应在研究其内容的基础上,从其内涵、对应行政管理模式、产业保护资源配置以及相关修改程序方面,提出其试行初期面临的难题;最后,应根据我国已有政策法律,比较并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与国际上存在的新颖制度,针对主要难题一一提出法治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需求方选择权,为供给方改善要素利用效率提供了有效激励,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对民营经济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应牢牢抓住增强要素流动这条主线。通过增强负面清单效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创新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管理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准入待遇、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配套制度。通过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优化高技术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高层次人力资本合理流动。通过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公正监管和行政执法、提高要素流动服务效率,营造有助于要素流动的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